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1882—1948
冯玉祥 爱国将领。字焕章,安徽巢县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青县。行伍出身。辛亥革命时,参与谋划滦州起义。1921年任陕西督军。1922年任河南督军、陆军检阅使。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拘押曹锟,改所部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并将清废帝溥仪驱逐出宫,又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925年任西北边防督办,将所部改称暂编西北陆军。1926年5月抵莫斯科考察。9月于五原(今属内蒙古自治区)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出师甘陕,与广东北伐军相呼应。1927年5月,冯部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总司令。参加过汪精卫、蒋介石策划的“清党”、反共活动。1928年10月,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1930年,与阎锡山、桂系军阀联合反蒋,冯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进行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后,坚决主张抗战,1933年5月,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36年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战期间,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后被蒋免职。1942年在重庆组织“利他社”。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采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立场,与李济深等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6年为“考察水利专使”,赴美考察。出国前后,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和卖国政策,呼吁停止内战。1948年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同年7月,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离美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所乘轮船在黑海海面失火,受伤遇难。著有《冯玉祥抗战诗歌选》、《我的读书生活》、《我的生活》、《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等。冯玉祥冯玉祥全史 冯玉祥革命史 冯玉祥日记(附著者大事年志) | 春明逐客 | 中国第一书店1924年版 三民公司编辑刊行1928年4月版54页 民国史料编辑社、东方学社1932年11月 版,1932年12月版,1933年6月版 | 冯(玉祥)在南京——为民众的怒吼 我的童年 我的生活(一、二、三) | 曹弘忻 冯玉祥 冯玉祥 | 政治研究社1935年7月版127页 文风书局1943年11月版 三户图书社1943年版(第1册)258页、作 家书屋1943年版(2、3册),天津民国日 报社1946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47 年版761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 2月版615页、1984年3月版656页 | 我的读书生活(上、下册) | 冯玉祥 | 作家书屋1947年版(上册)186页,三户图 书社(下册)159页 |
冯玉祥将军纪念册 |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编印1948年版 168页 | 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 冯玉祥将军传奇 | 冯洪达 余华心 冯洪达 余华心 | 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8月版336页 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8月版336 页 | 冯玉祥与国民党 | (苏联)普里马科夫 著 曾宪权译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10月版218 页 | 冯玉祥将军 冯玉祥传(2册) | 高兴亚 简又文 | 北京出版社1982年10月版216页 (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6月版 523页 | 冯玉祥将军传奇 冯玉祥的故事 冯玉祥与抗日同盟军 | 王华岑 牛耕同 胡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河北省委员 会文史资料研究 委员会编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31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版20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251页 | 冯玉祥将军纪念册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 员会 | (香港)嘉华印刷公司出版168页 | 我的父亲冯玉祥将军 可爱的民心——冯玉祥将军在滤县一席谈 倒戈将军冯玉祥 冯玉祥二三事 巢县人看冯玉祥 冯玉祥将军与五原誓师 珍贵的遗产 冯玉祥将军出任西北督办前后 爱国为民不断前进——纪念冯玉祥将军诞辰一 百周年 | 冯理达 公诚 彭龄 欧闻茀 窦白萍 张植华 冯理达 乔玲 王昆仑 |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132页 大公报1944年4月26日 东南日报1948年2月2日 中央日报1948年9月18日 申报1948年10月6日 内蒙古日报1981年9月15日 中国青年报1981年10月17日 包头日报1981年12月19、26日 人民日报1982年9月11日 | 冯玉祥将军教学二三事——访冯玉祥、李德全 长女冯理达同志 | 黄天祥 | 北京晚报1982年9月14日 | 冯玉祥将军的故事 人民是我们的主人——访冯玉祥将军的女儿冯 理达 | 于志恭 叶进 | 光明日报1982年9月15日 羊城晚报1982年9月15日 | 冯玉祥先生与“文协” 怀念冯玉祥将军 回忆冯玉祥先生在纽约 青年人应该图强救国——冯玉祥将军的女儿冯 弗伐回忆父亲的教诲 | 于志恭 宋聿修 杨肖彭 曹羲等 | 人民日报1982年9月16日 河南日报1982年9月16日 天津日报1982年9月19日 中国青年报1982年9月21日 | “丘八诗人”冯玉祥 他年同杀贼 好向阵中迎(回忆冯玉祥将军) 冯玉祥将军对鲁迅的纪念 记冯玉祥在泰山读书 冯玉祥将军二三事 怀念冯玉祥先生和李德全大姐 冯玉祥先生二三事 赤诚爱国永载史册(回忆朱庆澜与冯玉祥在抗 日运动中的密切关系) | 胡绍轩 李任夫 张铁荣 李新生等 庞齐 王枫 刘思恭 朱德君 | 长江日报1982年9月22日 长江日报1982年9月23日 天津日报1982年9月29日 人民日报1982年10月5日 陕西日报1982年10月13日 团结报1982年10月30日 团结报1982年11月13日 团结报1982年11月20日 | 冯玉祥在湖北 冯玉祥与泰山人民 冯玉祥与抗日同盟军 冯玉祥与泰山上书院 冯玉祥春节济贫民 冯玉祥将军与百泉大树 | 邹孟贤 韩尚义 刘桓 严文圣 于传璧 传璧等 | 湖北日报1983年3月17日 大众日报1983年6月12日 青岛日报1983年6月14日 大众日报1983年11月八日 团结报1984年2月4日 团结报1984年4月7日 |
