利科尔1913—Ricoeur, Paul
法国哲学家,当代解释学及后结构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受教于巴黎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进过纳粹集中营。战后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并创建现象学研究中心。1956年起在巴黎大学任哲学教授。现任法国“国际哲学学会”会长、 “巴黎现象学—解释学研究中心”主席。
利科尔早年研究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以后逐渐过渡到解释学。他的解释学思想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相离异,不仅注重本体论意义,而且引入结构主义方法论,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避免主观主义。他特别研究了神话中的象征现象,认为神话的启示是通过象征表达的,象征只有经过解释才能显示出意义,因此解释学的方法就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他还提出主、客观之间、解释的接近和疏离之间存在某种辩证关系的观点。利科尔力求用解释学把现象学、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分析哲学等在语言哲学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具有鲜明的综合倾向。
主要著作有:《历史与真实》(1955)、《意志哲学》(三卷、1950—1960)、《论解释》(1975)、《利科尔的哲学》(1978)、《哲学的主流》(197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