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前后心脏病
分娩前后心脏病 (围产期心脏病peripartal heartdisease) 是指有的孕妇在妊娠后期或产后出现心力衰竭又无其他心脏病病因可查者。过去也曾被称为“产后性心脏病”或“妊娠期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
病因迄今尚有争论,焦点在于妊娠是否是直接病因而形成一疾病整体,抑是妊娠仅使一已潜在的心肌病激发症状。60年代后认为病因属多因素而并非一特异性疾病整体。妊娠中毒症、营养不良、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机制、遗传因素、内分泌变化等都被列为致病因素。近来提出循环系统的容积负荷过多也足以引起产后心力衰竭。
病理检查见心脏增大,心内膜基本正常,但也可有斑片状增厚,外观呈灰白色。镜检所见以心肌纤维变性为主,也可有心肌纤维肥厚,常有局部或弥漫性心肌纤维化,散在的单核或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和脂肪浸润。附壁血栓形成常见。
临床上本病多见于年长、多胎而长期营养不良的产妇,一次发病则下次产后可再发。起病多在妊娠末月或产后2~3个月内。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无症状仅有心脏增大。多数患者可出现气急、胸痛、咯血等症状,血压可增高。重者出现左、右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栓塞性并发症。心电图示非特异性S-T、T波变化,左心室肥大,或有传导阻滞和其他心律失常。X线示心脏扩大。血流动力学检查可见肺动脉压和楔嵌压增高,肺血管阻力、右心室舒张末压也增高,符合左、右心室衰竭。心排血量可能正常,因此,为高排血量型心力衰竭。
本病诊断标准为妊娠前无心脏病史或体征; 心脏病症状出现于妊娠末月或产后1~20周; 除外其他病因的心脏病。
治疗主要针对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栓塞性并发症,其原则和方法与其它原发性心肌病相同。一次发病后再度妊娠病情可恶化,故宜避孕或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