冯玉祥将军与“还我河山” 冯玉祥将军在胶东 冯玉祥在宁夏 冯玉祥在鄂西 冯玉祥将军在重庆——访冯将军孙子冯之中 名人录——冯玉祥 | 邹锡汇 徐权明 李洪图 沈阳辑 佘景平 | 四川日报1984年7月7日 上海政协报1984年9月1日 宁夏日报1985年3月10日 湖北日报1985年8月25日 四川日报1985年8月26日 国闻周报1924年1卷15期 | 冯玉祥将军事略 从徐树铮被刺谈冯玉祥与张之江 “倒戈将军”冯玉祥 | 沙明远 王悟明 章君穀 | 京报西北周刊1925年14-16期 *春秋1967年7卷6期 *中外杂志1970年7卷2、3期,*军阀现形 记第163页 | 我对汪精卫冯玉祥的印象 冯玉祥(1882-1947) | 田炯锦 李云汉 | *中外杂志1971年10卷4期 *传记文学1975年27卷3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2册第204页 | 冯玉祥与西北军——西北军史话之七 冯玉祥和鲍罗廷 记冯玉祥在美国的那一年(1-3) 我所见的冯玉祥 冯玉祥自述“基督将军”之由来 也谈冯玉祥(1-3) 冯玉祥传(1-19) | 王禹廷 王禹廷 章元羲 刘汝曾 陈皓如 张或弛 简又文遗著 | *中外杂志1976年20卷2期 *中外杂志1978年24卷3期 *传记文学1978年33卷3-5期 *中外杂志1979年25卷4期 *艺文志1978年149期 *中外杂志1979年25卷1-3期 *传记文学1979年35卷6期-1981年38 卷6期 | 冯玉祥二三事 冯玉祥逼宫“劫宝”内幕 冯玉祥第一次会见记 杂记冯玉祥 韩复榘与冯玉祥(上、下) 冯玉祥一家 纪念父亲冯玉祥将军 冯玉祥述略 冯玉祥一个侧面 冯玉祥将军轶事(1-5) 鲜为人知的冯玉祥轶事 | 张宣武 王念康 王志之 赵同信 玉念康 李维民 冯洪达 朱来常 车辐 王华岑等 张守初 | 柳泉1980年2期 *中外杂志1980年27卷2期 随笔1980年7期 *中外杂志1980年27卷4期 *中外杂志1980年27卷6期、28卷1期 新观察1980年10期 文史通讯1981年1期 江淮论坛1981年1期 人物1981年1期 北疆1981年创刊号-1982年4期 *中外杂志1981年29卷3期,集萃1982 年6期 | 冯玉祥的遗嘱 | | 集萃1981年4期 | 回忆徐州会议前后的冯玉祥 | 李世军 | 党史研究资料1981年10期,党史研究资 料第3集第374页 | 李大钊与冯玉祥 冯玉祥与国民军 我所认识的冯玉祥 冯玉祥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九一八”前后的冯玉祥将军 冯玉祥先生二三事 冯玉祥将军(上、下) 冯玉祥与开封 韩复榘冯玉祥恩仇记 冯玉祥将军轶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冯玉祥 募捐——冯玉祥将军支持女儿参加妇女运动 李大钊敦促冯玉祥回国策应北伐的经过 我所知道的冯玉祥将军——纪念冯将军诞生一 百周年 | 杨荣华 高德福等 傅瑞瑗 邹孟贤 陈兴唐等 陈兴雨 刘子美 于志恭 韩德三 张守初 冯文中 郭绪印 牛耕 马文彦 杜重划 | 安徽师大学报1982年2期 南开学报1982年2期 *中外杂志1982年31卷2期 华中师院学报1982年3期 历史档案1982年3期 江淮论坛1982年3期 文物天地1982年3、4期 今昔谈1982年4期 *中外杂志1982年31卷4期 龙门阵1982年6辑 齐鲁学刊1982年6期 妇女之友1982年7期 党史资料通讯1982年9期 中国建设1982年12期 | 自称小伙子 实乃老少年——采访将军、诗人 冯玉祥 | 丁涪海 | 新闻研究资料1982年13辑 |
冯玉祥将军与美国医生罗根一家 冯玉祥在独山 冯玉祥先生与文艺界 冯玉祥将军教学二三事 冯玉祥在抗战时期的文化、文学活动述略 冯玉祥生平活动简谱 冯玉祥——音乐爱好者、古筝演奏家 冯玉祥先生二三事 冯玉祥与“北京政变” 鲁迅与冯玉祥 冯玉祥与北京政变 走向新中国——记冯玉祥将军晚年的反蒋爱国 斗争 | 李和协 何世君 李惕生 于志恭 黄天祥 崔石岗 邹孟贤 李士钊 马若 姜恒雄 邓啸林 金保华 梁克隆 | 人物1983年1期 贵州文史丛刊1983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83年2期 年轻人1983年2期 重庆师院学报1983年2期 华中师院学报1983年3期 中国音乐1983年4期 新月1983年4期 中学历史1983年5期 江淮论坛1983年5期 历史教学1983年12期 传记文学1984年创刊号 | 在“文协”的旗帜下——冯玉祥与老舍交往片断 冯玉祥与“还我河山” 关于冯玉祥将军史料的几点考辨 回忆在冯玉祥先生身边的日子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冯玉祥 冯玉祥与南口大战 冯玉祥评传 护国战争时期的冯玉祥 评大革命时期的冯玉祥 郑州会议与徐州会议——冯玉祥在两次会议中 所扮演的角色 | 崔石岗 周志征等 侯鸿绪 杜重划 邹孟贤 刘敬忠 刘敬忠 何宗军 郭绪印 陈哲三 | 阜阳师院学报1984年1、2合刊 四川文物1984年2期 安徽史志通讯1984年2期 龙门阵1984年3期 华中师院学报1984年3期 历史教学1984年3期 河北大学学报1984年3期 阜阳师院学报1984年3期 齐鲁学刊1984年4期 *传记文学1984年45卷4期 | 先父冯玉祥的一段往事 关于李德全、冯玉祥的史实 | 冯理达 | 中国老年1984年5期 人物1984年5期 | 冯玉祥的“三忘”和“三法” 冯玉祥枪毙李彦青 重视军歌的冯玉祥将军 冯玉祥在百泉 李烈钧笔下的冯玉祥 冯玉祥将军与“五原誓师” 冯玉祥将军轶事 宣侠父再会冯玉祥 李大钊与冯玉祥 冯玉祥将军与“三户书社” 记彭德怀与冯玉祥的一次会晤 李大钊、邓小平与冯玉祥——记大革命时期北 方战场及国民党政治工作 | 卢应 张守初 石磊 刘金城 杨仲子 吴连书 王成君 陈天秩 王占连 王倬如 于志恭 阎稚新 | 文物天地1984年6期 *中外杂志1984年36卷6期 人民音乐1984年8期 河南青年1984年8期 人物1985年1期 内蒙古大学学报1985年1期 民间文学1985年2期 革命英烈1985年3期 唐山师专学报1985年3、4期 *春秋1985年4期 文物天地1985年4期 党史通讯1985年4期 | 五卅运动中的冯玉祥 “七七”事变前后的冯玉祥将军 冯玉祥将军在信阳 冯玉祥的爱国道路 郭沫若与冯玉祥 冯玉祥将军与军阀集团 | 李光一 吉新报 马雷 张书中 任振河 魏奕雄 高敦复 | 河南大学学报1985年4期 中学历史1985年4期 名人传记1985年5期 晋阳学刊1985年第5期 郭沫若研究学会会刊1985年5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6 期 | 应当正确评价大革命时期的冯玉祥 冯玉祥将军轶事 冯玉祥和金城银行的部队储蓄 冯玉祥评传 冯玉祥生平 冯玉祥在美国 记冯玉祥将军在美国反对援蒋 | 董钧 王一沙 金学史 刘敬忠 张之江 薛笃弼 刘良模 刘良模 | 党史通讯1985年7期 百科知识1985年8期 上海金融1985年8期 1981届研究生毕业论文简介第414页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0页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30页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25辑第259页 |
冯玉祥两次隐居泰山见闻片断 相随冯玉祥先生见闻录 冯玉祥将军赴美前后 跟随冯玉祥在泰山 冯玉祥将军在黄县 冯玉祥在五台建安村 九一八前后阎、冯的行踪 冯玉祥 冯玉祥 | 王赞亭 余心清 冯纪法 王华岑 姚轻耘 郝树侯 郝树侯 贾逸君 沈庆生 |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第94页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18页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55页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60页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72页 山西文史资料第37辑第178页 山西文史资料第42辑第40页 中华民国名人传(上册)军事第88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辑第 37页 | 冯玉祥 | (美)包华德主编 沈自敏译 |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民国名人传记 辞典第5分册第38页 | 冯玉祥 冯玉祥 冯玉祥与英国的关系 冯玉祥察省抗日事件始末 平民将军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 冯玉祥(1882-1948) | (美)勃 德等编 傅润华 史特赖姆斯基 李云汉 丛越 张敏孝 | 中华今代名人传第30页 中国当代名人传第207页 *中国现代史论集第5辑第233页 *中国现代史论和史料(中册)第427页 中国现代爱国者的故事第186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76页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16页 | 抗日同盟军成立前后见闻——附冯玉祥将军小 传 | 宋聿修 | 开封文史资料第1辑第19页 | 冯玉祥(1882-1948) 冯玉祥与黄包车夫 | 庄葳 | 古今中外三百名人第313页 开封文史资料第2辑第139页 | 《冯玉祥将军小传》一文的几点订正 追悼冯玉祥(1948年10月3日) 我和冯玉祥的来往 冯玉祥对军队家族式的统治 冯玉祥读书泰山 冯玉祥为二烈士报仇 回忆冯玉祥将军两次来无锡的经过 回忆青壮年时与冯玉祥将军的几次交往 冯玉祥将军在抗战爆发前后的二三事 关于冯玉祥在五原时期活动的一些见闻 冯玉祥(国民军系) | 宋聿修 何香凝 刘芳 傅二虞 赵普炬 傅二虞 计锡麟 阿禹 范学增 刘人俊 | 开封文史资料第2辑第159页 双清文集(下)第505页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25页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第138页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第139页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第174页 无锡文史资料第10辑第1页 无锡文史资料第12辑第14页 无锡文史资料第13辑第1页 内蒙古文史资料第14辑第131页 北洋军阀史稿第395页 | 冯玉祥(1882-1947) 冯玉祥 冯玉祥将军在包头 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前后 冯玉祥晚年生活片断 泰山历险前后——冯玉祥先生掩护刘思慕脱险 的经过 | 李云汉 厂民 杨德铭 乔玲 于志恭 曾莞口述 于志 恭整理 | *民国人物小传第2册第204页 当代中国人物志第4页 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1辑第44页 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5辑第49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6辑第105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6辑第150页 | 我是怎样掩护刘思慕脱险的? 怀念先父冯玉祥 冯玉祥先生的故事 冯玉祥营救爱国师生实录 冯玉祥下令活埋叛徒张建功经过 冯玉祥先生的一次爱国募捐活动 冯玉祥与民众抗日同盟军 周恩来总理与冯玉祥将军的亲密交往 华北危机和冯玉祥将军的抗日活动 邵飘萍与冯玉祥将军 听冯玉祥先生的一次讲演 冯玉祥与“雷马事变” | 冯玉祥 冯弗伐 张士魁 王华岑 张廉瀛 施启成 王华岑 葛效先 王华岑 邵寿生 马中清 李世军 |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6辑第156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15辑第1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15辑第22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15辑第38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15辑第48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15辑第51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19辑第53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22辑第7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25辑第32页 东阳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42页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2辑第85页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第131页 |
冯玉祥驻潼关时的政绩 冯玉祥在西安的二三事 冯玉祥在四川“献金救国”活动 回忆徐州会议前后的冯玉祥 冯玉祥将军在白沙动员献金救国纪实 冯玉祥营救爱国学生 阎相文的自杀和冯玉祥督陕 冯玉祥与刘湘的秘密往来 冯玉祥招收门徒的活动 松宝孝良和冯玉祥的一段关系 回忆冯玉祥将军对救国会的支持 我对爱国将军冯玉祥的了解 忆冯玉祥将军到双统宣讲抗战动员捐献 冯玉祥将军回乡见闻 冯玉祥先生传略 回忆在冯玉祥先生身边的日子里 回忆敬佩的冯玉祥将军 回忆伯父冯玉祥先生 冯玉祥先生家乡采访记 怀念冯玉祥先生 忆冯玉祥将军二三事 冯玉祥将军轶事 冯玉祥将军轶事 | 徐文华 尚者炎 康问之 李世军 程智铭 王华岑 刘骥 高兴亚 高兴亚 吴锡祺 孙晓村 王倬如 张安中等 黄詠凤 朱来常 王华岑 李勇 冯宏谦 瞿绍先 冯莉敏 李德童 陶子贞 王德培 杜重划 | 西安文史资料第7辑第57页 西安文史资料第7辑第61页 西安文史资料第7辑第64页 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第25页 江津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111页 文史集萃(全国政协)第4辑第138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30辑第194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42辑第240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第194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51辑第186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89辑第47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89辑第188页 成都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第122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第219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9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30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55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60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65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69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72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75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第103页 | 在冯玉祥将军身边十五年 | 冯纪法口述 侯鸿绪整理 |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22辑第1页 | 冯玉祥将军莅苏侧记 冯玉祥将军的故事 冯玉祥与抗日同盟军 | 黄秉贤 无波辑 | 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167页 张家口文史资料第6辑第26页 *国共风云名人录第2辑第31页 | 冯玉祥(1882-1947) 冯玉祥 武汉政权与冯玉祥 冯玉祥将军主豫时倡导的放足、剪发、打神运动 冯玉祥(小资料) | 冯明珠 坦荡荡斋 王唯廉 李叔善 | *环华百科全书第3册第512页 现代中国名人外史第21页 现代史料第1集第40页 周口文史资料第1辑第144页 武汉文史资料第8辑第98页 | 冯玉祥先生二三事 冯玉祥年谱 冯玉祥将军轶事 共产党对冯玉祥将军的影响——我在第一次国 内革命战争时期跟随冯玉祥先生的一些见闻 | 李任夫 董宝玉 孟恒昌 陈天秩 | 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140页 