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刘文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刘文静约567—619

唐初将领。字肇仁,彭城(治今徐州)人。大业末为晋阳令。时李渊为唐公,守太原,与他友善。他与李世民共谋起兵。李渊以他为大将军府司马。他又劝李渊与突厥连和,以张大声势。率军败隋将屈突通于潼关,以功迁光禄大夫、鲁国公。武德元年(618年),与殷开山率军征薛举,大败于高墌城,奔还京师,撤职除名。后任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因对李渊宠信裴寂不满,有怨言,被加以谋反罪杀于长安。

刘文静568—619

唐初谋臣、将领。字肇仁。自言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居京兆武功。父韶,仕隋战死。以父死难,袭官仪同三司。他倜傥有器略,颇有政治远见。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友善。见隋末天下大乱,遂与裴寂献计于李渊父子:招纳豪杰,起兵晋阳,鼓而入关,以震天下,成帝王之业。渊从其计,于晋阳起兵。大将军府建立后,以其为司马,令北使突厥。与突厥始毕可汗约定,渊军与突厥共定京师。入京后,金帛子女尽归突厥所有。突厥遂献马千匹,发二千兵助之。后率军拒屈突通于潼关,与其将桑显和苦战不胜。乘显和兵疲,以奇兵袭之,显和军败,死者数千。寻又败屈突通,执之以献。尽克新安以西之地。因功转丞相府司马,进封光禄大夫、鲁国公。武德元年(618年)以元帅府行军长史与薛举战于泾州,军败除名。后从讨薛仁杲,平之,复其爵邑,任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秦王世民镇守长春宫,因自己才能远过裴寂,又屡建军功,而居寂之下位,遂有怨言。寂乘机进谗,高祖杀之。临刑抚膺曰“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刘文静

唐朝开国元勋之一。字肇仁,世居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富有才干,精通权略。隋末任晋阳令,与晋阳宫副监裴寂友善。李渊太原起兵时,他参与谋划,出力颇多。后又佐助李建成在潼关与屈突通大战,殊死搏战,出奇兵击败屈突通悍将桑显和,又指挥诸将追俘屈突通。以功封鲁国公。李渊建唐后,拜为纳言(宰相)。奉命组织朝臣草创国家制度,还协助李世民攻讨薛举。但他恃功自傲,自以才干和军功在裴寂之上,而职位却居其下,忿忿不平。后遭到失宠的爱妾诬告,被捕下狱,遂被杀。

刘文静568~619

唐初将领。字肇仁,武功(今属陕西)人。隋末为晋阳令。与李世民友善,共同定计起兵。李渊开大将军府,文静为司马,屡从征战,累建军功。高祖即位,擢纳言,授民部尚书。他自以才略功高,不甘位居裴寂之下,有不平之言,乃被诛杀。

刘文静

刘文静568~619liu wenjing

字肇仁。武功人。唐代开国功臣。倜傥有气略,袭父京官,隋末任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市)令。与李渊、李世民父子举旗反隋,任元帅府长史。唐开国后以功封民部尚书兼纳言,进鲁国公爵。后遭同僚诬陷,武德二年(619)以谋反罪被处死,终年52岁。贞观三年(629),太宗李世民追念文静大功,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官爵,令文静子刘树义承袭鲁国公爵号。

☚ 刘文伯   刘方仁 ☛

刘文静

字肇仁。自称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居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隋时因父为国战死,袭仪同。大业末,为晋阳(今山西太原)令。与李世民亲善。因为李密姻亲,被囚。于狱中与世民密谋起兵,并通过裴寂劝说李渊。伪诏书,大业十三年(617)促成渊晋阳起兵。渊开大将军府,以其为司马。请改旗帜,连突厥。使突厥邀兵,败隋将桑显和,转大丞相府司马,进光禄大夫,鲁国公。渊即位,擢为纳言。以元师府长史战薛举,大败,除官为民。从世民讨薛仁杲有功,复爵邑,授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因对寂受宠不满,寂谄而杀之,年五十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