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列子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列子注》

训诂书。东晋张湛著。8卷。《列子》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撰,是一部哲学著作。原文已经亡佚,张湛在《列子·序》中自称永嘉乱后搜集各家藏书,进行参校, 方使原书得以全备。 此书是现存 《列子》最早的古注,只剩下《杨朱》一篇,注也只存一半。各种版本都以张注和正文合刊,题名《列子》。有1925年上海扫叶山房排印本。

列子注

列子注

魏晋玄学著作。东晋张湛著。张湛(生卒年不详),字处度。高平(郡治在山东金乡西北)人。东晋孝武帝时,曾任中书侍郎、光禄勋。著作除《列子注》现存外,另外《养生要集》、《延年秘录》等,均佚。其所作的注解主要以玄学思想解释《列子》。
在“有无”的问题上,继承了王弼“以无为本”的思想,也吸收了一些郭象“独化”论的观点。认为“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序》),以论证“万有”以“无”为本,说:“至无者,故能为万变之崇主也”;“形、声、色、味皆忽尔忽生,不能自生者也。夫不能自生,则无为之本”(《天瑞篇》注)。但不认为“以无为本”可以理解为“无能生有”。“有之为有,恃无以生;言生必由无,而无不生有”(同上),即“有”以“无”作为生存的依凭,但“有”不是从“无”中生出的。反对把“无”看成独立于万有之外、或超越于万有之上的实体,认为“以无为本”的真实含义在于排除万有的共同的实有本源,也就是承认万物自生独化,而不知其所由生所有化。“有何由而生?忽尔自生;忽尔自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不知所以生,生则本同于无。本同于无,而非无也。”(同上)就是说,应把“以无为本”理解为“万有生无所本”。
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任自然而顺名教。对于名教流于虚伪的弊端和名教束缚性情的方面,持批评态度。认为人生短促,应抓住人生,及时行乐,反对为虚名自苦。“夫生者,一气之暂聚,一物之暂灵。暂聚者终散,暂灵者归虚。而好逸恶劳,物之常性。故当生之所乐者,厚味、美服、好色、音乐而已耳。”(《杨朱篇》注)以逸乐为顺性,以忧苦为犯性,如果“以仁义为关键,用礼教为衿带,自枯槁于当年,求虚名于后世者,是不达乎生生之趣也”(同上)。仁义与礼教若妨害当生之逸乐,便不足为取。但并不主张废弃名教,要求“尊卑长短,各当其分”(《天瑞篇》注),顺从纲常名教,安命顺世。《仲尼篇注》说:“唯弃礼乐之失,不弃礼乐之用,礼乐故不可弃”;“若欲捐《诗》、《书》易治术者,岂救弊之道?即而不去,为而不恃,物自全矣”。存礼乐不受其约束,用礼乐不古板生硬。因此,这是要求在遵守名教的基础上任性情之自然。
在形神问题上,认为人的生命作为个体,不能长久存在,“气散形朽”,承认现实世界的生成变化是一个“形气转续,代谢无间”的过程(见《周穆王篇》注),有无神论倾向。但又说:“神心独运,不假形器,圆通玄照,寂然凝虚者乎?”(同上)把精神看作是不依赖于形器、不生不化的,表现出受佛教神不灭论的影响。
有《二十二子》本、《四部丛刊》本等,今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列子集释》。

☚ 庄子注   神灭论 ☛
列子注

列子注

魏晋玄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东晋张湛注。8卷,即《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对《列子》一书,学界有作伪之辩,而《列子注》则确系张湛所为。基本思想是以“贵无”论来解释《列子》,认为群品万有,皆有存亡变化,唯寂然至虚凝一而不变,故万物群生,需应理处顺而所适常通。生死之化,梦觉之异,均归本于太虚无极,其存亡转续皆暂时之往来而已。今人杨伯峻撰《列子集释》(中华书局版)收录了张湛《注》的全文及有关《列子》的多种资料。

☚ 成晋徵   毕享 ☛
000002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