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156页 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152页 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第1页 | 我所认识的冯玉祥将军 回忆冯玉祥先生几件事 抗日战争前冯玉祥在南京的一些情况 冯玉祥诞生地不是保定 回忆冯玉祥将军 冯玉祥在河南组织民团军的情况 冯玉祥主豫措施 记冯玉祥的几次讲话 冯玉祥挞日本 冯玉祥的讽刺画 冯玉祥在渑池 冯玉祥将军二三事 我所见到的孙中山、冯玉祥、蒋介石 由一张照片所想到的——陶行知、冯玉祥及“联 村自卫团” | 刘伯森 耿泽山 宋聿修 宋聿修 宋聿修 张振江 段再丕等 王竹亭 萧凤桂 故我 安敦礼 渑池县政协 本刊辑 邵仲香 邵仲香 | 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第28页 呼和浩特文史资料第2辑第45页 河南文史资料第4辑第49页 河南文史资料第9辑第190页 河南文史资料第8辑第1页 河南文史资料第8辑第63页 河南文史资料第8辑第65页 河南文史资料第8辑第103页 河南文史资料第11辑第86页 河南文史资料第15辑第144页 河南文史资料第16辑第79页 保定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18页 南京史料选辑第1辑第9页 南京史料选辑第1辑第115页 |
忆冯玉祥、李烈钧两将军黄县之行 冯玉祥 冯玉祥 冯玉祥将军 冯玉祥将军在鲁山 冯玉祥立于鲁山的施政碑 冯玉祥(1882-1948) | 徐叔明 余牧人 蒋叔良 王德培 王纪晴 吴曾三 王忠民 | 烟台文史资料第3辑第32页 党国名人传第70页 党国伟人轶事第7页 巢湖人物第1页 鲁山文史资料第1辑第57页 鲁山文史资料第1辑第72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3卷第136页 |
冯玉祥我的抗战生活 | 冯玉祥 中国革命 博物馆整理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67页 | 李大钊和冯玉祥 东方怪杰冯玉祥 爱国将领冯玉祥 冯玉祥自传 | 阎雅新 佟飞 石火 郭绪印等 冯玉祥 余华心整 理 | 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309页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19页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75页 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177页 | 冯玉祥的一生 | (美)薛立敦 丘权 政等译 | 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348页 | 冯玉祥在陕西 | 政协陕西省委员会 文史资料研究委 员会编 |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391页 | 回忆冯玉祥将军 冯玉祥日记 | 丘权政编 冯玉祥 中国第二 历史档案馆编 | 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616页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5册 | 蒋介石和冯玉祥 冯玉祥 冯玉祥传 冯玉祥轶事 民主斗士:冯玉祥传 冯玉祥与蒋介石:从把兄弟到死对头 冯玉祥为何一废“清共” | 周玉和 陈立人 孟醒仁 曹书凡 许尧坤 张传华 永刚 俊才 丘权政 |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51页 昆仑出版社1998年版174页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399页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432页 团结出版社2000年版403页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529页 团结报1988年5月14日 |
冯玉祥先生与他的丘八诗 冯玉祥在中原大战前讲的一席话——记李世军 的一段回忆 | 胡绍轩 孟庆鹏整理 | 团结报1988年9月3日 团结报1988年9月27日 | 追念冯玉祥将军 冯玉祥将军旅美轶事 冯玉祥在五卅运动中 五原誓师前后的冯玉祥 冯玉祥与三户图书印刷社 冯玉祥与李达 “民革”主要创始人小传——冯玉祥 冯玉祥与前黄河水利委员会 张垣抗战与冯玉祥第二次同共产党合作 冯玉祥的读书生活 在冯玉祥将军身边十五年(1—3) | 赖亚力 李赣驹 王庭岳 过仲芳 丘权政 王炯华 黄明轩 徐思敬 海振忠等 陈伟华 冯纪法回忆 侯鸿 绪整理 | 团结报1988年9月27日 团结报1988年10月25日 团结报1990年5月5日 团结报1990年5月16日 团结报1990年5月26日 团结报1990年10月6日 人物1981年1期 黄河史志资料1984年4期 大庆师专学报1985年4期 博览群书1985年10期 名人传记1986年1—3期 | 冯玉祥政治思想演变初探 冯玉祥与图书馆 宁汉合流前后的冯玉祥 冯玉祥、杨虎城、邵力子与民国时期的陕西公路 建设 | 张同新 盛巽昌 陈泽华 周治敦 | 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1期 青海图书馆1986年2期 江汉论坛1986年2期 陕西交通史志通讯1986年3期 | 冯玉祥与甘肃“雷马事变” 抗日战争中的冯玉祥——访冯玉祥的子女冯洪 志、冯弗伐 | 陈兴唐等 王瑾 | 民国档案1986年3期 名人传记1986年4期 | 一生求知,老而弥笃——冯玉祥将军的晚年学 习生活 | 陈伟华 | 老人1986年4期 | 冯玉祥日记选——有关西安事变部分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 馆 | 民国档案1986年4期 | 冯玉祥重教思想述评 争民主之公理存民族之正气——纪念冯玉祥将 军逝世三十八周年 | 谢玉清 邵士杰 | 益阳师专学报1986年4期 吉林档案1986年4期 | 论冯玉祥大革命后期联蒋反共之原因 冯玉祥与孙中山 冯玉祥重庆纪事 论冯玉祥徐州会议后清党反共和原因 冯玉祥西安事变日记 “八·一三”抗战中的冯玉祥 孙中山对冯玉祥的影响 我的一次得意的采访 冯玉祥治军特点探析 西安事变中的冯玉祥 论滦州起义前后的冯玉祥 试论冯玉祥由北洋军阀参加国民革命的转变 爱国将军冯玉祥在抗日时期的政治主张 冯玉祥与滦州起义 反对神学迷信的“基督将军”冯玉祥 冯玉祥开发西北边疆述略 冯玉祥陪都纪事 冯玉祥解散民众抗日同盟军原因初探 不求为己只求为国——记冯玉祥两次出国 冯玉祥将军与基督教 五原誓师时的冯玉祥不是新军阀——与曹治平 同志商榷 | 徐肇辛 刘敬忠 黄永盛等 徐肇辛 本刊资料室 郭绪印 郭绪印 徐铸成 黄栋法 陈汉孝 双木 刘曼容 何华国 陈建林 李明山 谢正清 黄永盛等 宋连生 冯敏 李志杰 邹孟贤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2期 河北大学学报1987年3期 志苑1987年4期,1988年1期 兰州学刊1987年5期 *传记文学1987年51卷6期 学术月刊1987年10期 档案与历史1988年1期 民国春秋1988年1期 军事历史研究1988年2期 近代史研究1988年2期 荆门大学学报1988年2期 武汉大学学报1988年2期 湘潭大学学报1988年2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3期 河南大学学报1988年4期 益阳师专学报1988年4期 名人传记1988年4期 河北师院学报1988年4期 民国春秋1988年6期 天风1988年12期 荆门大学学报1989年1期 | 从基督将军到三民主义信徒——冯玉祥在大革 | 海振忠等 | 北方论丛1989年1期 |
