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 城头月出照凉州①。
 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②。
 琵琶一曲肠堪断, 风萧萧兮夜漫漫③。
 河西幕中多故人④, 故人别来三五春⑤。
 花门楼前见秋草⑥, 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 斗酒相逢须醉倒。


 【题解】
 唐天宝十三载(754),诗人以监察御史出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长清的节度判官,此诗即为赴北庭途经武威时所作。馆,指凉州客舍。作者天宝八载曾以右卫录事参军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军中掌书记,在赴安西途中于武威停留,故与当地官吏熟悉,此次再度相聚欢宴,不禁诗兴大发,豪饮狂歌以抒郁闷之情,诗中连用“顶真格”,真切感人。
 【作者】
 岑参,唐代诗人,生平见前辽宁《营州歌》诗。
 【注释】
 ①《元和郡县志》:“凉州本匈奴所筑,汉置为县。城不方。有头、尾、两翅,名为鸟城,南北七里,东西三里。”《新唐书·地理志》载凉州武威郡“户二万二千四百六十二。”②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琵琶:本作“枇杷”,是古时西部少数民族所用的一种拨弦乐器。汉刘熙《释名·释乐器》说:“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故此言“胡人半解弹琵琶”。③“琵琶”两句写琵琶乐曲的凄凉动人和自己的感受。古书《燕丹子》写勇士荆轲受燕太子丹之托刺秦王,临行,太子丹在易水边为其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自知不可能生还,因作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春秋宁戚微时,曾为人喂牛,因作《饭牛歌》,中有“长夜漫漫兮何时旦”之句。④河西:唐代设河西节度使,治所在凉州(即今武威)。幕:幕府的省称。古代军队宿营时用帐幕,因此将军的府属称“幕府”。⑤三五春:作者天宝八载(749)随高仙芝赴安西,次年在凉州停留,距作此诗约已三五年时间。⑥“花门”谓年复一年日子过得很快,但我们这些幕僚怎能贫贱到老,相信总会有所作为的。花门楼, “花门”为唐人对回纥的代称,因其占领花门山而起。此处“花门楼”指唐代回纥在凉州开的客舍。作者曾作有《戏问花门酒家翁》诗: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古诗《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天宝十三载,岑参作为封常清的节度判官,再次赴西域。这首诗就是岑参此次西域之行途径武威时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与故友久别重逢的欢快夜饮情景,同时也借夜宴表达了诗人痛感时光飞逝,不能及时为国建功立业的抑郁心情。
 起首 “弯弯”二句,紧扣题目,用娴熟的民歌格调,通过两个 “月出”先交待出这次夜饮的时间、地点。第一个“月出”点出这次夜饮是在阴历月初的一个晚上,一轮弯月已升到城头的高度; 第二个“月出”则点出这次与故友夜饮是在凉州。随着弯月逐渐升高,整个凉州城都被笼罩在一片月光之中,此时也正是客友齐至夜宴开饮之际。
 “凉州”二句用淋漓大笔,粗线条地勾勒出凉州城的宏伟气势和夜晚风光。凉州位处西行要道,又是唐朝设在西北方面的军事重镇,在当时颇为繁华。据 《新唐书·地理志》 载: “凉州,武威郡中都督府。户二万二千四百六十一; 口十二万二百八十一。” “幅员五千一百八十里,军之最大也。” “七里十万家”正是夸张地描绘出凉州的繁华景象。凉州历来是各少数民族集居之地,他们能歌善舞,尤以擅长弹奏琵琶闻名于世。“胡人半解弹琵琶”,道出了凉州地处边塞的地方特色,在这月光明媚的夜晚,整个凉州城荡漾着一片动人的琵琶声。这阵阵琵琶声寄托着当地胡人的满怀激情,也牵动了远方客子的无限思乡之情。“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描绘出身为客子的诗人此时的复杂心境,其中有着怀土思亲的抑郁乡情,也有着对于更为遥远的征途未卜难测的惆怅。风声萧萧,夜色漫漫,是凉州夜晚的边城特色,也是诗人客居异地的心境写照。
 以上六句交待宴饮的环境,接下来转入于宴饮的正面描写。无疑,与故友一起夜宴的欢乐,会暂时驱散诗人客中的寂寞,思乡的愁绪。特别是此次途经凉州,幕府中竟有如此之多的旧朋故友,且又是久别重逢,这该是使诗人如何高兴的事! 连续重复两个 “故人”,可以想见诗人当时的高兴心情。天宝八载,岑参作为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掌书记,第一次赴西域,曾途经凉州盘桓流连,结识不少凉州幕府中的同级官员,其后也许还有一些朝中的旧相识也陆续来到凉州谋事,如今都相聚一处,彼此互诉契阔,畅叙友情,也正是诗人于长途跋涉中的一件畅心快意之事,胸中抑郁之情一时全消,尽情地沉浸于聚会宴饮的欢乐之中。
 “花门”二句写出了诗人胸中的感慨,寄寓了诗人远大的抱负。紧承上句,感觉与故友相别倏忽数载,转眼之间如今又是秋草见衰,岁月临暮之时了,然而自己与故人都还未能及时建功立业,显身扬名,怎能不令人激奋感慨! 不甘贫贱表示诗人自己的不甘沉沦,同时也是激励故友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共同在这塞外疆场上驰骋拼搏,为自己争取功名富贵,为国家为朝廷建立不朽功勋。
 结尾二句回应诗题,以豪言快语作结,充分体现了诗人豪爽非凡的性格和夜集宴会上的淋漓兴致。“一生大笑能几回”,其中暗寓着诗人曾经历尽坎坷,遭受过不少的人生挫折,在那充满艰难的过去岁月中,哪有几回令人称心得意的大笑呢?而今晚的欢聚,却能使人暂时忘却过去的诸多不快与不幸,因此,大家都应该开怀畅饮,醉倒方休! 岑参这次二赴西域,年届不惑,却仍然不过充任节度判官,位微官轻,这与诗人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悬殊是多么大! 所以诗人所饮的酒中,有着人生的苦酒,而醉也是一种洞达整个人生的清醒的醉。
 熟练地运用民歌的优美形式,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诗中运用质朴浅近的语言,顶针句法,并且句句用韵,二句一转,使这首诗带有急促轻快的节奏,鲜明灵活的民歌格调,不仅描绘出凉州独特的地方色彩,而且也充分表现了诗人在夜宴过程中复杂起伏的感情变化: 诗人始而为思乡而愁苦,为前途而担忧; 继而为与故友相聚宴饮而感到快慰; 结尾四句转用议论,表达了诗人渴求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望和对于人生的深沉感慨。从而使人们深刻感受到盛唐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

