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减字浣溪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减字浣溪沙 减字浣溪沙即《浣溪沙》。《词谱》卷四云:“贺铸名《减字浣溪沙》。”《摊破浣溪沙》四十八字,《浣溪沙》减去其上、下结之三字句,为四十二字,故名。见《贺方回词》。 ☚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慢 ☛ 减字浣溪沙本篇是一首 “闺怨” 词。 首句“闲把琵琶旧谱寻”,用韦庄《谒金门》(春漏促)词“闲抱琵琶寻旧曲”句。“把”、“抱”同义,白居易《琵琶行》“犹把琵琶半遮面”,或作“犹抱”,即是其例。“谱”,这里也指曲。“曲”而书之于纸为“谱”,“谱”而付诸管弦为“曲”,不妨通融,“寻”为“重温”之义。全句写一位少女百无聊赖,随意抱持琵琶重弹旧曲。次句“四弦声怨却沉吟”承上,言琵琶的四根弦上发出凄怨的音响,一似人在深思时的微吟咏叹。这里“却”字与上句“旧”字是词眼所在,很值得玩味。“却”字见出琵琶声之“怨”、之“沉吟”,恰与弹曲者的主观意愿相反:本欲解闷,适增其愁。那末,上句所谓“旧谱”,就不能简单理解成过时的曲子,它当指往日与恋人聚会时曾经弹奏过的乐调。那时候两情欢悦,因此琴声欢快,如今两情隔绝,虽抚弦更弹旧曲,企望用美好的回忆来自我安慰,但无论如何也奏不出旧日的愉悦之音了。第三句“燕飞人静画堂深”,语意层递而进。少女幽居闺中,孤寂无偶,只有梁燕作伴。燕子似乎不忍心听到这哀怨的琴声,飞走了;少女本人也不能终曲,放下了琴拨。于是,闺中恢复了先前那种死一般的静止,更显得深邃。 “敧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浣溪沙》下阕一二句通常要用对仗,本篇即循通例。这两句,上联写少女炽热的情感:斜靠着枕头,有时象宋玉《高唐赋》里那位“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一样,在梦中飞到情人身边;下联写人间冷酷的现实:一道门帘,就象沉重的棺盖,使闺中人与世隔绝,无处诉说她的怀春相思之心。两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一从灯夜到如今。”“灯夜”即正月十五元宵节夜,这前后几天城市处处张灯结彩,通宵达旦供人玩赏,平日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姑娘们,难得这样的好机会,可获准外出嬉游。“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在如此良宵,不知发生过多少起青年男女冲决封建礼教网罗而自由恋爱的故事! 本篇所写的少女,最后一次见到恋人,也就是在元夜。从那之后,魂牵梦绕,深闺寂寞,郁郁寡欢,以迄于今。 《浣溪沙》末句如同《忆江南》,最为难写。单句叶韵,收束全篇,短短五字、七字,须独立见意,精彩出场,稍逊功力,即难免凑拍趁韵之讥。大家如温庭筠,其名作“梳洗罢”一阕,末句“肠断白蘋洲”尚且被视为蛇足,他可知矣。然而贺词此篇,却偏偏以末句著称。清代著名词学评论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曰:“贺老小词工于结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结处一笔叫醒,遂使全篇实处皆虚,最属胜境。”并举本篇为例,评道:“妙处全在结句,开后人无数章法。”我们试看前五句,当然句句不苟,一句一意,一句一境,塑造出很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了极悱恻缠绵的情怀,但总还是个平面。末句给出前文所述种种状况的时间持续度,点明“雨梦”、“春心”不自今日始,由来久矣。以数学拟之,前五句好比底数M,末句则有如底数右上角的n次方符号,读来寻常七字,殊非警策,而它的功效之大,陡使前五句所抒情怀的厚度成倍翻番。《白雨斋词话》可说是深得此词三昧! 最后附带说一说本篇的调名。《浣溪沙》有两种,一种即如此词,上下阕各三句,每句七言,共四十二字;另一种则上下阕末句都是十言,上七下三句式,其它各句不变,凡四十八字。宋人有的以四十二字体为《浣溪沙》正格,而称四十八字体为《摊破浣溪沙》(又称《南唐浣溪沙》、《山花子》);有的则以四十八字体为正格,而称四十二字体为《减字浣溪沙》,没有定准。本篇是属于后一种情况。 减字浣溪沙惜起残红泪满衣,它生莫作有情痴,人天无地着相思。 花若再开非故树,云能暂驻亦哀丝,不成消遣只成悲。 作者由听歌而引起对逝去情人的怀念,因而唱出这一首沉痛的相思之曲。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云:“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也,非可强为,亦无庸强求。”他主张“以吾言写吾心”,强调一个“真”字。这首词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写出作者真挚的沉痛。 首句便引入主题,字字沉痛。残红,犹落花。他每见落花便产生无限的珍惜之情,于是悲从中来,泪满衣衫。为什么他对“残红”如此深情?因为他由“残红”而引起对往昔情人的思念。她娇美如花,却又过早地玉殒香销! 