命时期的历史转变 | | | 郭松龄联合冯玉祥倒戈反奉及其失败 冯玉祥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冯玉祥在抗战中后期的抗日救国活动 记大革命后期冯玉祥联蒋反共的原因 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关系的演变及认识根 源 | 丘权政 苗建寅等 陈长河 孙泽学 朱锡成 | 荆门大学学报1989年1期 陕西师大学报1989年2期 历史教学1989年2期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1989年2期 统一战线1989年3期 | 论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关系的变化 论冯玉祥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贡献 转益多师,独领风骚——评《爱国将领冯玉祥》 冯玉祥调解宁汉分裂的原因 包世杰录注冯玉祥日记选 冯玉祥执行三大政策的动机 重评冯玉祥与中共的关系 冯玉祥军阀的成长及其特色 | 朱锡城 王作坤 王晓华 周明华 张爱平选编 沈谦芳 郭绪印 (日)波多野善六 任恒俊译 | 湖北大学学报1989年3期 齐鲁学刊1989年3期 史学月刊1989年3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4期 档案与历史1989年4期 社会科学(甘肃)1989年6期 学术月刊1989年7期 渤海学刊1990年1期 | 冯玉祥在宁夏 冯玉祥将军豫中轶事 评宁汉对立中的冯玉祥 冯玉祥在宜昌二三事 试论冯玉祥治军思想的演变 论冯玉祥的转变 试论冯玉祥国民革命思想形成的原因 漫话冯玉祥的“怪” 略论冯玉祥反帝爱国思想 从五原誓师至中原大战时期的冯玉祥 冯玉祥、斯大林会见辨——兼与佟飞、经盛鸿同 志商榷 | 何新宇等 刘西森 谢正清 刘其奎 张珉 赵武 许良廷 海振忠 丘权政 王静 | 宁夏史志研究1990年2期 许昌师专学校1990年2期 益阳师专学报1990年2期 地方革命史研究1990年3期 安徽史学1990年3期 松辽学刊1990年4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4期 安徽史学1990年4期 北方论丛1990年5期 安徽史学1991年1期 争鸣1991年1期 | 冯玉祥与基督教 斯大林会见冯玉祥质疑 中原大战前夕冯玉祥日记选 试论孙中山与冯玉祥北京政变 港台及海外冯玉祥研究评介 鲍罗廷与冯玉祥 我是冯玉祥形影不离的卫士(4—5) | 刘敬忠 王静 潘缉贤选编 袁成亮 张连红 刘学使 冯纪法口述 侯鸿 绪整理 | 文史哲1991年2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1年3期 民国档案1992年1期 苏州大学学报1992年1期 安徽史学1992年1期 安徽史学1992年1期 *传记文学1992年60卷1、2期 | 孙科致冯玉祥函一件(1933年8月1日) 中原大战前夕冯玉祥日记 冯玉祥收复东北的主张和活动述评 冯玉祥国民军与段祺瑞执政府 “五四”运动中的冯玉祥 冯玉祥致全国同胞书(1947年7月17日) 孙中山会见冯玉祥质疑 冯玉祥武穴通电与常德练兵 | 王晓华选编 冯玉祥遗稿 王续添 刘敬忠 胡元利 何玉菲选编 曹立前 张之江 鹿钟麟口 述 | 民国档案1992年2期 *传记文学1992年61卷4期 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4期 河北大学学报1992年4期 历史教学1992年7期 云南档案史料1993年1期 山东师大学报1993年2期 *传记文学1993年62卷3期 | 略论冯玉祥的经济思想 重评1924年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事件 近十年冯玉祥研究综述 大革命后期冯玉祥联蒋清共的原因剖析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策动石友三继续反张倒蒋的 有关史料 | 张连红 喻大华 熊吕茂 谭献民 孙泽学 潘缉贤选编 | 学术界1993年5期 学术月刊1993年11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2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4期 民国档案1994年4期 | 冯玉祥为加强生产增强抗战力量致蒋介石代电 及实业部办理情形 | 任荣选编 | 民国档案1994年4期 |
历史的安排:嵇文甫与范文澜、曹靖华、冯玉祥 冯玉祥与孙中山的交往 冯玉祥研究的回顾与评估 试论北京政变时期的冯玉祥 冯玉祥著《痛悼张自忠将军》 | 嵇道之 祁州 张连红 周玉和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 馆 | 河南大学学报1995年1期 北京档案史料1995年1期 南京师大学报1995年1期 档案史料与研究1995年2期 民国档案1995年3期 | 抗战时期的冯玉祥将军 杨增新、冯玉祥之间的矛盾和新疆“三七”政变 冯玉祥与基督教问题新析 冯玉祥和他的共产党副官 冯玉祥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冯玉祥1928年上半年政治思想透视 冯玉祥的人生“之”字路 爱国将军冯玉祥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西安事变时的冯玉祥 冯玉祥致陈立夫函一件 “抗战的中流砥柱”冯玉祥 冯玉祥敦促武汉分共“马电”有关郑州会议内容 考释 | 王光远 罗绍文 莫志斌 翟耀 袁水才 罗礼太 门秀芳 佟玉兰 刘以顺 李信 潘缉贤选编 李晓红 李良玉 | 北京档案史料1995年3期 西北史地1995年4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5期 *传记文学1995年66卷6期 厦门大学学报1996年1期 安徽史学1996年2期 北京档案史料1996年2期 安徽史学1996年2期 北京档案史料1996年3期 民国档案1996年4期 史学月刊1996年5期 学术界1996年5期 | 孙中山与冯玉祥 冯玉祥两跋总理亲书建国大纲原迹 抗战期间冯玉祥与周恩来的交往和友谊 辨正几则有关冯玉祥回乡的史实 蒋冯书简新编 | 石学胜 冯玉祥 王光远 吴元康 陶英惠 | *传记文学1996年69卷5期 *传记文学1996年69卷5期 档案史料与研究1997年2期 安徽史学1998年4期 *传记文学1998年73卷6期,1999年74 卷1、2、5期 | 冯玉祥是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先驱和功臣 试论抗战时期冯玉祥的伦理观念 五原誓师前后中国共产党对冯玉祥国民军的关 系和政策 | 张梅玲 陈德金 郭绪印 李颖 | 山东社会科学1998年6期 民国档案1999年1期 中共党史研究1999年4期 | “基督将军”冯玉祥与基督教 李烈钧等与冯玉祥在30年代初的反蒋抗日活 动 | 袁蓉 王晓荣 | 军事历史研究2000年3期 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4期 | 试论冯玉祥及国民军在1925—1927年的政治 态度 | 刘敬忠 王树才 | 历史研究2000年5期 | 冯玉祥先生在泰山 冯玉祥 | 李新生 鲁振祥 | 山东史志资料(第一辑)第79页 中外历史名人传略·中国近现代部分第 390页 | 纪念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其诞辰一百一十 周年会在京举行 | 李方诗等主编 | 中国人物年鉴(1993)第76页 | 纪念人物:爱国将领、民革创始人之一冯玉祥殉 难5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 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辑 |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412页 | 冯玉祥(1882—1948) 略论抗战时期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冯玉祥(1882—1948) 冯玉祥将军在包头 冯焕章的风趣 冯玉祥 冯玉祥 从旧军人到民主斗士的冯玉祥 冯玉祥黑海殉难记 冯玉祥与共产党交往片断 冯玉祥(1882—1948) 冯玉祥(1882—1948) | 汪新主编 屠筱武 范济国 黎军 徐铸成 陈民 朱金元 陈祖恩 陈兴唐 陈晓清 余华心 余华心 马洪武等编写 廖盖隆等主编 | 中国民主党派名人录第24页 中国抗战人物研究论集第161页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64页 包头文史荟要(六)第80页 旧闻杂忆第8页 民国人物传第8卷第1页 民国十将领第180页 民国著名人物传第2卷第558页 名人之死(二)第219页 红旗飘飘(27)第40页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490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146页 |
冯玉祥和国民军 冯玉祥(1882—1948) | 高德福等 陈予欢编著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讨论文集第234页 黄埔军校将帅录第224页 |
