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清1742—1827清代官吏。字天一,号朗渠,又号松斋。贵州广顺(今长顺)人。拔贡出身。初在四川省冕宁县任县丞,后升任南充县知县,颇具行政和统治才能。号为“刘青天”。他编练乡勇千余人,随清军镇压白莲教农民起义,诱杀起义军首领王三槐,瓦解起义军三万余人,升任四川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嘉庆十七年(1812年)任山东盐运使,以贪污闻名。次年自请率兵镇压山东白莲教义军,杀害义军首领朱成良、王奇山,改授山东曹州镇总兵。道光二年(1822年)退职。 刘清刘清同志追悼会在郑州举行 河南日报1979年3月16日 刘清粮站站长刘清被评为全国十佳青年服务明星之 李方诗等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1994)第99页 刘清1742—1828清中期将吏。字天一,号朗渠,又号松斋,广顺(今贵州长顺)人。由拔贡议叙,授四川冕宁县丞,擢南充知县。嘉庆元年(1796年),以“刘青天”的名声,募乡勇五百,镇压白莲教起义。明年,署东乡,俘获义军首领王学礼。三年,招降义军首领王三槐。四年,任忠州知府。招降义军两万余人,以功加道街。在军七年,先后招降义军三万余人,授四川按察使。后任山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被劾,降补刑部员外郎。十七年,任山东盐运使。十八年,自请领兵,镇压天理教起义,授云南布政使。后改授山东登州镇总兵,又调任曹州镇。道光二年(1822年),以老休致。八年(1828年),卒。 刘清1742~1828清代将领。字天一,号朗渠,又号松斋。广顺(今贵州长顺)人。由拔贡议叙,授四川冕宁县丞,擢南充知县。嘉庆元年(1796年),以“刘青天”的名声,募乡勇500,镇压白莲教起义。次年署东乡,俘获义军首领王学礼。曾招降义军首领王三槐。后任忠州知府。招降义军2万余人,以功加道衔。在军7年,先后招降义军3万余人。授四川按察使。后任山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被劾,降补刑部员外郎。十八年, 自请领兵镇压天理教起义,授云南布政使。后改授山东登州镇总兵,又调任曹州镇。道光二年(1822年)以老休致。 刘清 刘清字廉夫,号樗庵,又号水月主人。一说无为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选庶吉士。翌年,“土木之变”中守卫城门有功,擢兵科给事中、刑部右侍郎。天顺元年(1457)出任四川参政。45岁卒。著有《樗庵集》。 ☚ 陆昶 沈清 ☛ 刘清1742—1827清官员。字天一,号朗渠,又号松斋。贵州广顺(今长顺)人。拔贡出身。嘉庆初,任四川南充知县,为官清廉,有“刘青天”之称。曾镇压白莲教起义,由知县升至按察使。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任山东盐运使。次年,参与镇压林清、李文成起义。后改授登州镇总兵。道光初休官。 刘清1742—1827字天一,号朗渠,又号松斋。清贵州广顺人。由拔贡任四川县丞、知县,政声名冠一时, 号称“刘青天”。 嘉庆三年(1798),勒保攻白莲教王三槐起义军,由他诱捕杀害王三槐。遂累迁按察使、布政使、盐运使等职。十八年(1813),又参加镇压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后应本人之请,由文官改授武职总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