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长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1首 (词)唐· 新安路,人来去。 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 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6 ?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初为长州尉,至德三年贬潘州南巴尉。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事忤鄂岳观察使吴仲孺,遭吴诬害,贬为睦州司马。后终随州刺史,故后世称为刘随州。其诗或反映战乱现实,或抒发个人政治失意之感,多沉痛动人。其他方面的赠别感怀之作也颇多。各体皆佳,尤长于五律,以情景交融、深稳工秀、气韵流畅、音调谐美见长,自诩为“五言长城”。名篇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洋》、《余干旅舍》、《长沙过贾谊宅》、《送严士元》、《听弹琴》等颇多。有《刘随州集》。 ☚ 王翰 杜甫 ☛ 刘长卿 刘长卿刘长卿 (?—786至791) 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人(今属安徽),一说河间人(今河北)。天宝进士。曾两次遭贬,终于随州刺史任。诗题较窄,多写贬谪感慨与寄情山水的逸情。长于五律,诩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集》传世,《全唐诗》录其诗5卷。 ☚ 与虞沔州谒藏真上人 送灵澈上人 ☛ 刘长卿 刘长卿? —789或791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天宝进士(史传谓系开元二十一年进士,此据今人傅璇琮考证)。至德间为监察御史,三年(758)由苏州长洲尉贬为潘州南巴尉。大历间,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再贬为睦州司马。事见《新唐书·艺文志》、《唐诗纪事》卷二六及《唐才子传》卷二。今人傅璇琮所撰《唐代诗人丛考》中有《刘长卿事迹考辨》。刘长卿工五言诗,自许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徵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有《刘随州集》十一卷。词存二首,《谪仙怨》见《唐语林》卷四、《全唐诗》卷八九○;另见于《全唐诗》卷一五○,题作《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一作《答秦徵君徐少府春日见集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六言》。《秋风清》见《刘随州集》卷一○,题作《新安送陆沣归江阴》。《词谱》卷二列为《秋风清》调之“又一体”,云原名《新安路》。 ☚ 戴叔伦 韦应物 ☛ 刘长卿 刘长卿714?—790?字文房,排行八。宣州(今属安徽)人。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盖指郡望。早岁久寓长安。尝居嵩山读书,累举不第。唐玄宗天宝(742—756)中入国子监,被推为朋头(亦作棚头)。约天宝六载(747)后,登进士第。天宝十四载,任长洲尉。肃宗至德二载(757),陷狱,旋赦出。至德三载正月,摄海盐令。上元元年(760)春,又贬潘州南巴尉。代宗大历(766—779)初在京,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岳鄂转运留后。约在大历八年至十二年(773至777),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犯赃,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780—783)初,迁随州刺史。德宗建中四年(783),李希烈叛据随州,遂去官,流寓江淮。约卒于贞元六年(790)前后。长卿以工诗见著于肃、代朝,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李白、元结、独孤及、李嘉祐、朱放、严维、皇甫冉、皇甫曾、皎然、梁肃等均与之交往。其诗长于近体。尤擅五律,自称“五言长城”。高仲武评其“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如‘草色加湖绿,松声小雪寒’,又‘沙鸥惊小吏,湖色上高枝’,又‘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裁长补短,盖丝之纇欤。其‘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可谓伤而不怨,亦足以发挥风雅矣”(《中兴间气集》)。诗多身世之慨,亦涉及国计民怨,其咏物,游览之作颇有“兴在象外”、“馀味不尽之妙”(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八)。钟惺、谭元春《唐诗归》等选本列其为中唐第一人。