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冯基善,字焕章。安徽巢县人。早年从军,参加过辛亥革命。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任国民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92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8年起举兵反蒋。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先后任张家口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与李济深等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6年出国考察水利。1948年9月回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途中在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二十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曾写过《吊李大钊等二十位同志》等著名诗篇。1934年出版《玉祥诗集》。抗战时期写了大量诗歌,散见于上海《救亡日报》、武汉《抗到底》、重庆《新华日报》等报刊。主要诗篇有《献身》、《铁》、《菜花黄》、《吴淞口大战》、《孩子团》、《洋楼的诅咒》等。并出版了《冯玉祥抗战诗歌选》(上海怒吼出版社1938年版)、《抗战诗歌集》、《冯玉祥诗歌近作集》、(均汉口三户图书社1938年版)、《抗战诗歌集(第三集)》(三户图书社1941年版)、《抗战诗歌集(第四集)》(三户图书社1945年版)、《抗战诗歌集(第五集)》(三户图书社1945年版)、《抗战长歌》(华中书店版)。另外,在《胶东游记》、《青峨游记》等著作中,也收有不少诗作。他一生所写诗歌,总计约1400多首。他的诗,素有“丘八诗”之称,以其真挚、朴实、晓畅、通俗而自成一体,在抗战时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受到进步文坛的好评。周恩来曾赞赏说:“丘八诗体为先生所倡,兴会所至,嬉笑怒骂,都成文章。”(《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其它著作还有《我的生活》、《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等。 ☚ 冯乃超 冯宪章 ☛ 冯玉祥 爱国人士。字焕章,安徽巢县人。曾任北洋陆军第十一师师长。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将所部改组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并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1月5日取消清废帝溥仪的皇帝称号,将其逐出皇宫。1926年9月在五原(今属内蒙古自治区)誓师,宣布脱离北洋军阀的系统参加国民革命军。1927年曾参与蒋介石、汪精卫反对共产党的活动。1928年起,因与蒋介石集团发生利害冲突,举兵反蒋,先后爆发“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后, 他赞成抗日,1933年5月间,与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由于蒋介石势力和日本侵略军的双重压迫,这次起义失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后被蒋撤职。解放战争时期,继续采取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1946年出国考察水利,1948年9月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途经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 冯玉祥中国军事家。爱国将领,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1882年11月6日生。清末从军,升至师长。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近卫军旅长。曾参加反袁世凯、讨张勋运动。1924年,囚禁总统曹锟,驱逐清逊帝溥仪出宫。将所部改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1926年参加北伐。1930年举兵反对蒋介石。1935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37年后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后被排挤离职。1946年被迫出访美国。1948年7月,应中国共产党邀请,回国途中于9月1日因轮船失事遇难。 冯玉祥 142 冯玉祥1882—1948爱国将领,军事家。安徽巢县人。原名基善,字焕章。少入保定练兵营当兵,21岁入袁世凯武卫右军,后升任第20镇管带。1911年,为响应武昌起义,与王金铭等发动谏州起义,失败后被押解保定。辛亥后任近卫军团长。1914年,入陕镇压白朗起义,升第十六混成旅长。护国军兴后,促使四川督军陈宦通电反袁称帝。后又率部入京,讨伐张勋复辟。1924年9月,二次直奉战起,发动北京政变,通电主和倒直,欢迎孙中山北上主持政务,将所部改称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还令鹿钟麟驱逐溥仪出宫并修改清室优待条件。次年,任西北边防督办,所部称西北军。次年赴苏考察。国民革命军北伐后,他迅即回国至五原。召集旧部组成国民联军,集体加入国民党,任中国共产党人刘伯坚为政治部主任。在中共与苏联帮助下,整顿队伍,9月18日于五原誓师北伐。后参与蒋、汪之反共活动。自1928年至1930年投身国民党新军阀混战。1933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于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因受蒋、日夹击而失败。又先后任行政院副院长,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主张反对内战,坚持抗日,建立联合政府。抗战胜利后,与李济深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6年赴美考察水利。1948年拟回国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因所乘轮船失火而遇难。 ☚ 蒋百里 程潜 ☛ 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Feng Yuxiang国民党爱国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 一。原名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 生于直隶青县,长于保定。行伍出身。1910年任第二十镇第八十标第三营管带 (营长)。1911年武昌起义后,参加发动滦州起义。1914年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长。1915年奉令入川, 反对袁世凯称帝, 暗中与蔡锷联络, 并促成四川独立。1917年7月, 参加讨伐张勋复辟。1918年在湖北通电主和, 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1920年派任佑民前往广州见孙中山。1920年7月直皖战争中, 参加直系军队和皖系军队作战。1921年入陕, 任第十一师师长、陕西督军。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中, 出陕援直, 转任河南督军。10月,调任陆军检阅使。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将所部改称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1月5日,驱逐溥仪出宫。1925年1月,前往张家口就任西北边防督办。将国民军 一军各部统辖于西北边防督办署,改称暂编西北陆军。此后冯部被人习称为西北军。1926年1 月通电下野, 赴苏联考察。4月于赴苏途中加入国民党。8月离苏回国,被国民党中央任命为国民军党代表、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9月抵五原 (今属内蒙古自治区), 组织国民军联军,被推为总司令。率部誓师,表示遵奉孙中山遗嘱,进行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与军阀,宣布全军将士集体加入国民党。