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刘晨阮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刘晨阮肇

刘晨阮肇

亦题《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刘阮入天台》、《天台二女》。南朝宋志怪小说。刘义庆撰。原载《幽明录》。《法苑珠林》卷三十一、《太平御览》卷四十一及卷九六七、《艺文类聚》卷七皆引载。鲁迅《古小说钩沉》、郑晚晴校注《幽明录》皆辑录。李格非等《文言小说》、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滕云《汉魏六朝小说选译》均选录。小说叙写:汉时,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迷不得返。先在山上得仙桃,后于溪间得水杯。逆流而上,见一大溪,溪边两位姿质妙绝的女子与他们笑而答话,邀至家中,以酒肉款待。尔后一群女子,各持几颗仙桃,来贺刘、阮作了女婿。继而酒酣作乐,二人惊喜不已。至晚,二女分别与他们成婚。二女言声清婉,令人忘忧。半年后,刘阮执意下山还家,归家后,人事皆非,无复相识,原来人间已过数世。晋太元八年,二人又忽然离去,不知去向。小说通过刘晨、阮肇入仙山与仙女结为美满婚姻的故事,形象地表现了战乱社会中广大人民对太平世界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品用浪漫主义手法,以充满诗意的笔调,创造了一个“令人忘忧”的世外仙境。古人曾言,天台山“岩岫连沓,状如云霞,悬溜千仞,谓之瀑布,飞流洒散,冬夏不竭。山谷绝涧,峥嵘无底。长松萝艻,幽蔼其上。”这颇带神秘色彩的山川胜景,到了作者笔下,变成了一个优美仙山异境。在这里,叶绿桃红,食之“饥止体充”;小溪碧澄见底,随着流水,偶尔有几片鲜嫩的芜菁叶从山腹流出;这里瓦屋罗帐,金银交错;食甘馐美味,饮玉液琼浆;这里的人姿质妙绝,自由和婉,热情开朗。这里,没有压迫剥削,也不见干戈狼烟,没有生活困顿,也没有哀愁痛苦。这是东方的乌托邦,南朝的桃花源。作品虚中求实,笔触细腻,人物形象鲜明。刘、阮入山遇仙女,结为美满姻缘,半年后返归,人间已过七世。堪称奇思妙想。而作者却以求实之笔写虚妄之事,合情入理,读来不觉幻诞。作者对刘、阮两位主人公的心态把握准确、细腻。当二人饥馁殆死之时,忽遇仙女,并直呼其姓名,“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绝处逢生,惊喜不已,但庆幸之余,又生疑窦,大山深处,人迹罕至,哪来如此美女,所以直到“酒酣作乐”之时,刘、阮仍然是“忻怖交并”,最后在新婚燕尔中,始才“令人忘忧”。情节可以含有超现实的因素,可主人公身处这种超现实的情景之中所产生的心理反映是现实的。这种真实的心理状态与读者的生活体验完全契合,具有动人的艺术效果。二仙女的形象勾画得也比较成功。她们姿容美丽,热情大方,和善好客,诚恳待人,和刘、阮婚配,情浓意蜜。当刘、阮思乡欲归,她们虽也伤悲,但并未强人所难,显得通情达理。作者用墨不多,三言两语就能使人物栩栩如生,如写二女初与刘、阮相逢,“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来’”,仙女的音容笑貌宛然而出。小说结尾也极具韵致,刘晨、阮肇归来后,深感世事蹉跎,又“忽复去,不知何所”。名为束篇,其实并未收笔,言虽尽而意驰骋。这种开放性的结尾,不仅与全文飘逸隽永的艺术风格和谐统一,而且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天地。这一故事,长期以来广为流传。后世录此故事的有《续齐谐记》(见《蒙求注》卷中引文)、宋罗烨《醉翁谈录》辛集卷一《刘阮遇仙女于天台山》、《绿窗新话》卷上《刘阮遇天台女仙》、《真仙通鉴》卷七《刘晨》、《情史》卷十九《情疑类》的《天台二女》等。宋元以来杂剧、传奇戏文多有演刘、阮事者,如:马致远、陈伯将皆有《悮入桃源》杂剧,汪元亨撰有《桃源洞》杂剧,明佚名氏有《相送出天台》杂剧,皆佚。又明王子一有《悮入桃源》(见《元曲选》)、杨之炯有《天台奇遇》(《古本戏曲丛刊》),悉见存。《聊斋志异》卷三《翩翩》即脱化于此篇。这个故事已成著名典故,裴铏即有“深洞莺啼恨阮朗”的诗句,曹唐有《大游仙刘晨阮肇游天台》的七律五首。据刘阮故事演化的成语为“前度刘郎”,刘禹锡诗即曾用之。

