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击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击壤 击壤《论衡·艺增》:“《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后以此典称颂太平盛世。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情。”南朝梁·萧纲《和赠逸民应诏》:“负壶井谷,击壤衢中。犹纡帝念,歌咏自衷。”南朝陈·张正见《御幸乐游苑侍宴》:“小臣惭艺业,击壤慕怀铅。” ☚ J 鸡鸣楚地尽 ☛ 击壤 【出典】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十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据《指海》本) 【释义】 相传帝尧在位时,天下太平,有老人击壤而歌;后因用作歌颂太平盛世的典故。 【例句】 ①宁知帝王力,击壤自安贫。(李峤《田》702)《击壤》歌有“耕田而食”语,这里借以咏“田”。②野洽如坻咏,途喧击壤讴。(李峤《晚秋喜雨》728)这里借以表现升平景象。③幸同击壤乐,心荷尧为君。(王维《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声依次用各六韵》其一1245)这里借以自述盛世郊游之乐。④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王维《偶然作六首》其一1253)诗咏楚狂接舆,这里指接舆无需歌颂升平。⑤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3486)这里用击壤典,喻指当时为升平之世。⑥赓歌禹功盛,击壤尧年丰。(武元衡《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3563)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这里用击壤为喻,以尧年盛世比拟贞元之世。⑦击壤将何幸,裴回望九门。(崔枢《赐耆老布帛》3598)这里用击壤典,表现耆老受赐后感戴明君,庆逢盛世的心情。⑧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权德舆《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3604)这里以“击壤曲”比拟自己的奉和之作。⑨小臣空击壤,沧海是恩波。(杨巨源《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其七3735)这里谓圣德如海,非自己的诗作所能尽颂。⑩苟伸击壤情,机事息秋豪。(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3944)这里以“击壤情”喻指淳朴的感情。谓世情淳朴就不会有各种机巧之事。(11)比屋初同俗,垂恩击壤人。(杨嗣复《仪凤》5277)这里的“击壤人”指可以享受升平之乐的人民。谓仪凤降落可以化俗,人民可以享受其恩了。(12)候时勤稼穑,击壤乐农功。(薛存诚《膏泽多丰年》5295)这里用“击壤”表现农民喜庆丰收歌颂升平的感情。(13)击壤翁知否,吾皇即帝尧。(贯休《寿春进祝圣七首·大兴三教》9404)作者歌颂皇帝故用击壤典,谓时逢明君盛世。(14)何当一雨苏我苗,为君击壤歌帝尧。(齐己《苦热行》9584)这里以击壤歌帝尧喻指歌功颂德。借以表示渴望上天降雨的心情。 击壤 击壤《论衡·艺增篇》: “《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 ‘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后以此典称颂太平盛世。刘克庄《贺新郎》:“醉与老农同击壤,莫随人,投献嘉禾颂。” ☚ 击浪天池 击碎歌壶 ☛ 击壤 击壤jīrǎnɡ┃┃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在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就算得胜。借指太平盛世。语出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南朝宋·谢灵《初去郡》诗:“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情。” ☚ 凤引九雏 再薰 ☛ 击壤❶借指颂扬帝王功德。唐王维《偶然作》诗之一: “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击壤(一) 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后以击壤为歌颂盛世太平之意。《文选》二六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诗》:“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声。” (二) 古代一种游戏,《太平御览》七五五魏邯郸淳《艺经》:“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阔三寸,其形如履。将戏,先侧一壤于地,遥于三四十步,以手中壤敲之,中者为上。”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體育部 > 雜藝 > 擊壤 擊壤 jīrǎng 古投擲遊戲名。相傳起於堯世,流行於漢、魏、晉,後演變爲“抛堶”、“打尜兒”。壤,原以土石爲之,後易之以木,形似屐,前廣後銳,長周制一尺四寸,闊三寸。其法爲將一壤置於三四十步之外,以手中壤擊之,中者爲勝。《藝文類聚》卷十一引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八十老人擊壤於道。”參閱漢·王充《論衡·藝增·擊壤歌》。 擊壤圖 太平盛世 太平盛世玉烛(调玉烛) 清时 逸世 昌年 昌世 昌时 牺年 治世 理世 唐年 唐虞(唐虞之治) 休历 亨运 尧风舜雨 尧天舜日尧年舜日 尧雨舜风 梧凤之鸣 光天化日 高天化日 化日光天 承平盛世 ☚ 盛世 空余时间 ☛ 击壤 089 击壤古代野老之戏。《帝王世纪》载: “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逸士传》载:“尧时有壤夫五十人,击壤于康衢。”《风土记》载: “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阔三寸,形如屐。”《艺经》谓: “将戏,先侧一壤于地,遥于三四十步,以手中壤击之,中者为上。”击壤应是我国最古老的游戏。 ☚ 嬉戏 投壶 ☛ 击壤 击壤一种民间投掷游戏。亦作“抛堶”。传说上古尧时就有老人击壤歌颂太平盛世。据三国魏邯郸淳 《艺经》载,壤由木制成,前宽后窄,形状像鞋子,大小不一,大的长有尺许,小的只有三四寸。游戏时将一壤侧放在地上,走出几十步开外,然后把手中的壤向地上的壤投去,击中者为胜。后来发展为以砖块瓦片来代替木壤,因此叫“抛堶”,“堶”即砖,游戏方式和内容都不尽相同。宋明时代寒食节多有此游戏。 ☚ 骑竹马 击木 ☛ 击壤 击壤中国上古时代的一种掷准娱乐游戏。壤是用木头削制成的一种木条,前部宽阔,后部较锐,长尺四,阔三寸。玩时,先将一壤立于地,然后退离约三、四十步之遥处以手中的壤去掷击立着之壤,击中者为优胜。据 《帝王世纪》 载: 帝尧时,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民间常有八九十岁老人击壤而歌。 ☚ 百兽舞 踢石球 ☛ 击壤中国古代投掷游戏。 击壤 击壤耕作方式。耕种前,用“匏子”将较大的土块一一敲碎,称“击壤”。天水人把“击壤”也称“打胡墼”。用来打“胡墼”的“匏子”,是在一根棍子的一端镶进一段长约 50 厘米左右、直径约 12 厘米左右的圆柱体木棒,成为一个木榔头。木榔头古代称“耰”。“耰”是古代的农具,“形如榔头”,用来敲碎土块,平整土地。“击壤”的习俗很古老, “击壤歌”即古人击壤平整土地时唱的歌谣。 ☚ 二人抬杠 守号护青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