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货币银行学说
在列宁的著作中,有丰富的货币银行思想。
十月革命前,列宁指出,在帝国主义时期银行由简单的中介人变为“万能的垄断者”,并指出资产阶级政府滥发纸币是一种最坏的强制性的公债,它使工人和贫民的生活状况急剧恶化,它是财政混乱的祸根。十月革命后,列宁的货币银行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不能一下子消灭货币 因为“要消灭货币,需要很多技术上的成就,而困难得多和重要得多的是组织上的成就。”(《列宁全集》第29卷第321页)在仍保留着货币的情况下,列宁认为既要利用货币的积极作用,又要防止货币的消极作用。如利用货币来同资本主义成分作斗争,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必须加强对小资产者所掌握的货币进行监督,防止他们的投机活动。
丰富和发展了银行国有化的理论 在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在许多著述中,不仅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银行国有化的理论,而且发展了这方面的理论。他明确指出:“银行和铁路的国有化,才使我们有可能着手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列宁全集》第26卷第439页)“只有实行银行国有化,才能使国家知道几百万以至几十亿卢布往来流动的去向,以及这种流动是怎样发生和什么时候发生的。只有监督银行,监督这个资本主义周转过程中的中枢、轴心和基本机构,才能真正地而不是在口头上做好对全部经济生活的监督,做好对重要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的监督,才能做到‘调节经济生活”,否则这种事情仍免不了是欺骗老百姓的一句部长式的空话。”列宁不仅阐述了银行国有化的重大意义,而且采取了具体措施,这就是开始实行工人监督,最后进行没收,宣布银行为国有财产,使所有的银行都变成了统一的国营机构。但是,“银行政策不限于把银行国有化,而且应该逐渐地、但是不断地把银行变为统一的核算机构和调节机构,调节全国按社会主义方式组织起来的经济生活。”为此,列宁提出要对没收过来的银行进行改造。列宁说:“单靠没收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其中不包含组织要素和计算正确分配的要素。”所以,国有化后,必须对旧银行进行改造,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发展,把资本主义丑化这个绝妙的机关的东西斩断,使它成为更巨大、更民主、更包罗万象的机关。
没有大银行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 十月革命前夕,列宁指出:“没有大银行,社会主义是不能实现的。”(《列宁选集》第3卷第311页)列宁的这一著名论断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当时俄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
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资产阶级银行集合着空前的财富,在幅员辽阔的整个国家内进行分配,它不仅为工商业资产阶级提供大量贷款,而且地主阶级的大部分土地都抵押给银行了。银行成了地主和资本家的支柱。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如果不夺取这根支柱,就不能无报酬地废除土地的地主私有制,就不能取消商业秘密和银行秘密,就不能防止隐瞒财产和收入的事,就不能做好所得税的征收工作,就不能消除资本家压迫千百万劳动群众的可能性。所以,十月革命以后,从俄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出发,无产阶级不掌握银行,就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银行已经造成了一个社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公共分配的形式。按照当时列宁的设想:“建成社会主义就是建成集中的经济,由中央统一领导的经济”,(《列宁全集》第28卷第378页)因而必须利用银行,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地、统一地分配生产资料。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银行已成为社会的簿记机关,进行着大量的计算和登记工作。这种计算和登记,反映着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社会主义经济需要对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而要监督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就必须掌握大银行。列宁说要“普遍设立银行,把银行变成全国范围内的、能使居民亲自进行作为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基础的社会会计、计算和临督的国家机关网。”(《列宁选集》第3卷第485页)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形成了一种密切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而由于银行的统治使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发展到了高峰。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曾借有“最有研究的作家厄伊得尔斯”的话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大银行“总是力求在尽可能不同的地区和生产部门同工业企业发生联系,力求消除各个地方或各个工业部门因各个企业历史情况不同而发生的资本分配不均的现象。”(《列宁选集》第2卷第766页)使那些原来是地方性的同外界隔绝的经济单位,隶属于一个统一的中心。照当时列宁的设想,社会主义经济既然是集中性的经济,中央统一领导下的经济,当然,就应当掌握这个中心,使“资本”在各地方、各部门分配得均匀,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消除一些地区、部门由于历史原因而产生的经济落后的现象。
正是基于必须夺取地主、资本家的支柱,必须利用银行来在全国范围内集中统一地分配生产资料,必须利用银行来对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必须利用银行来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和消除一些地区部门的经济落后的现象,所以,列宁才提出了这一光辉的著名论断。
需要指出的是,“大银行”的“大”并不是象有的同志指出的,是就作用来说的或就规模来说的,而是从组织形式来说的。列宁把经济的组织形式称为经济的技术构成,指出:“大资本主义经济,按它本身的技术来说,是社会化的经济,就是说,它为千百万人工作,它用自己的各种业务直接或间接地联合成百、成千、以至成万个家庭。”(《列宁全集》第25卷第330页)可见,列宁说的大银行的“大”是“社会化”的意思。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银行的分支机构遍及城乡各地,与各经济部门、企业以及一切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有联系,为千家万户服务,这样的社会化的程度,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其他经济组织不能比拟的。马克思说银行是最精巧的产物,列宁说银行是绝妙的机关。银行的精巧和绝妙就在于它的机构的组织形式和业务的组织形式。这说明不仅社会主义银行与社会化的大生产相联系,而且资本主义银行已经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同时银行本身已社会化了。因此,不能说只有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才有大银行。按照列宁的设想,建成社会主义就是建成集中的经济,由中央统一领导的经济。要建成这样的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中要发挥大银行的作用。因此,列宁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含义,是说在社会主义还没有实现以前,要发挥社会化的银行的作用。而实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要不要发挥大银行的作用呢?列宁没有指出,因而还需要我们去探讨。
过渡时期无产阶级要为稳定通货而斗争 列宁强调在过渡时期稳定卢布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有利于扩大城乡商品流转,加强工农联盟。对此,应采取各项政策措施。
❶要改变用纸币向农民借取产品的办法,实行正常的商品交换。
❷以征收所得税的办法代替纸币发行。
❸停止以纸币发行维持财政开支。
❹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❺用不同兑换比例的办法实行币制改革,以收回流通中过多的纸币,剥夺资产阶级手中的经济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