☚ 狸说经   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 ☛
刘晨阮肇

刘晨阮肇

中国古代神话。《珠林》卷四一引《幽明录》:“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事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攀缘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嗽,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胡麻饭糁。相谓曰:‘此必去人径不远。’便共没水,逆流行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边,有二女子。姿质绝妙。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而悉问来何晚,因邀还家。
“其家铜瓦屋,南壁及东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旋绛罗帐,帐角悬铃,金银交错。床头各有十侍婢,敕云:‘刘、阮二郎经涉山岨,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可速作食。’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毕行酒。有一群女来,各持三五桃子,笑向言:‘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刘、阮忻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
“至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耶?’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出还路。
“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 刘池苟家鬼   江岩 ☛

刘晨阮肇

 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毂皮,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胡麻饭糁。相谓曰:“此知去人径不远。”便共没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
 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问:“来何晚耶?”因邀还家。其家铜瓦屋。南壁及东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绛罗帐,帐角悬铃,金银交错。床头各有十侍婢。敕云“刘阮二郎,径涉山岨,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可速作食。”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毕,行酒,有一群女来,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刘阮忻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
 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耶?”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
 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六朝志怪,大多质朴无华。少渲染、少虚饰、少缀合,整个小说艺术尚处在起步的阶段。可是,六朝志怪中也有少数作品,出类拔萃,可读性强,人们可以从中看出古代小说由稚拙向老练成熟、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渡痕迹。刘义庆的志怪小说集《幽明录》中的“刘晨阮肇”就是这样的作品。
 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人仙相爱的故事。刘晨、阮肇迷路深山,巧遇一对仙女,双双结成良缘。显然,这是一个经过文人润饰的民间传说。《幽明录》中的“黄原”,《搜神后记》中的“袁相根硕”,也都写了类似的故事。可是,它们的韵味都无法与本篇相比。其影响也小得多。可见,这篇小说在题材的处理上确实有其高明的地方。
 据古书上说,天台山“岩岫连沓,状似云霞,悬溜千仞,谓之瀑布,飞流洒散,冬夏不竭。山谷绝涧,峥嵘无底。长松萝藟,幽蔼其上。”刘、阮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山川的神秘氛围无疑增加了爱情故事的浪漫色彩。从心理上来说,也使读者更加容易接受小说中的某些离奇的情节。可是,自然风光毕竟只是为故事提供了一个背景,所以,作者并没有就此多费笔墨。他让读者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刘、阮二人的命运,随着主人公的目光,作者用“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短短十六个字,就写出了天台山那种冷峻险恶的环境。
 故事本身, 自有很多离奇之处。人迹罕至的深山,忽然出现了两位“姿质妙绝”的女子。刘、阮与她们素不相识,而她们却能直呼“刘、阮二郎”。不但知道这两位不速之客的姓名,而且对他们深山迷路的一路经历也了如指掌。可是,在读者看来,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么合乎情理。小说的高明、成功也正在这里,志怪小说创作的难度也就体现在这里。
 小说的主角是刘晨、阮肇,两位仙女的形象虽然也很鲜明,但描写的深度,不如刘、阮。作者对主角心理状态的把握是准确、细腻的,这种心理状态与读者的生活经验、生活感受相吻合,因而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情节可以含有超现实的因素,可主人公面对这种超现实的情景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是现实的。况且,这种超现实的情节又符合读者的某种愿望,所以,它被读者所接受也就毫不奇怪了。
 刘、阮听到仙女直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山穷水尽之际,忽然遇到这样两位热情、大方而又美丽的女子,喜悦之情压倒了惊疑的心情。然而,毕竟事有可疑,所以,直到“酒酣作乐”之际,刘、阮依然是“忻怖交并”。最后,新婚燕尔,疑怖之心才逐渐消除,只觉得“言声清婉,令人忘忧”。桃源虽好,毕竟不是久留之地,于是又有思乡之苦。小说结末的“七世孙”之说,大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怅惘之感,为整个爱情故事染上了淡淡的哀伤的色彩。这无疑也是那个时代的投影。
 整个作品情节完整,想象浪漫,充满生活气息,体现了乱世之中人们对健康爱情的向往。“刘晨阮肇”的故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人们引为故实,后世小说家、戏曲家们以此为题材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一直到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顶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我们从其《翩翩》一篇中,依然可以看到刘、阮故事的影响。词牌中的《阮郎归》也导源于此。

刘晨阮肇 - 佛道圣经文学 - 可可诗词网

刘晨阮肇

 

