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战资本主义各国官方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以及其他民间金融机构之间为了本国和本企业的利益,人为调整利率争夺资金和市场的竞争。本世纪30年代,美国各银行为了争取更多的存款,以增强对外贷款和投资的能力,纷纷提高存款利率,致使筹资成本大大提高,导致30年代的银行危机。为了防止银行支付过多的利息而经营风险更大的业务,美国国会通过了“第Q条规则”,规定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会员银行不得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所支付的利率不得超过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规定的上限,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竞相用高利率吸收存款和发放优惠低利贷款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得美国银行 (主要是商业银行)的经营陷入困难的境地。50年代初,国际利率战开始出现。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恢复战后经济,需要大量资金,因此不惜以高昂的利率吸引外资。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长期不景气,企业开工不足,投资需求减弱,过剩资本需要寻求出路,又竞相输出资本。国际利率战日趋激烈。另外,在国际贸易战中,各国政府也广泛利用利率手段来争夺市场。一些国家为了增强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由本国官方金融机构向出口商提供低利贷款,或通过本国银行、出口商向外国进口商、进口方银行提供优惠利率贷款。1974~1975年西方国家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除在国际贸易上实行奖出限入政策外,还竞相提供低于别国利率的优惠贷款,从而使各国间在利率方面的竞争和矛盾进一步激化。经过长时间的谈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在1978年2月达成了一项关于出口信贷同指导原则的“君子协定”,要求对支持出口而提供的信贷利率加以统一规定,共同遵守,不得任意降低。但实际上,各国仍以各种隐蔽的方式提供低利贷款进行竞争。80年代以来,国际利率战又出现了两个新的特点: ❶一些国家的政府或企业在对国际资金的需求增加时,就竞相提高利率,以吸引国际游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或财政赤字,或用于增加国内投资。 ❷各国盛行通过调整利率来调节汇率水平 (主要是美元对西方其他货币的汇率)。例如80年代初期,在美元高利率的诱惑下,美元汇价大幅度上升,外汇市场动荡,西方其他国家被迫提高利率,缩小与美元的利差,防止本国货币对美元的过份贬值。1985年9月以后,出现了美元爆跌的局面,西方各国又不得不降低利率,减少资金的流入,以减轻本国货币对美元上升的压力,稳定外汇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资本输出竞相降低利率,或是为刺激本国商品出口而提供优惠低利贷款,对资本与输入国是有利的,因为,这些政府行为降低了资本输入国的筹资成本。为出口提供的优惠贷款有助于维持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但因优惠贷款的利差由政府负担,这将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加重财政负担,甚至增加财政赤字。
利率战资要主义各国官方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以及其他民间金融机构之间为了本国和本企业的利益,人为调整利率急夺资金和市场的竞争。本世纪30年代,症状国各银行为了争取更多的存款,支增强对外贷款和投资的能力,纷纷提高存款利率,致使筹资成本大大提高,导致30年代的银行危机。为了防止银行支付过多的利息而经营风险更大的业务,美国国会通过了“第Q条规则”,规定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会员不得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所支付的利率不得超过联邦储备委员。 利率战 利率战资本主义各国官方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以及其他民间金融机构之间为了本国和本企业的利益,人为调整利率争夺资金和市场的竞争。 利率战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30年代,美国各银行为了争取更多的存款,以增强对外贷款和投资的能力,纷纷提高存款利率,致使筹资成本大大提高,导致30年代的银行危机。为了防止银行支付过多的利息而经营风险更大的业务,美国国会通过了“第Q条规则”,规定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会员银行不得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所支付的利率不得超过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规定的上限。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竞相用高利率吸收存款和发放优惠低利贷款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得美国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的经营陷入困难的境地。 50年代初,国际利率战开始出现。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恢复战后经济,需要大量资金,因此不惜以高昂的利率吸引外资。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长期不景气,企业开工不足,投资需求减弱,过剩资本需要寻求出路,又竞相输出资本。国际利率战日趋激烈。另外,在国际贸易战中,各国政府也广泛利用利率手段来争夺市场。一些国家为了增强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 由本国官方金融机构向出口商提供低利贷款,或通过本国银行、出口商向外国进口商、进口方银行提供优惠利率贷款。1974~1975年西方国家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除在国际贸易上实行奖出限入政策外,还竞相提供低于别国利率的优惠贷款,从而使各国间在利率方面的竞争和矛盾进一步激化。经过长时间的谈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在1978年2月达成了一项关于出口信贷指导原则的“君子协定”,要求对支持出口而提供的信贷利率加以统一规定,共同遵守,不得任意降低。但实际上,各国仍以各种隐蔽的方式提供低利贷款进行竞争。80年代以来,国际利率战又出现了两个新的特点。 ❶一些国家的政府或企业在对国际资金的需求增加时,就竞相提高利率,以吸引国际游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或财政赤字,或用于增加国内投资。 ❷各国盛行通过调整利率来调节汇率水平(主要是美元对西方其他货币的汇率)。例如80年代初期,在美元高利率的诱导下,美元汇价大幅度上升,外汇市场动荡,西方其他国家被迫提高利率,缩小与美元的利差,防止本国货币对美元的过份贬值。1985年9月以后,出现了美元暴跌的局面,西方各国又不得不降低利率,减少资金的流入,以减轻本国货币对美元上升的压力,稳定外汇市场。 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资本输出竞相降低利率,或是为刺激本国商品出口而提供优惠低利贷款,对资本与输入国是有利的,因为,这些政策行为降低了资本输入国的筹资成本。为出口提供的优惠贷款有助于维持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但因优惠贷款的利差由政府负担,这将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加重财政负担,甚至增加财政赤字。如果出现竞相提高利率吸引外资情况时,资金就会从低利率国家流向高利率国家。资金大量外流,就会使资金流出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影响该国货币的稳定。如在国内出现利率大战(一方面高利吸储,另一方面低利放贷)就会造成国内金融体系的混乱,降低贷款质量,使坏帐和呆帐增加,银行利润减少甚至出现亏损,从而危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所以,许多国家对存款和贷款利率的上下限都有严格的限制。 ☚ 货币战 美国利率结构 ☛ 00001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