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创造教育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创造教育chuàngzào jiàoyù指通过课堂和课外教育的途径,帮助学生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教育。例如:“很多人谈‘创造教育’,发表了不少议论。潍坊市农村中小学不就在开展创造教育吗?”(《人民日报》1990.7.9)“在校园里,学生们对新鲜的创造教育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发展趋势正在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新课题。”(《中国青年报》1992.5.2) 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以开发人的智能、培养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教育,是创造学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为创造而学习,在创造中学习是当代教育思潮之一。创造教育开始于美国,1939年,通用电器公司为提高职工的创造能力,开设《创造工程》课程,研究发明创造的思维过程和规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创造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创造教育的基本精神是: ☚ 少年儿童主体及主体性发展 终身教育 ☛ 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Chuangzao jiaoyu创造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专门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的规律及其运用。1939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提高职工的创造能力,首创《创造工程》课程,它不去研究发明创造出来的成果,而是研究成果是怎样发明创造出来的。比如,它不研究爱迪生发明的电灯,而是研究发明电灯的思维过程和规律。20世纪30年代,中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陶行知在育才学校设立了《育才创造奖金》,发表了《创造宣言》:“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步吧!”他搞了许多创造教学实验和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创造教育普遍地受到重视,初步形成理论体系。其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与研究发明创造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研究知识与创造知识的能力、收集与整理情报资料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假设与实验的能力、写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计划与组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志趣、情感与毅力等;提倡发现学习和发明学习;实施科学和艺术结合的教育。其主要形式:
☚ 情境教育 卫星电视教育 ☛ 创造教育相对“传统教育”而言。要求通过教育活动开发高智力和高创造力两者皆备的创造型人才。主要内容包括:注意学生发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技能的开发提高,实施开放型、启发式教育,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的包括英才教育和特殊教育在内的不同的科学教育方法,用创造性的学校管理、有创造性的教师,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学生。推广创造教育不但是创造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creative education它有三种含义: (1)关于发明创造的知识、技巧和经验的教育。(2)通过各种各样的旨在提高创造力的训练(包括传授创造技法和发明经验)来培养、提高和帮助人们发挥创造力的教育。(3)在普通教育和各种专业教育中,把创造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一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途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有:(1)探索性原则,学习材料有适当难度,使受教育者不断处于问题情境中。(2)动态化原则,使受教育者不仅模仿和掌握所教的知识和提供的一种模式,而且要在静态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变换、触类旁通。(3)综合性原则,各学科教学综合,教学与实际生活综合,使学习情境与创造情境一致。(4)合理性原则,对受教育者的创造性设想给予严格评价,使其设想合理化、最佳化,以产生有意义的创造成果。(5)个性化原则,尊重受教育者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鼓励其独创性,引导和发展其积极的创造个性。 ☚ 创造技法 创造力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