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龙舟
又叫赛龙舟,是我国南方水乡的一项水上游乐竞技活动。其起源有两说:一说起于越王勾践操练水军,其竞渡的工具即今龙舟。一说为纪念屈原,《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夏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其遗俗也。”但不管哪一说都表明,划龙舟的历史是很悠久的。
安徽江淮沿岸多有龙舟赛会。怀宁人称龙舟为龙船。龙船长而窄,船首有龙头,后面有龙尾,龙头高高翘起,龙尾也高于船舷。船舷两边安有10几对桨。铜陵龙舟分为3种:一是“竞赛龙舟”,用3吨左右的平板船,前扎龙头,后扎龙尾,两侧各有8—12人执桨,配以锣鼓指挥和助威。有的舟尾还置“吊梢”,用毛竹两根,伸出船尾,顶端悬一软梯至水面,一擅长游泳者于梯上忽上忽下、忽入水中,作各种技巧表演。铜陵大通镇河南嘴的渔民不论是赛龙舟,还是玩龙灯,其龙嘴均闭而不张,以示保鱼丰收。二是“彩龙舟”,专为观看,不胜竞渡。用4—5吨木船,上扎成龙形,舱内有化好装的各种戏剧人物(如传说故事《水漫金山》等),配以乐器,边游边唱。三是“看船”,旧时多为官家富户使用。用较大的木船,或将两条船并扎在一起,上搭彩绘凉棚,摆设桌椅和茶食,专供家人乘坐,在江中游弋、观看。
铜陵、宿松、怀宁等地龙舟赛时,举赛人先在水面以一浮标确定终点,并派监督人乘船在此守候。装饰一新的几艘或10几艘龙舟停于起点线上,一个个身着统一服装、手握船浆的赛手,端坐船舷两侧,等待信号。为了协调行动,每只龙舟上还有一指挥者,以击鼓和号子声指挥赛手划桨。当主持人宣布竞渡开始,一声令下,众桨齐划,龙舟即如离弦之箭直奔终点。顿时,船上锣鼓齐鸣,岸上观众呐喊助兴。船到终点,万众欢腾,鞭炮隆隆,景象壮观。怀远龙舟赛还有特殊的习俗,即龙舟先到终点并不为胜,胜利者必须是最先在终点捕叉到河中活鸭等物的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