五原誓师后,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整顿队伍, 任命共产党人刘伯坚为政治部副部长,采纳李大钊建议进军甘、陕。1927年5月,在西安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6月,占领郑州与武汉北伐军会师。后曾参与蒋介石、汪精卫的反共活动。1928年4月, 与蒋介石、桂系、阎锡山三派新军阀联合举行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北伐”。以后因与蒋介石集团发生利害冲突举兵反蒋,先后爆发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战败通电下野,西北军分化瓦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积极主张抗日, 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独裁统治。1933年5月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将日伪军驱逐出察哈尔境。后在蒋介石与日军联合进攻下失败。1935年重返南京, 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后被蒋介石免职。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与中共合作,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与卖国政策。1946年9月赴美考察水利,在美国组织旅美中国和平民主联盟,反对美国援蒋内战。1948年初, 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任中央常委兼政治委员会主席。7月,响应中共号召,乘船由美国前往苏联,准备绕道回国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9月1日, 途经黑海时因轮船失事遇难。著有《我的生活》、《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等。 ☚ 北京政变 五卅运动 ☛ 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Fengyuxiang原名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1882年(光绪八年) 11月6日生于河北青县。曾任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及陆军检阅使等职。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任国民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926年9月,在五原宣布所部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随后参加蒋介石、汪精卫的反共活动。1928年后举兵反蒋,先后爆发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1933年5月,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察绥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36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采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立场,与李济深等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6年出国考察水利。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9月1日在回国途中,因轮船失事遇难。 ☚ 宋教仁 汪精卫 ☛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1914年任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1924年10月发动“北京事变”。11月5日,派兵驱逐清废帝溥仪出皇宫。1926年加入国民党。次年就任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参与反共。1928年与蒋介石发生冲突,爆发了蒋冯战争。1933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率部抗日,任张家口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1936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不久被蒋介石撤职。1948年初,与李济深等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常务委员兼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同年9月响应共产党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筹备工作,在黑海遇难。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巢县人。曾任北洋陆军师长及督军等职。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发动北京政变,将所部改称国民军,自任总司令。1926年9月,率部在五源誓师,参加国民革命。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曾参与反共活动。从1928年起,起兵反蒋,先后爆发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均失败。1933年与中共合作,在张家日组织察绥抗日同盟军。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主张与共产党合作,反对蒋的内战、独裁政策。1946年出国考察水利。1948年与李济深等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9月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途中在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参见“军事”中的“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爱国将领。原名基善,字焕章,安徽巢县人。少时家贫,清末从军,历任营、团、师长等职。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近卫军团长、旅长。曾反对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1924年推翻贿选总统曹锟,驱逐逊帝溥仪出宫,改所部为国民军,多次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925年任西北边防督办,所部改称西北军。1926年赴苏联考察,回国后加入国民党,被公举为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参加北伐战争。次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总司令。1930年,出兵反蒋,失败后下野。1933年与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率部收复失地,后在蒋介石逼迫下辞职。1935年底出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第3、第6战区司令长官,旋被蒋排挤离职。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采取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反对蒋的内战、独裁政策,与李济深等发起组织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6年赴美考察水利,在美期间,抨击蒋的内战、独裁政策。1948年应中共中央的邀请参加人民政协筹备会,回国途中因轮船失火遇难。 