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利率管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利率管制Interest Rate Control一国的利率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国家利率监管机构制定,政府通过控制利率以改变金融资源的配置,并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的措施。利率管制带来稳定的同时,也导致金融抑制的后果和弊病。利率管制是特定条件下所采取的特定的行政管制措施,除了对经济效率进而对经济发展有很大消极影响外,也会导致管制成本不断提高和管制效率不断下降。 利率管制国家为调节经济运行而对金融市场上的利率进行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是利率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关系到利率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与否和发挥得怎样。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情况对利率都实施过不同的管制。如美国在1933年的银行法案中就有限制会员银行对不定期及储蓄存款支付利率最高限制的 “2号规则”。英国在18世纪初就形成了以英格兰银行贴现率为中心利率,通过商业银行间利率卡特尔协议而使其存、贷款利率随英格兰银行贴现率同步变动的集中控制型的利率体制。日本1918年出现了附有制裁规定的、成文的存款利率协定,二战以后,又颁布了 “临时利率调整法”。我国在1978年以前,与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采取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体制,一切利率由国家计划制定。1978年后,我国逐步采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适应宏观管理、微观搞活的要求,我国采取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利率管理体制。有关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管理利率的唯一机关,其他单位均不得制定与利率政策和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利率政策和具体办法,各级人民银行、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必须遵守和执行国家利率政策和有关规定。同时给专业银行总行、农村信用社和人民银行省一级分行一定的利率浮动权。在利率管理中,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基准利率和差别利率,以加强其客观性和适应性。还要正确处理利率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等的关系,使其协调与同步,以更好地发挥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同时还要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适当的利率管理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繁荣,但其过宽、过紧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我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也要进行有效的利率管制改革。 利率管制 利率管制interest rate control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的利率上限由中央银行的直接制定和管理。是与利率自由化和市场化相对应的利率范畴。它不是借贷活动的有关机构和个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确定利率的模式,而是利率受约束和限制。 ☚ 利率管理 利率管理体制 ☛ 利率管制 利率管制国家政府为调节经济运行而对存贷款利率施行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性质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既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又要让微观经济能够自由运行。在此背景下,中国实行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利率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第42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存款的最高利率和各种贷款的最低利率制定差别利率,并根据情况变化予以调整。各专业银行在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有一定的利率浮动权,信用社也可以根据人民银行的规定和授权享受一定的利率浮动权。中国的利率管制通常采用如下方式: ☚ 利率政策 利率自由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