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冲和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冲和膏

《仙传外科集验方》方。又名冲和仙膏、仙膏、黄云膏、阴阳散。炒紫荆皮五两,炒独活三两,炒赤芍药二两,白芷一两,石菖蒲一两半。为细末,葱煎汤或热酒调敷患处。功能散风行气,活血消肿,祛冷软坚。治痈疽、发背,阴阳不和,冷热不明及流毒骨疽冷证。

冲和膏 《新中医》1984,10 : 21

【组方药物】 紫荆皮150克 独活 白芷各90克 赤芍60克 石菖蒲45克
【制剂用法】 上药5味,晒干,研为细末。葱酒调敷患处。
【适应病证】 阴阳不和,冷热瘀凝者。

冲和膏chōnɡhéɡāo

《外科正宗》方。炒紫荆皮五两, 炒独活三两, 炒赤芍二两, 石菖蒲一两五钱, 白芷一两。为末, 葱头煎汤或热酒调敷患处。治痈疽, 发背。

冲和膏

冲和膏

本方出自《仙传外科集验方》。原名冲和仙膏,又名黄云膏、仙膏。《景岳全书·外科钤古方》名阴阳散,《中医外科诊疗学》名冲和散,冲和膏之名始自《外科心法》,并沿用至今。方由紫荆皮(炒)五两,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白芷一两,石菖蒲一两组成。为细末,葱汤或酒调敷。现临床上多用凡士林8/10,本膏2/10,调匀外敷,名为冲和油膏。功能疏风祛冷,活血定痛,软坚消肿。主治痈疽、发背,折伤损痛,流注痰块,瘭疽软疖等冷热不明者。本方所治证属气血凝滞而成,故用温药疏风祛冷以散结气; 活血软坚以消肿痛。方中紫荆皮破气逐血消肿;独活动荡凝滞之血,散骨中冷痛,祛肌肉中湿痹; 菖蒲散血逐痰,消肿止痛,与独活同用能破石肿坚硬; 赤芍药行血活血,散瘀除痛; 白芷祛风散结,生肌止痛。五者合用,血去则肌肉不死,血动则经络流通,使肌活则不致烂痛,经通不致壅肿。全方药性温和,故名冲和膏,其立方正合《内经》血得温则行之旨。适当增删,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病证。若疮周围黑晕,疮口无血色,因用寒凉太过者,本方加肉桂、当归以温通行血,待血回黑晕退去,仍用本方外敷。若疼痛较重,或流注筋急不伸者,加乳香、没药适量,以酒熔化,调入本膏内敷贴。若疮口有胬肉突出,加南星少许,姜汁酒调敷。若流注在背膊腰腿紧要处,脓未成者以此方厚敷患处,另用独活一味为末,酒调热涂一路,其尽处敷回阳玉龙膏,使血气趋于他处,聚于无紧要处作脓,或消之; 脓水成者,只敷本膏,拔毒外出。若痈肿初期,只用白芷、紫荆皮酒调患处,名二胜膏; 或用紫荆皮、赤芍药、石菖蒲酒调围箍,使之内消,名三胜膏。若发背初起,单用紫荆皮末酒调敷,内服柞木饮(干柞木叶四两,干荷叶心蒂、萱草根、甘草节、地榆各一两。为末,每次半两,水煎,早、晚分服)。若痈脓已成,加南星、草乌二味为本膏的三分之二,热酒调敷,可使溃脓不痛。若久损疼痛,加南星、草乌与本方各半,热汤调敷。若小儿软疖,加干姜末,酒调敷; 或用紫荆皮、石菖蒲二味,酒调敷使消。若瘭疽,痛不可忍,其状如泡疹而血赤,在手心者,用本膏敷手心,另用洪宝膏围敷; 在足心者,用本膏敷足心,另用洪宝膏敷胫踝骨周围一至二寸宽。若子痈,睾丸渐渐肿大,可触及硬结,疼痛轻微,偶感痠胀,阴囊不红不热者,以本膏外敷,内服滋阴除湿,化痰通络药。若上石疽,颈项两旁,或左或右,结块坚硬,形如桃李肿块不红不热,惟中央透红变软,溃破流白脓者,以二宝丹(石膏八两,升丹二两,为极细末)药线引流,用本膏盖贴,日二次。若乳疽,乳房坚硬微痛,皮色少变,渐渐肿大,形寒身热者,以本膏加红灵丹外贴。

☚ 金伤散   阴毒内消散 ☛
0000468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