花落春残,青春不再,欢情也随着她的消逝而消逝。“惜”字,表明人虽死,而情未泯,即往昔情深可知; “泪满衣”,是往昔情深的明证,旧情未泯的表现,今日悲痛的流露。二、三句承首句而来,以“有情痴”与首句联接,又以“莫作”一笔拓开,结束对相思落泪的陈述,转入震撼读者心灵的浩叹。第二句有三层含义:作者天生“有情”,此其一;作者因受尽相思之苦而想不作“有情”人,此其二;他今生无法不作“有情”人,故无法摆脱相思之痛。此其三; 就两句的关系来说,第三句是因,第二句是果: 与情人人天相隔,相思没有一个着落之处,唯有绵绵长恨而已。“有情”不如无情,故有“莫作有情痴”之想。两句没有对悲伤作正面描写,但沉痛寓于感叹之中,则沉痛远较首句为甚,令人不忍卒读。 下片以退为进,进一步表现“惜起残红泪满衣”的悲伤。第一句“花若再开”是假设; 但假设归假设,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落花飘零,逐水沾泥,化为尘土。即使“花” 能再开,“树”也非旧时之“树”,这仍然是一种悲哀,而且是更为深刻的悲哀。这句“花”以喻情人,“树”以喻己。“非故树”三字包含许多内容,隐藏着许多痛苦: 或者是青春已逝,情怀非昨; 或是饱历坎坷,潦倒穷愁; 或是早有妻室,身不由己;或是三者兼而有之; ……总之,即使她再生,也是旧情难续了。第二句“云能暂驻”也是假设。行云流水,永不停息,“暂驻”也是不可能之事。此句以“云”喻情人,意思是: 她如缥缈飘忽的云,即使能“暂驻”,与自己人天相隔,也只能是令人徒增哀伤罢了。这两个对句通过形象的比喻,饱蕴愁痛,引人联想。第三句以点题作结,“消遣”点“听歌”,“悲”点“有感”。“消遣”不成,反而“成悲”,是为这“歌”触忤愁肠,撩动相思。“悲”与“泪满衣” 呼应,是全篇的结穴。 减字浣溪沙风雨高楼悄四围。残灯粘壁淡无辉。篆烟犹袅旧屏帏。 已忍寒欺罗袖薄,断无春逐柳绵归。坐深愁极一沾衣。 一晌温存爱落晖。伤春心眼与愁宜。画阑凭损缕金衣。 渐冷香如人意改,重寻梦亦昔游非。那能时节更芳菲。 《减字浣溪沙》,即为 《 浣溪沙》。这两首词,调下无题,就字面上看,两首词所写乃一种伤春情绪。第一首写春夜春愁,愁极沾衣; 第二首写旧梦难寻,芳菲不再。两首词合在一起看,可知这种伤春情绪,其具体内容就是对于美好春光的消逝及青春一去不复返的一种伤感情绪。 第一首写美好春光的消逝,侧重于外部景象描绘及气氛渲染,用物境以烘托心境。“风雨高楼悄四围”,点明这是个风雨之夜,高楼四周围,悄然无声,主人公就处在这一具体环境当中。“残灯粘壁淡无辉”与“篆烟犹袅旧屏帏”二句,由屋外描写转向室内。灯已残,更已深,“淡”是“残”的具体体现;像小篆香燃起的轻烟还在旧屏风的帏幕间袅绕,说明焚香将灭未灭,但与残灯一样,也将香消篆冷。以上皆为景物描写,由室外到室内,将人物所处环境呈现目前。然后集中刻画这一具体环境中的人物。“已忍寒欺罗袖薄”,着一 “欺”字,由自然物象过渡到人事,于是,人物登场。此时此刻,在风雨交加的深更之夜,罗衣单薄,经不起寒冷。而且,主人公並从自身遭遇,想到楼外的柳丝。“断无春逐柳绵归”,此时此刻,风吹雨打,枝上柳丝,一定随着风雨,四处飘流。二句所写,由外物到人物内心,又从人物内心到外物,将物境与心境融合为一。于是,词作便引出最后一句: “坐深愁极一溅衣”。愁极泪沾衣,这是伤感的具体情状。全词所写,主题很明确: 是因为美好春光被风吹雨打去,才如此伤感;也是因为将此美好春光与身世遭遇联系在一起,才会愁极泪沾衣。上片所写物景与下片所写人物的心境,互相映衬,将一个“愁”字表现得非常充分。 第二首写青春年少一去不复返,侧重于内在心理刻画,自诉心曲。“一晌温存爱落晖”,这是黄昏时的景象。一晌,谓时间之短促。因为曾经享受过温存情爱,而此温存情爱又是那么短暂,所以更加喜爱落日的余晖。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落日的余晖,同样也是那么短暂。接着,“伤春心眼与愁宜”,直接点破“愁”字。谓伤春情绪,只有用一个“愁”字来描述,才最为合适。这一句由实而虚,从黄昏景象写到内心世界。“画阑凭损缕金衣”,由虚而实,写黄昏时候凭阑眺望的情景。缕金衣,当是金缕衣。杜秋娘诗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篇表现珍惜青春年少、及时行乐的思想。词作谓“凭损缕金衣”,因为爱惜落日余晖,依依难舍,所以不惜将金缕衣“凭损”,正表现对于青春年少的无限追慕。这是上片,以凭阑远眺,爱恋落日余晖,描绘青春年少的美好珍贵。 下片直抒胸臆,以“香”与“梦”说明青春年少之一去不复返。“渐冷香如人意改”,焚香渐冷,这是夜深的情景,谓焚香即将熄灭; 香与“人意”一样不断发生变化,即“改”,此“人意”即指心境。“重寻梦亦昔游非”,谓旧梦难寻,即使有了梦,其梦境也並非往日所经历的景象那么真切。这两句为並列对句,前句将“香”与“人意”对举,说明心境随着物境的变化而变化,已有一层悲哀,后句将“梦”与“昔游”对举,说明往事之无法追寻,再加一层悲哀,两句相叠,其悲哀情绪就更加浓重。最后点题: “那能时节更芳菲”。指出: 芳菲不再,青春年少一去不复返,这是自然规律。词作所写,情多于景,与第一首有所不同,但所叙写的情,真切可感,与第一首相比,在诉说内心情绪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王国维说“蕙风词小令似叔原” ,所指当是这一妙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