《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刘长卿集》十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所著录同。今存《刘随州文集》十一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全唐诗》编其诗为五卷。《全唐诗逸》补二句,《补全唐诗》补一首。《全唐文》存文十二篇。事见《极玄集》卷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校笺》卷二。今人傅璇琮有《唐代诗人丛考·刘长卿事迹考辨》。 ☚ 岑参 张万顷 ☛ 刘长卿约709—786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一说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唐代诗人。与中唐诗人韦应物并称“韦刘”。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天宝后期任长洲尉,至德中摄海盐县令。后因事陷狱,贬南巴尉。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刚直犯上,贬睦州司马。德宗朝擢为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全唐诗》编其诗为五卷。 刘长卿 长卿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大抵十首已上,词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如“草色加湖绿,松声小雪寒”; 又“沙鸥惊小吏,湖色上高枝”; 又“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裁长补短,盖丝之颣欤! 其“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可谓伤而不怨,亦足以发挥风雅矣。 刘长卿郎中,皆谓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刘君曰:“李嘉祐、郎士元,焉得与予齐称也!”每题诗,不言其姓,但“长卿”而已,以海内合知之乎? 士林或之讥也。 李、杜之后,五言当学刘长卿、郎士元,下此则十才子。 人知刘长卿五言,不知刘七言亦高。长卿七言《登馀干古县城》云:“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萧条楚水西。官舍已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鸟啼。平江渺渺来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沙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其他散句如“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措思削词皆可法。余则珠联玉映,尤未易遍述也。 韦苏州律诗似古,刘随州古诗似律,大抵下李、杜、韩退之一等,便不能兼。随州诗,韵度不能如韦苏州之高简,意味不能如王摩诘、孟浩然之胜绝,然其笔力豪赡,气格老成,则皆过之。与杜子美并时,其得意处,子美之匹亚也。“长城”之目,盖不徒然。 诗虽窘于才而能锻炼,权德舆尝谓为“五言长城”。 刘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不可造次,一观而已也。 长卿诗谓之“五言长城”,世称刘随州,然不及老杜处,以时有偏枯。 此公诗淡而有味,但时不偶或有一苦句。 刘长卿号“五言长城”,细味其诗,思致幽缓,不及贾岛之深峭,又不似张籍之明白。盖颇欠骨力,而有委曲之意耳。 (长卿) 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 其诗清婉有思致,然数遭废黜,故多忧穷沉郁之意。 《刘长卿集》凄婉清切,尽羁人怨士之思,盖其情性固然,非但以迁谪故,譬之琴有商调,自成一格。 刘长卿七、五言稍觉不协,以李、杜大家及盛唐诸公在前,故难为继耳。唐诸公七言古诗当以李、杜为祖,故诸诗难看。 刘公雅畅清夷,中唐独步。表曰“五言长城”,允矣无愧。 刘随州“五言长城”,如“幽州白日寒”语,不可多得。惜十章以还,便自雷同,不耐检。 钱、刘并称故耳,钱似不及刘。钱意扬,刘意沉; 钱调轻,刘调重。如“轻寒不入宫中树,佳气常浮仗外峰”,是钱最得意句。然上句秀而过巧,下句宽而不称。刘结语“匹马翩翩春草绿,昭陵西去猎平原”,何等风调!“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自是壮语。 刘长卿体物情深,工于铸意,其胜处有迥出盛唐者。 中、晚之异于初、盛,以其俊耳,刘文房犹从朴入。然盛唐俊处皆朴,中、晚人朴处皆俊。文房气有极厚者,语有极真者,真到极快透处,便不免妨其厚。 五七言律,刘体尽流畅,语半清空,而句意多相类。 中唐诸家各有独至处,即各有偏蔽处,人皆知避之。至于文房,则几无瑕可指矣,嫌其有意炼饬,引人入平稳一路。学者法此,一望雷同,黯然无色,有害于诗教不浅也。故于文房诗,当赏其沉淡,去其平夷。 随州中唐高手,尔时独称“五言长城”,其意似抑七字者为不及也,实非定论。