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什曼
利什曼(Leishman,W.B.1865~1926),英国陆军军医,外科医师。生于格拉斯哥,父为格拉斯哥大学的产科学教授,利什曼早年入格拉斯哥大学。1886年毕业后即去军队服役,他从1890年~1897年间在印度任军医,1897年返回英国任军医学校的病理学教授。1909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18年为陆军少将。
1900年利什曼首先在一个士兵尸体的脾脏内,发现有一种性质不明的特殊小体。死者生前曾到过印度,在加尔各答附近染上一种当时原因不明的达姆达姆热(即黑热病),回国不久死于尼特里。1903年利什曼又检查一只感染锥体虫病的老鼠,因为在鼠体内看到的原虫和他二年半前在士兵的脾脏里所发现的小体很相象,就把这些小体当做锥体虫,1903年5月利什曼于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印度可能有锥体虫病》的论文。同时在印度的马德拉斯,有一位爱尔兰医师杜诺凡(Donoven,C.1863~?)从达姆达姆热患者的尸体脾脏内也发现了同样的小体,为了解这些小体在病人活体内的情况,他用穿刺法抽取病人的脾液,检查证明这些小体乃是一种原虫,杜诺凡于1903年做了报道,并把涂抹标本送给法国原虫学家拉佛朗(Laveran,C.L.A.)和梅斯尼尔(Mesnil)两个鉴定,他们误认为是一种寄生在红细胞里的原虫,因为涂片上,有少数原虫粘在红细胞上,就命名为杜氏梨形孢子虫(piroplasma donovani)。1930年11月由英国寄生虫学家Ross确定为一种新发现的原虫,命名为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把黑热病的病原虫命名为杜氏利什曼(L.donovani)。
利什曼原虫寄生在吸血昆虫体内时前端生一条鞭毛,称为细滴体(promastigote),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时,细胞变为小球形,细胞核很大,鞭毛萎缩称为利杜体。利杜体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分裂繁殖,引起严重的病症。寄生在人、犬的脾、肝、骨髓、淋巴结、肠粘膜等单核巨噬细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