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lǐn liè寒冷刺骨。李白《大猎赋》:“严冬惨切,寒气凛冽。” 凛冽lǐnliè极其寒冷 △ 寒风~。 【同】凛凛 凛冽lǐnliè〈形〉刺骨寒冷的样子:凛冽的北风。 【同义】寒冷。 凛冽lǐnliè很冷。 【组词】凛冽的寒风︱寒风凛冽︱北风凛冽 【例句】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 北风凛冽,大雪纷飞,北国大地已是银白的世界。 【近义】凛凛︱寒冷 【反义】炎炎︱炎热︱暖和 凛冽lǐnliè【释义】 刺骨地寒冷。
【色彩】 中性。
【近义】 凛厉︱凛凛︱严寒︱酷寒︱苦寒︱冷峭︱寒峭︱料峭︱刺骨。
【反义】 温暖︱火热︱炎热︱酷热︱暑热︱炽热。
【扩词】 凛冽的北风︱寒风凛冽。
【造句】 ❍ 北风~,大雪纷飞。 ❍ 午后,气温骤然下降,~的朔风席卷大地。
【正音】 “凛”不念作“林”lín。 凛冽lǐnliè刺骨地寒冷。形容寒风(北风、朔风)、寒冬、寒夜、天宇和空气等。例如: ❶ 彤云密布,朔风凛冽,大雪像破败的棉絮满天飞舞。(张笑天《永宁碑》) ❷ 凛冽的寒冬即将来临,赶紧料理过冬的衣食。(峻青《海啸》) ❸ 凛冽的寒夜马群由于风雪而走失,…… (敖德斯尔《牧马人之歌》) ❹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鲁迅《雪》) ❺ 清晨的寒风凛冽地吹着。(杨朔《怒涛》) ❻ 朔风凛冽的刮起来,砭人肌骨,…… (吴伯箫《野孩子》) ❼ 虽在无风之日,每觉寒风刺面入骨,其凛冽十倍于南方的西北风,……(茅盾《新疆风土杂忆》) “凛冽”可以跟有关形容词连用。例如: ❽ 一股凛冽而清新的空气冲进室内。(杨沫《东方欲晓》) 凛冽lǐn liè形容词。寒冷得刺骨,用于贬义。 【例】 一九四三年的海莱山区,颤栗在凛冽的寒冬里。(峻青《黎明的河边》) 凛冽(同)凛凛 (反)炎热 刺骨、凛厉、凛冽;和畅、和暖、和煦○刺骨cì gǔ(形)寒气侵人入骨,形容极冷:寒风~| 阴风~|寒冷~的冰水|冬天的西北风~割心。 ○凛厉lǐn lì(形)犹凛冽:~的朔风|北风~。 ○凛冽lǐn liè(形)刺骨地寒冷:寒气~|空中刮着~的西北风。 ●和畅hé chàng(形)温和舒畅:春风~|天朗气清,惠风~。 ●和暖hé nuǎn暖和:天气~|~的阳光|风习习兮~,百草萌兮华荣。 ●和煦hé xù温暖:风暖莺娇,露浓花重,天气~|~的东风吹着。 严寒←→炎热 酷热yán hán ← → yán rè kù rè严寒:气候极冷。 炎热:天气很热。 酷热:天气极热。 【例】 他没日没夜从这个工点到那个工点;从工地到西安,到郑州,到四川,到炎热的南方,到北方严寒的原始森林里的伐木工厂,为了搞来材料,呕尽心血。(杜鹏程: 《延安人》) 尽管他每日大吃甲鱼虫,大喝人参汤,两个奶妈子喂乳,也只能苟延残喘而已。酷热的六月天气,他只觉得冷入骨髓,头戴一顶青呢瓜皮小帽,身穿团寿字玄缎面夹袍。(刘绍棠:《地火》) 凛冽lǐn liè〖形容词〗 刺骨地寒冷(1)。《吊古战场文》: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至于天气阴沉,彤云密布,边地更是刺骨地寒冷。 非常寒冷 非常寒冷酷寒 冰天雪地 冰天雪窖 冰天冰地 雪地冰天 雪海冰山 雪窖冰天 雪天冰地 寒风刺骨 寒冷刺骨:尖冷 凛冽 侵肌裂骨 侵肌透骨 冷得刺牙:炸牙 寒风刺骨,非常寒冷:尖风削面 寒气凝结,非常寒冷:固阴冱寒 受到某种刺激而感到非常寒冷:毛骨悚然毛骨耸然 毛骨森竦 毛骨俱竦 毛骨森竖 毛骨森然 非常寒冷,使人难受:寒峭冷峭(北风~)冷飕飕 冷森森 寒森森 寒气逼人 寒气侵人 极其寒冷:酽冷 严寒 隆寒 酷寒 苦寒 凝寒 祁寒 祈寒 奇寒 猛寒 剧寒 毒寒 竺寒 盛寒 凌寒 沉寒 烈寒 寒烈 寒栗 寒厉 寒肃 寒凛 寒酷 寒冱 寒栗 凌冽 凌厉 栗烈 潦冽 冻冽 凛冽 凛厉 裂肤(坠指裂肤;裂肤坠指) 凝严 凝寒 凝洌 峭冷 隆阴 隆沍 连底冻 咳唾凝珠 冰天雪窖 侵肌裂骨 风刀雪剑 切骨之寒 不见天日,极为寒冷:冱寒 严寒的样子:棱棱 寒凛凛 十分寒冷的样子:惨栗 冷化化 ☚ 很冷 凉 ☛ 凛冽lǐn liè严寒。傅咸《神泉赋》:“六合萧条,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