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凤翔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凤翔县

位于宝鸡市东北,县城距宝鸡市44公里,为宝鸡市辖县之一。东邻岐山县,西接千阳、陇县,北靠麟游县,南依宝鸡县。总面积1179平方公里,耕地88.1万亩,占总面积的49.8%。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有灵山、雍山,北有千山支脉老爷岭。境内山、川、原兼有,海拔高度在595~1678米之间,最低点为长青川道,最高点为老爷岭,县城所在地海拔800米。辖城关、柳林、陈村、彪角4镇和虢王、横水、田家庄、糜杆桥、姚家沟、五曲湾、涧渠、范家寨、汉丰、董家河、石家营、南指挥、尹家务、唐村、长青、郭店、纸坊17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全县有常住人口48万,其中农业人口44.9万人。汉族占99.9%,回、满、蒙古、藏、布依等8个少数民族,人口总计不足400人。
该县夏为雍州,商为岐州,春秋时先秦在此建都294年,称雍城。秦统一六国后始设雍县,唐至德二年(757),取历史传说“周王文丁十二年,有凤集于岐山,曾下此饮水”的故事,更名凤翔。唐宝应元年(762)并入天兴县,金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又改称凤翔。这里曾是关中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秦以后的各个朝代,均为州、府、郡、路之治所。1935年,国民政府曾在此设陕西省第九督察专员公署,1939年专员公署迁往今宝鸡市区。1949年7月14日凤翔解放,1958年与岐山、麟游合并,仍称凤翔县,1961年三县分设,恢复原建制。
该县属半湿润、半干旱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4℃,年降水量618毫米,年日照2040小时,无霜期210天。矿产资源有石灰石、大理石、煤等,其中石灰石已探明蕴藏量达1.3亿吨,氧化钙含量达55.8%,是少有的优质矿。境内有雍水、横水等25条河流,属渭河水系。雍水河穿越全境,境内流程25.4公里,年径流量2000万立方米;横水河境内流程54.8公里,年径流量3300万立方米; 两河流域面积共845.8平方公里。
该县是成周兴王、嬴秦创霸之地,为陕西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文物古迹甚多。雍城遗址位于县城之南,包括城区和墓葬区两大部分,现已发现有秦宫殿遗址3处,大型陵园18处,出土文物有铜建筑构件、铜工具、兵器、玉器、金饰及陶器、瓦当等数千件,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先秦建筑群遗址。秦公陵园在距县城7公里处的南指挥乡,陵区内有墓葬45座,已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全长300米,墓室深24.5米,面积5334平方米,呈“中”字形,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大的土圹古墓葬。秦穆公墓在县城内东南角,占地6142平方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凤翔东湖被列为全省风景名胜区,位于县城东关,又名“古饮凤池”,湖内有亭台、楼阁、水榭、曲桥20多处,面积14万平方米,并藏有苏轼、吴道子等古代名人字画真迹的石刻多通。
该县的民间工艺品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有木制漆器、木版年画、彩绘泥塑、草编、剪纸、刺绣制品、烟花纸炮等。为陕西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北部山区土壤为黄绵土,占耕地面积的44.8%,土层深厚,质地均一,可耕性好; 中南部原区土壤以垆土为主,占耕地面积的48.2%,养分含量高,上虚下实,是极好的农作土壤。境内有冯家山、东风、白荻沟等水库23座,陂塘33个,总容量4.28亿立方米,并建有抽水站55处,机井2582眼,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6%。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3.74千瓦,大小拖拉机5808台,机耕、机播面积分别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4.4%和50.7%。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高粱、豆类为主,1990年粮食总产21.1万吨。经济作物有油菜、辣椒、烤烟等;药用植物有黄芩、柴胡、桃仁、枣仁等57种;经济林木有苹果、核桃、柿子、桃、杏等。苹果种植面积发展到3万多亩,年产量达1700吨,有秦冠、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等。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为2.50亿元(1990年不变价),农副产品综合商品率为41.8%;乡镇企业发展到2.5万个,从业人员8.15万人,总收入3.56亿元;在6.4亿元的农村社会总产值中,非农产业占61.4%。
该县酿酒业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全县工业以酿酒为龙头,医药化工、建材、造纸、纺织、机械、皮革、服装为主体,初具规模。主要产品有白酒、肌苷、皂素、双烯、水泥、箱板纸、草制品、漆器、坯布、磨粉机等。境内共有工业企业126个,1990年共创工业总产值4.67亿元(1990年不变价)。其中,4户省、市属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县的32.1%;31户县属企业占11.4%;城镇街道企业和乡镇工业企业占56.5%。在487户乡、村集体企业中,有酒厂57户,年产量1万余吨。白酒中除西凤酒多次获得国家名酒称号外,还有凤柳酒、西府酒、陈西大曲等分别获部、省优质产品和陕西名酒称号。
境内有西(安)宝(鸡)北线、凤翔至平凉、凤翔至庆阳3条公路干线和12条支线;陇海铁路在县境之南不远处,修建中的宝(鸡)中(卫)铁路穿境而过,陈村火车站距县城15公里; 宝鸡飞机场位于县城东北5公里处,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立体交叉网。全年公路客运量308万人次,货运量35.9万吨。全县共有邮电局、所15个,邮路里程达1239公里;拥有电话机973部; 年报刊发行量为2.29万份。
全县有商业网点5005个,从业人员6900多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64亿元。城乡集贸市场中,有布匹、服装、粮食、木材、畜禽、木器、铁器、蔬菜等专业市场8个,年成交额8000余万元。
全县有普通中学40所,教师1452人,在校学生2.38万人;职业中学2所,教师31人,在校学生784人,设木工、油漆、建筑、林果、植保、缝纫、钳工、机电、烹调、酿造等9个专业;小学239所,教师2406人,在校学生5.84万人;幼儿园195所,教师26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6%。有医疗卫生机构36个,病床748张,卫生技术人员781人; 村级卫生所发展到234个。
境内有宾馆、饭店、旅馆11个,床位700多张,年接待旅客10万多人次。
199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4.97亿元,国民收入4.56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19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8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850元。


