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与民粹派的论战
19世纪末列宁为了给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准备思想理论条件而同民粹派展开的一场论战。民粹派是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盛行于俄国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空想农业社会主义派别。19世纪70年代,他们自命为人民的精粹,提出到“民间去”的口号,主张发动农民反对沙皇专制制度。80年代以后,民粹派蜕变为自由民粹主义,代表富农阶级利益,主张同沙皇制度妥协,无视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然。他们否认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轻视人民群众的力量,认为农民有共产主义的本能,因而只要发展“农民村社”,就能过渡到社会主义。
针对此,列宁在1894年写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书,对民粹主义进行反驳。(一)批判了以米海洛夫斯基为首的民粹派的唯心史观,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二)批判了民粹派否认资本主义已在俄国存在和发展的经济观点,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3)批判了民粹派不要无产阶级,主张通过“农民村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四)第一次提出了工农联盟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决定性力量的论断,批驳了民粹派反对阶级斗争和人民革命,把暗杀沙皇和个别当权人物作为斗争的主要手段的思想。这场论战对于当时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形成与建立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