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凝血因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凝血因子blood coagulation factor

存在于血浆和组织中参与血液凝固的有关物质的统称。国际上统一以罗马数字表示: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因子Ⅱ(凝血酶原),因子Ⅲ(组织凝血致活素或组织因子),因子Ⅳ(钙离子),因子Ⅴ(前加速素、加速球蛋白),因子Ⅵ(是因子Ⅴ的活化形式),因子Ⅶ(稳定因子、血清凝血酶原转变加速素),因子Ⅶ(抗血友病因子),因子Ⅸ(克雷司马氏因子、抗血友病因子B),因子Ⅹ(司徒氏因子),因子Ⅺ(血浆凝血致活素前质),因子Ⅻ(海格曼因子、接触因子),因子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等13种。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激肽原及血小板磷脂等也参与凝血过程。(见“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ningxucyinzi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的统称。其中已按国际命名法,用罗马数字按发现的次序编号的凝固因子有12种。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以及来自血小板的磷脂等。除Ca+2与磷脂外,其余已知因子都是蛋白质,多具有酶的特性,在血液中处于无活性状态,以保持血液的液体性。只有被激活后才有凝血作用。通常于因子名称后加“a”,以示其为活化状态,如Ⅱ→Ⅱa。多数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且需维生素K参与。肝功能损伤或维生素K缺损均可能引起凝血因子缺乏,造成出血倾向。亦有因遗传性原因引起缺乏者。主要凝血因子见下表。

☚ 血红蛋白   血液凝固 ☛

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s

系存在于血浆和组织细胞中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凝血因子共12种,按先后发现的顺序,分别标以罗马数字命名为: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因子Ⅱ,凝血酶原;因子Ⅲ,组织凝血致活素;因子Ⅳ,Ca;因子Ⅴ,血浆加速球蛋白;因子Ⅶ,前转变素;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因子Ⅸ,血浆凝血致血素成分;因子Ⅹ,斯多特-柏劳因子;因子Ⅺ,血浆凝血致血素前质;因子Ⅻ,接触因子;因子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除因子Ⅳ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多在肝脏合成,其中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需要维生素K参与。除因子Ⅲ在组织细胞内,其余凝血因子均在血浆内。凝血因子的减少缺乏将导致血液凝固延缓或障碍。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

指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其中已按国际命名法用罗马数字编号的有12种。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以及来自血小板的磷脂等也参与凝血过程。大多数凝血因子都产生于肝脏,平时一般均为无活性的前体,一旦被激活,绝大多数都变成酶。当一种因子被激活后,随即作用到另一些因子的前体上,将其激活。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它们交联后使血流呈凝固状态。

☚ 血小板   凝血过程 ☛

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s

指在正常人血浆中存在着的凝血物质,止血过程中不可缺少。至目前为止已发现13个,按国际命名法以罗马数字为代号,排列为血浆凝血因子Ⅰ~ⅩⅢ。因为因子Ⅵ是因子Ⅴ的激活状态,不作为一个独立因子,实际上只有12个。此外,有人将近年发现的前激肽释放酶和高分子量激肽原亦列为参与凝血的物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