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冰川作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冰川作用Glaciation

冰川和它携带的岩石碎块对地面进行的掘蚀和磨削作用。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沿地面运动时,所携的岩石碎块对地面所产生的掘蚀和磨削作用而形成槽谷、洼地、冰斗湖、冰碛层等地貌。在更新世大冰期,地球上30%的陆地、加拿大95%的陆地都被冰川所覆盖,故冰川作用同地貌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冰川作用

冰川作用bingchuan zuoyong

在高纬和高山地区位于雪线以上,由于气候寒冷,以固体降水 (雪) 的形式堆积在地势平坦或洼地中,使积雪不断增厚,经过一系列的物理作用,使新雪变为粒雪,再由粒雪变成冰川冰。巨厚的冰川冰形成后,受到自身的压力,成为塑性体,可以沿着缓坡作缓慢的流动,形成冰川(图1)。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统称冰川作用。
❶冰川的侵蚀作用: 冰川具有很强的侵蚀力,主要表现为拔蚀作用和磨蚀作用。拔蚀作用是冰床底部或冰斗岩壁,沿岩石节理反复冻融而松动,当松动的石块与冰川冻结在一起时,冰川向前运动把岩块拔起带走;磨蚀作用是冰体中冻结的石块突出冰外,冰川运动时对冰川底床和边坡进行削磨和刻蚀,使基岩表面形成磨光面和擦痕。
❷冰川的搬运作用: 冰川侵蚀产生的松散岩屑,随冰川运动向下搬运。被冰川搬运的岩屑称为冰碛物。根据冰碛物在冰川体内的位置可以区分为表碛、内碛、底碛、侧碛、中碛和终碛等(图2)。冰川具有极大的搬运能力,可将巨大的岩块搬运到很远的地方。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的巨砾被搬到1000多公里以外的英国东部、波兰和俄罗斯平原,通常称这些搬运很远的冰碛巨砾为漂砾。
❸冰川的堆积作用:冰川消融后,各种冰碛物相应堆积下来,如基碛 (包括冰川搬运时的底碛、表碛、内碛和中碛)、侧碛和终碛,并形成一系列堆积地貌。

图1 山谷冰川的运动形式

图2 冰川搬运类型

☚ 寒带喀斯特   冰川地貌 ☛
冰川作用

冰川作用Bingchuan zuoyong

冰川形成以后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统称为冰川作用。在高纬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常年积雪,降雪积累大于消融时,地表积雪逐年增厚,经一系列物理过程,使新雪变为粒雪,再由粒雪变成冰川冰。冰川冰是结晶固体,具有塑性,受自身重力和冰层压力沿斜坡缓慢流动,形成了冰川。冰川流动比河流慢得多,一年也只能前进数十米至数百米。但是冰川对地表的塑造作用却是非常强烈。
❶冰川的侵蚀作用: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主要表现为拔蚀作用和磨蚀作用。在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经反复冻融沿其节理裂隙开始松动,这些松动的基岩与冰川冻结在一起,当冰川向前运动就把岩块一起拔起带走,称为拔蚀作用,这种拔蚀作用可将很大的岩块拔起带走。冻结在冰川底部冰体中的碎石,随冰川一起向前运动,就像锉刀一样,不断地对冰床进行削磨和刻蚀,称为磨蚀作用。冰川的磨蚀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擦痕和磨光面。如图1所示,在山谷冰川的雪线以上积累区中以侵蚀作用为主,又称为侵蚀区。
❷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侵蚀作用产生大量的松散岩屑和寒冻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物,进入冰体后,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这些被冰川搬运的碎屑物叫冰碛物。根据冰碛物在冰川体内不同部位,分为表碛、内碛、底碛、侧碛、中碛和终碛。(图2)冰川的搬运能力是很强的,它可将巨大的岩块搬运到很远的地方,甚至搬过山岭。如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的巨砾被搬到1 000多公里外的英国东部,西到波兰和俄罗斯平原。喜马拉雅山的山地冰川,能搬运重达万吨以上的直径为28米的巨大石块。这些被搬运到很远或很高地方的巨大冰碛砾石又称为漂砾。
❸冰川的堆积作用:冰川消融以后,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相应的各种冰碛物,如表碛、底碛、终碛、侧碛等,表现出不同的地貌形态特征。

图1 山谷冰川的运动形式

图2 冰川搬运类型

☚ 喀斯特地貌   冰川地貌 ☛

冰川作用

冰川对它经过的地表,所发生的破坏作用和建设作用。包括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冰川作用

指冰川对地表的侵蚀和堆积,对江河水量的补给和调节,以及对气候的影响等作用。

冰川作用

glaci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