古代名诗《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 可可诗词网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题解
 诗中凉州在今甘肃武威。诗人在此客居,因“多故人”,诗人常与友相聚饮宴,这首诗便是描写这种饮宴场面之作。
 
原文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
 ①七里:据史载,凉州城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十万家:夸张说法,有二万二千多家。不达在当时,一个边城也很繁盛了。解:懂得。 ②肠堪断:形容琴声极度哀怨。漫漫:漫长。 ③河西幕:指河西节度使幕府。故人:旧友。岑参多年在边廷,故多旧友。 ④花门楼:一说指花门山,在今宁夏西北,这里代指凉州附近的山。岂能句:意为不能如此到老,应争取尽快立功为国增光。 ⑤大笑:比喻欢乐,称心。
 赏读
 这首诗写凉州夜景,重在突出边塞风光,写饮宴,则重在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
 首联写凉州月色。出句写初升之月,“弯弯”之“月”刚刚升起,只“挂”在“城头”。对句写升入中天之月,“城头月出照凉州”,月升中天,银光铺泻洒满凉州城,月光朦胧,古城幽深。起句便创设一个清新别致的意境。
 随着月光照耀,诗人清晰的看出了“七里十万家”的凉州全貌,在诗人眼中,凉州城的气派极为壮阔。诗人接着写出凉州城的居民能歌善舞,多半会弹奏琵琶。这座凉州城不但笼罩在月光之中,而且浸淫在音乐之中,为这所重镇增添了浪漫情调。
 五、六句写诗人听到琵琶声的感触,觉得这个西北重镇空旷风劲,对边镇风情的体悟更加深刻。
 以上六句借用民歌手法,采用顶针句法极力叙写西域边镇的风土人情,为下文写饮宴做了环境铺垫。
 既有“多故人”在“河西幕中”,自然作别不同一日,所以说“别来三五春”。故人相聚,自然有许多感慨,看着“花门楼”前的枯草,感叹时光易逝。写出时不我待,不能相互观望守贫终老的感慨。表明诗人和故友们都想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这既像老友间的劝勉之词,又像诗人暗发誓言。虽然当时身老位卑,但是诗人还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状貌发出“一生大笑能几回”的豪迈之语。因此诗人豪迈乐观的欲寻一醉,借斗酒来显示诗人的乐观态度。“斗酒相逢须醉倒”,把诗人与诸判官夜集的气氛推向高潮。
 这首诗由月照凉州写起,在表现边塞风光的同时,鲜明地暗示出当时社会的安定,人民生活的幸福。诗以写聚宴为醉而结。在慨叹中言情抒志,句意豪迈乐观,充满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岑参的七言古诗:“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城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赴北庭途经武威时所作。凉州,河西节度使治所,今甘肃武威市。判官,节度使僚属,总掌军府事务。河西,指河西节度使治所凉州。花门楼,凉州客舍名。此诗通过对作者与友人在凉州馆舍夜宴情景的描绘,展现了盛唐时期丝路重镇凉州歌舞繁华、和平安定的生活场景和雄阔宏大的气势,具有浓郁的边地情调和民歌风格。

☚ 登凉州尹台寺   过燕支寄杜位 ☛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岑参的七言古诗:“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城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赴北庭途经武威时所作。凉州,河西节度使治所,今甘肃武威市。判官,节度使僚属,总掌军府事务。河西,指河西节度使治所凉州。花门楼,凉州客舍名。此诗通过对作者与友人在凉州馆舍夜宴情景的描绘,展现了盛唐时期丝路重镇凉州歌舞繁华、和平安定的生活场景和雄阔宏大的气势,具有浓郁的边地情调和民歌风格。

☚ 登凉州尹台寺   过燕支寄杜位 ☛
000062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