若复以高、岑较量,几近颟顸已。宋元以后,规模其长句,积有数十家,至李茶陵为最,后此绝无闻焉。 文房与钱郎中齐名,时称“钱刘”,然刘诗温而钱微燥,刘诗纯而钱微驳。故善读随州,则不第可该郎、钱,并可以洞视韦、柳之清深,旁通贾、孟之孤秀。 刘长卿诗,能以苍秀接盛唐之绪,亦未免以新隽开中、晚之风。其命意造句,似欲揽少陵、摩诘二家之长而兼有之,而各有不相及不相似处。其不相似不相及,乃所以独成其为文房也。 随州绝句,真不减盛唐,次则莫妙于排律。排律惟初盛为工,元和以还,牵凑冗复,深可厌也,惟随州真能接武前贤。 昔人编诗,以开元、大历初为盛唐,刘长卿开元、至德间人,列之中唐,殊不解其故。细阅其集,始知之。刘有古调,有新声。盛唐人无不高凝整浑,随州短律,始收敛气力,归于自然,首尾一气,宛若面语。其后遂流为张籍一派,益事流走,景不越于目前,情不踰于人我,无复高足阔步,包括宇宙,综揽人物之意。虽孟襄阳诗,亦有因语真而意近,以机圆而体轻者,然不佻不纤。随州始有作态之意,实溽暑中之一叶落也。 唐七律,随州词藻清洁,抑扬反覆,有味外之味,最耐人吟诵。但结句多弱,又多同,昔人谓才小,未必,但法律不精严耳。 文房五言,格韵高妙,绝处不减摩诘。 刘长卿《送陆澧》、《赠别严士元》、《送耿拾遗》、《别薛柳二员外》诸诗,绝无套语。 文房善为佳句,即古体亦不掩本色。 文房七绝,工作不少,而去盛唐远。 文房句法之妙,如“贾谊上书忧汉室”、“飞鸟不知陵谷变”,有盛唐之雄伟而化其嶙峋,有初唐之渊冲而益以声调。 文房五言,格韵高妙,绝处不减摩诘。 中唐诗近收敛,选言取胜,元气不完,体格卑而声调亦降矣。刘文房工于铸意,巧不伤雅,犹有前辈体段。 刘文房五言长律,博厚深醇,不减少陵; 求杜得刘,不为失求。 刘随州 《龙门八咏》,体清心远。后之分题园亭诸景者,往往宗之。 随州七律,渐入坦迤矣。坦迤则一往易尽,此所以启中、晚之滥觞也。随州只有五古可接武开、宝诸公耳。 文房古体概乏气骨,就中歌行情调极佳,然无复崔颢、王昌龄古致矣。 文房固“五言长城”,七律亦最高,不矜才,不使气,右丞、东川以下无此韵调也。 文房诗为大历前茅,清夷闲旷,饶有怨思。 前人谓李、杜宫声,昌黎角声,此不易之论。独谓刘文房商声,余深不然之。盖商调高响切云,非重有力莫致也。文房凄清而不劲,乌足以拟之?必也,其柳州乎? 刘长卿、开、宝进士,《全唐诗》编在李、杜以前,盖计其年代,实与王、孟同时,然诗体格既殊,用意亦迥别。前人以长卿冠“大历十子”,盖以诗境而论,实异于开、宝诸公耳。即如同一谪官也,摩诘则云:“执政方持法,明君无此心。”不特善则归君,亦可云婉而多风矣。若文房之《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则直云:“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殊伤于婞直也。孟浩然之“不才明主弃”,亦同此病,宜其见斥于盛世哉! 刘、孟之不及王,亦以此。 长卿诗号“五言长城”,大抵研炼深稳,而自有高秀之韵。其文工于造语,亦如其诗。故于盛唐、中唐之间,号为名手。但才地稍弱,是其一短。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病其“十首以后,语意略同”,可谓识微之论。王士禛《论诗》绝句乃云:“不解雌黄高仲武,长城何意贬文房”,非笃论也。 随州以格韵胜, 不以淡胜。 随州五言,骨韵天然,非浪仙、文昌所可望。至云颇欠骨力,尤为妄诞。 七律宗派,李东川色相华美,所以李辅辋川为一派,而文房又所以辅东川者也。大历十子以文房为最。……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较宋人入议论、涉理趣,以文、以语录为诗者,有灵蠢仙凡之别。 随州古近体清妙,可与王、孟埒。若“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卷帘高楼上,万里看日落”,直摩少陵之垒,又不止清妙而已。 刘文房诗,以研炼字句见长,而清赡闲雅,蹈乎大方。其篇章亦尽有法度,所以能断截晚唐家数。 其源出于柳浑、薛道衡,驰思波润,流音玉亮,尤工五律,当时号为“五言长城”。“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以雅淡宣情;“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以雄浑取概。暮帆夏日,寒雨巴邛,楚国苍山,幽州白日。空江人语,动石濑之吟; 川日塞蝉,托江湖之想。皆振采苍凝,体物弥工者也。《石梁湖》、《洞庭》、《京口》诸作,方之小谢,异曲同工矣。 盛唐之诗人怀古,多沉雄之作。至随州而秀雅生姿,殆风会所趋耶。 长卿诗务质实,尚情性,尤善使事,格高气劲,自然沉着。古诗句法,犹袭齐梁,而无秾纤之敝。近体五七言,无杜老之峻峭,过白傅之高雅。其绝句则于江宁、太白之外,独树一帜者也。 刘长卿 刘长卿生卒年不详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至德中任监察御史,后坐事贬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著称,今存词二首。 ☚ 韩翃 顾况 ☛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少居嵩山读书,后移家鄱阳,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官终随州刺史。