刘义庆


 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新鲜,复一杯流出,有胡麻糁。相谓曰:“此知去人径不远。”便共没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
 溪边有二女子,资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何]缘二女便呼其姓,似如有旧,乃相见而悉。问:“来何晚耶?”因邀回家。
 其家筒瓦屋,南壁及东壁各有一大床,皆施绛罗帐,帐角悬铃,金银交错。床头各有十侍婢。敕云:“刘、阮二郎,经陟山岨,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可速作食!”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毕,行酒,有一群女来,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刘、阮欣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轻婉,令人忘忧。
 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
 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刘晨、阮肇是流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则故事里的两个人物,这个故事见于刘义庆所著《幽明录》。它说的是汉代某一天,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里迷了路,身边的干粮也吃尽了。这时,他们望见远远的山上有一颗桃树,俩人攀岩过涧,上得山来,各摘数枚大桃,吃个尽饱,就去找水喝。溪水从山腰流下来,载着一只装满胡麻饭糁的杯子,俩人都说:“这附近肯定有人居住。”就一起跳进水里,逆流而上。游了二三里地,看见溪边站着俩个姿质绝妙的美女,笑容可掬地迎上前来,叫着“刘郎、阮郎,拿到了杯子?为会么来得这么晚?”刘晨、阮肇虽有些诧异,却十分高兴。随着她们来到一座铜瓦屋里。一顿丰盛的宴席之后,一群女子捧着鲜桃涌上来庆贺两位美女各得佳偶,刘晨、阮肇不免又兴奋又恐惧。这样,刘晨、阮肇在美子的陪伴下过了十多天之后,忽然思念起故乡,便请术放他们回去,但未获应允。直到又一个春天降临,他们才得以返回家乡。然而,家乡已不复是他们离去时的模样,亲旧故知所剩无几,迎接他们的也是七世孙了。而家乡的人们还在传说着他们的祖先在山中迷路,一去不返的故事。在西晋太元八年的某一天,刘晨、阮肇忽又失踪,不知去向了。
 引人注目的是刘晨、阮肇这两个人的命运,他们偶然撞进仙界,绝处逢生,娶了仙女,住在仙境,又长生不老,这样的命运无疑令人垂诞。这使我们联想起楚辞以来的文学里,常常可以看到的人与神女相爱的内容。所不同的是,人对神女的景仰近慕之情,人与神女之间眷恋缠绵的关系,总是以高尚纯洁的浪漫心理为基础,因此,这类故事也仿佛笼罩在飘渺高远的、非现实的气氛中,似乎是一个透明净澈的幻境。而这种传统的文学模式演变成为刘晨、阮肇的奇遇,就减少了虚幻浪漫的色彩,而赋予了更多现实世俗的人情味道。这大概就是道教思想的影响。在这个故事流传的时代,盛行着各种各样追求生命永恒的方式,人们幻想通过气功修炼和服食丹药来延长寿命,也幻想得到仙人之助,从俗世过渡到不老的人生。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也刺激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产生出像刘晨、阮肇娶仙人为妻的故事来。娶仙人为妻以至长生不死与道教养生提倡的服药练气,其实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要超脱生死的束缚,但是,如果说服药练气还真能够对身体发生影响的话,与仙人的结合就完全是虚妄的了。可是,这一虚妄的想象恰恰正体现了它的道教精神色彩。因为道教所追求的永生不灭包含了现世中人的长寿以及长寿的生命充分享受现世快乐这二重意义。道教不像佛教那样,由 “苦修” 而 “涅槃”,主要获得精神上的解脱,道教的人生观是以充分享受口食声色之乐为原则的。所以,在刘晨、阮肇的这个虚妄故事里,却有着并不虚妄的内容。刘、阮二人误入仙境的构想看起来不现实,但他们在仙境所遇却又完全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尽管与现实唯一不同的,是现实人生的短暂,而仙界人生的长久,不过,这恰恰也是这个故事的真实意义所在,就是说娶仙人为妻可致长寿。在这里,“娶仙人为妻”就是一种手段,同服药炼气一样,都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途径,所以,虽然 “娶仙人为妻”不可以思议,但它作为人类求生的幻想,却有着真实的心理背景。而刘晨、阮肇的命运也从此成为一些故事传说的共有模式:
 偶然的机遇而入仙境→娶仙女→
 眷恋世间而归→最终返回仙界
 像唐代流传的崔生入青城山、误入仙洞娶仙女,张卓因驴奔而入仙宅娶仙女的故事,基本上都沿袭了刘、阮故事的结构。这个故事结构表现出的期望命运垂青。既享受世俗之乐,又获得仙界长生的涵义,也使刘、阮二人成了受到这种命运关照的象征人物。

刘晨阮肇 - 中外小说 - 可可诗词网

刘晨阮肇

 