凤翔东湖

凤翔县

凤翔县

凤翔古称雍州,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宝鸡市东北,为宝鸡市第一大县。幅员1179平方公里,辖12镇5乡,250个行政村,人口52万。以“民间工艺之乡”、“苹果之乡”、“辣椒之乡”享誉南北,人称“西府明珠”。
凤翔县地处东经107°10′34″-107°38′47″,北纬34°20′43″-34°45′20″之间,海拔595-1678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秋湿热多雨,气候适宜,境内山、川、塬皆有, 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凤翔历史悠久。距今6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就有村落分布于凤翔。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元年)迁都雍城(凤翔),历19公、294年。隋唐时期,由于凤翔重要的军事地位及发达的经济与交通、悠久的文化传统,使之成为陕西西府重镇,也是唐肃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的根据地。此后,凤翔一直是西府地区军事、政治、文化中心和比较发达的商埠,直到1941年(民国30年)凤翔专员公署迁往宝鸡,其重要的历史地位遂为宝鸡所取代。
凤翔文化灿烂。东湖公园为宋代大文豪苏轼疏“饮凤池”,引凤凰泉水注入修成,距今已900余年,是北方古园林的典型代表。城南的古雍城遗址,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东西3300米,南北3200米,内有秦宗庙建筑、寝宫、宫殿建筑和“凌阴”遗址等,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秦公陵园是先秦诸候的墓葬区,位于距城10公里的南指挥镇,墓区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3公里,总面积21平方公里。“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占据了中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历史人物主要有创春秋“天子致伯,诸候称贺”霸主之业的秦穆公;创制浑天黄道仪、《麟德历》等,著有《乙巳占》、《德象制》的天文家李淳风;废除“租庸调”,推行“两税法”的杨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荣受一等大绶嘉禾勋章的窦应昌等。民间工艺主要有剪纸刺绣、彩绘泥塑、木版年画、木制漆器、草编制品等;“泥塑马”、“泥塑羊”连续两年喜登全国生肖邮票。
近年来,凤翔县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体育先进科技先进县、文化先进县、电化教育先进县和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高标准无盲县、卫生先进县城等荣誉称号。
凤翔县城东距西安159公里,西南距宝鸡47公里,正西达甘、陇,北走泾原,古为“丝绸之路”重要驿站,今为关中西部交通枢纽。全县油路(水泥路)总里程435.5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3.3公里,高于全市平原县区平均水平。在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的基础上,全县250个行政村已有166个通上了油路或水泥路,“五横七纵”的公路网初步形成。陇海铁路、宝中铁路穿境而过。宝鸡飞机场距县城5公里。宝运凤翔分公司、县运输公司长线班次连接省内中小城市及周边县区,10路公交车直通各主要镇区,160辆出租车为群众出行提供便捷的“门对门”服务。6万门程控电话直拨全国和世界各地,移动通信网、无线市话网、无线寻呼网、宽带互联网覆盖全境,用户达20多万户。全县共有学校260所,在校学生10.8万。医疗卫生机构28个,其中二级甲等以上医院2所。
县城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8平方公里市化水平达到29%。县城东大街、南大街、西大街、雍兴路、南大街等10条主要街路先后得到拓宽改造。凤鸣、雍康等6处住宅小区建成商品房2000多套,吸纳住户近万人。县城日供水能力达6000吨,城区天然气管道全面覆盖。横水、彪角、陈村、柳林、长青等小城镇初具规模,载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北部山区退耕还林以及平原绿化、城镇绿化等绿化美化建设方兴未艾,“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生态景观正在形成。

☚ 中华民间艺术村   世界遗产/文物单位 ☛

凤翔县

宝鸡市辖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中部、黄河支流渭河北岸。春秋秦都之一雍邑,位于今凤翔县西南豆腐村、河南屯之间。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自平阳迁都于此; 后置雍县,属内史。西汉属右扶风。北魏为岐州治,隋为扶风郡治。唐为凤翔府治,至德二年(757年)改置凤翔县,与天兴县同治今凤翔县; 宝应元年(762年)废,入天兴县。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改天兴县为凤翔县,为凤翔府治。民国初属关中道。1928年属陕西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