他“刚而犯上”,“多忤权贵”,在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中曾被诬陷。两度遭贬。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6?Liu Changqing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人(今属河北),历仕肃宗至顺宗朝,亲历了安史之乱,曾两次遭贬,所以在他的诗歌中,有一些是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笔调苍凉沉郁,具有时代特征。他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曾自诩为“五言长城”。他的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海盐官舍早春》等,都是精工锤炼之作。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七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河过贾谊宅》),历来传诵人口。其不足处是用事造句重复,意境常常雷同,境界狭窄,内容单薄。有《刘随州集》。 ☚ 杜甫 元结 ☛ 刘长卿 刘长卿?—785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 (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进士。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的创作活动主要在中唐,“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唐诗纪事》)。其诗多写贬谪飘流之感慨和山水隐逸之闲情,气韵流畅,音调谐美。其近体诗以工秀见称,但缺乏雄浑苍劲之作,诗风也和中唐相似。其写景诗的冲淡闲运、洗炼含蓄,接近王孟诗派。刘长卿诗作中五言诗约占十分七八,他自诩为“五言长城”。代表作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等。今传《刘随州诗集》十卷,外集一卷,又有《刘随州集》 十一卷。 ☚ 张志和 韦应物 ☛ 刘长卿?—786或791唐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远贬,官终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羁旅愁怀,少数为反映离乱战祸。长于五言,自负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集》。 刘随州集/刘随州文集/元结/唐元次山集/唐元次山文集/次山子/元次山集 ☚ 李遐叔文集 刘随州集 ☛ 刘长卿 刘长卿字文房。唐开元(713~741)间进士。性刚多忤,官终随州刺史。诗调雅畅,权德舆称之为五言长城。著有《刘随州集》11卷。 ☚ 王炎 刘太真 ☛ 刘长卿 刘长卿约709~约785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年间进士。历任长洲尉、南巴尉、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其诗擅长近体,尤工五言,有“五言长城”之称。诗多写客旅愁怀和隐逸闲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寻南溪常山人山居》、《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为其代表作。“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尤为传诵。这些诗篇大都洗练清丽,温雅含蓄。其七言如《酬李穆见寄》、《长沙过贾谊宅》、《别严士元》也很精工。 ☚ 储光羲 杜甫 ☛ 刘长卿about 709~about 789Liu Changqingpoet of the Tang Dynasty,prefectural governor of Suizhou. Works: Seeing Buddhist monk Lingche off,Staying with the Master of Hibiscus Mount Because of the Snow,etc. 刘长卿709—780唐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间举进士第。官终随州刺史,后人称为刘随州。性刚直,曾因得罪权贵下狱,并遭贬谪。其诗调雅畅,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亦善于描绘自然景物。长于五言,权德舆称为“五言长城”。七言诗中也有佳作。有《刘随州集》。 刘长卿?—约785字文房。唐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苏州长州尉,转运使判官。因刚而犯上,两度贬谪,终随州刺史。诗作多属政治失意之感,亦善描绘自然景色,以五言见长,有“五言长城”之称。有《刘随州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