〔南朝·宋〕刘义庆


 汉明帝永平五年①,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②,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③,了无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④。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胡麻饭糁⑤。相谓曰:“此必去人径不远。”便共没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
 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⑥,乃相见欣喜。问:“来何晚耶?”因邀还家。其家筒瓦屋⑦。南壁及东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绛罗帐⑧,帐角悬铃,金银交错。床头各有十侍婢。敕云⑨:“刘、阮二郎,经涉山岨⑩,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11),可速作食。”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毕,行酒。有一群女来,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刘、阮欣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
 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12),何复欲还耶?”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13)?”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
 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14),忽复去,不知何所。

 
 【注释】 ①永平五年: 公元62年。永平是东汉明帝刘庄的年号。②剡 (shan善)县: 今浙江嵊县西南。天台山: 今浙江天台县北。③绝岩邃涧: 陡峭的山峰,幽深的涧水。④盥(guan贯): 浇水洗手。⑤胡麻: 芝麻。糁 (san伞): 饭粒。⑥ 如似有旧: 似曾相识。⑦筒瓦: 剖竹筒做成的瓦。⑧绛罗帐: 红色丝绸帐子。⑨敕: 命。⑩ 山岨(ju居):山里险峻难行的地方。(11)琼实: 精美的果实。虚弊: 虚弱疲乏。(12)宿福所牵: 前生的福气(缘分)把你牵引到这儿来。(13) 罪牵句: 罪孽牵缠着你(指一定要回尘世),叫我有什么办法呢?(14)太元八年: 公元383年。太元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
 
 【赏析】 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一直广为传播。正如人们指出的那样,因为它描绘了一个“桃花源” 式的理想境界。
 刘、阮入山迷路,来到一个一切都美好的地方:这里,对来客热情友好——笑脸相迎,持桃祝贺,饮酒作乐,临别又集会奏乐,指明归途;这里,住处清雅舒适——竹瓦的房子,大床上张着绛罗帐; 这里,食品味道甘美——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 这里,四季如春——来时桃子熟,半年后,该是冬天了,却依旧草木繁盛,百鸟啼鸣; 这里还有“姿质妙绝”、“言声清婉”的仙女主动地来结为夫妻,“令人忘忧”。在这个世界里,物质丰富,关系融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无忧无虑,心理平衡。当然,这只是作家心造的幻影。作家生活的晋宋之际,是一个篡夺频仍、战乱时起、社会动荡、苦难深重的时代,人们渴望出现一个和平安乐的世界。
 就与世隔绝这一点看,本篇很像稍早出现的陶潜的《桃花源记》,但二者差异较大。“桃花源”中人是全封闭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 “往来耕作”,共同劳动,自食其力,“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民风淳朴浑厚,带有老子“小国寡民”、返朴归真的思想痕迹。本篇格调虽也高雅脱俗,但让刘阮生活在女儿国中,欲念的满足,精神的愉悦,带有享乐的味道,与桃花源中人意趣迥异。而佛家以生为苦、以死为乐,强调禁欲;儒家要求贤者“避色”(《论语·宪问》);与本篇主旨也不合拍。仙女们开放得很:“女往就之”;“信息”也很迅捷: 早知来客姓氏,为之准备“路粮”;她们饮酒奏乐,无冻馁之虑,无操作之劳,在这样的境界里,恬静怡乐,宠辱两忘。而更令人惊异和神往的是,刘阮于“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入山,半年后回去,见到的是“亲朋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时已至晋朝,山中才半载,世上三百年,他们已长寿成仙。刘阮后来“忽复去,不知何所”,当然还回到那永恒的天国去。这一切,均浸润着道教文化的基因。
 魏晋以后,道教已摆脱原始状态,它吸收融汇道家玄妙的哲理,寻求精神的超越和肉体的永恒,享受人世的欢乐。而人世的欢乐就存在于道教所构建的仙境中。在那里,肉体长存,精神愉悦,凡夫俗子,均有此机遇。天台山中的仙境,只是其中之一,它与世俗社会,只隔着 “绝岩深涧”。
 刘阮遇仙的故事,从时(纵)空(横)两维对道教构成的宇宙图式,作了通俗的“解释”。生存本能一直是人类心头萌动的主要欲望,刘阮遇艳成仙、长生不老的故事,对眷念尘世生活的人们,该有多么大的诱惑力;无怪乎它被引为典实,编成戏剧,广为流传,历久不衰。

刘晨阮肇

传说人物。相传为东汉永平年间,剡县的两个书生。二人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结为夫妇。半年后二人再回故乡,已经物故人非。原来,已经过了七世。后来二人又入山,不知所终。参阅《幽明录》、《太平广记》引《神仙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