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字焕章。巢县夏阁镇竹柯村人,出生于河北省青县光济镇。14岁入伍,20岁投袁世凯新军武卫右军,历升左哨哨长、队官,第四十协第八十标三营管带。1912年与王金铭举行滦州起义,任参谋总长。失败后,投陆建章,历任团长,旅长。曾随陆入陕围剿白郎起义军。1917调任正定府第六路巡防营统领,曾通电反对张勋复辟。次年兼任湘西镇镇守使。1921年任第十一师师长,受命代署陕督。奉大战爆发,任援直陕军总司令,后就任河南督军、陆军检阅使。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与胡景翼、孙岳等宣布成立国民军,出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电请孙中山北上,又派部包围紫禁城,驱逐溥仪出宫。1925年去张家口任西北边防督办。次年宣布辞职,取消国民军名义。不久加入国民党,去苏联访问。同年8月回国,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兼北方国民军联军总司令。9月17日在五原誓师,成立国民军联军。挺进陕甘,解除刘镇华军对西安8个月的包围。次年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开封政治分会主席。与蒋介石议定宁汉合作,共同“清党”、“北伐”。1928年与蒋介石换帖结拜兄弟,任行政院院长兼军政部部长。次年在华阴布置反蒋,爆发蒋冯大战。1930年与阎锡山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爆发。11月声明释权归田,息影泰山。“九·一八”事变后,通电谴责蒋介石不抵抗政策。1933年被推为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指挥,收复康保、宝昌、多伦。8月在日、蒋勾结夹击下,被迫宣告下野。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八·一三”事变发生,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旋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39年1月发表《黄花菜》诗,谴责汪精卫卖国行径,又提出通缉汪逆,惩办附逆分子的议案。1946年在《大公报》发表致蒋介石公开信,要求停止内战,实现民主和平。9月2日去美国,先后发表讲演和《我告全国同胞书》、《我为什么与蒋介石决裂》的文章。1948年被推举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政治委员会主席,又发表《致蒋介石的一封公开信》。7月30日登苏联客轮“胜利号”回国,9月1日因“胜利号”起火罹难。其骨灰1953年安放于泰山陵墓。 ☚ 杨士彬 程熙载 ☛ 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字焕章。原籍巢县,生于河北青县。自幼家境贫困,被迫入清军挂名补兵,1902年改投袁世凯新军。1910年为第二十镇四十协八十二标第三营管带。次年武昌起义爆发,曾与王金铭、施从云等共谋滦州起义未成。张勋复辟时率部进京讨伐。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被吴佩孚任为第三军总司令,同年发动北京政变,通电全国组成“中华民国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并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925年任西北边防督办兼任甘肃督办。多次赴苏考察,经徐谦介绍加入了国民党,并被公举为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支持下,积极整训队伍。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将冯所指挥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为总司令。1928年南京政府改组,任国民政府委员、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1929年联合阎锡山和李宗仁等发动反蒋中原大战。1933年在张家口成立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多次击败日军,收复大片失地。抗日战争初期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旋被蒋解职。1946年出国考察水利,1948年归国途中因轮船失火而遇难。 ☚ 刘镇华 詹谷堂 ☛ 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国民党爱国将领。字焕章。安徽巢县人。曾任北洋陆军旅长、师长和督军等职。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组织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926年9月率部在五原誓师,参加国民革命。1927年5月在西安就任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后曾参与汪精卫、蒋介石的反共活动。1928年起举兵反蒋,先后发动了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1933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组织察绥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不久被蒋介石撤职。1946年去美国考察水利。1948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同年9月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途中在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 ☚ 杨虎城 鲁迅 ☛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生于直隶青县。早年曾在淮军、武右军(后改编第六镇)行伍,作过下级军官。1911年武昌起义后,参加发动滦州起义,任起义军参谋长。1912年袁世凯编练备补军时被起用,先后任营长、团长和旅长。1915年后,率第十六混成旅,曾参与过反袁称帝、反张勋复辟。还参加过1920年的直皖战争、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均站在直系一边作战,先后任第十一师师长、陕西督军、河南督军、陆军检阅使、西北国防屯垦督办、直系第三路军总司令,曾受衔上将。但与直系也有矛盾,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于延庆楼。之后,与奉系张作霖共同控制北京政权,改所部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一军军长。1925年春,被张作霖挤出北京,任西北边防督办兼甘肃军务督办。11月支持郭松龄反奉。1926年1月战争失利后,通电下野,解除兵权。随后入俄,在途中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8月由俄回国。9月在五原誓师,改部为国民军,响应北伐, 自任国民联军总司令。1927年在河南与武汉政府派出的北伐军共同击败在河南的奉军,被武汉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兼河南省政府主席。6月,应蒋介石之邀,参加徐州反共会议。1928年春参加蒋介石的第二期北伐,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北伐”“统一”后,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部长。1929年在国民党“三大”上被选为中央执委和常务委员。这年5月,对蒋独裁不满,组织护党救国军,任总司令,爆发冯蒋战争,被蒋开除党籍。1930年4月,又联合阎锡山、汪精卫再次反蒋,爆发中原大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南京,恢复中央执委。因主张抗日,为蒋所不容,隐居泰山。1933年5月到张家口成立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8月在蒋介石的威逼下被迫再次隐居泰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但无实权。抗战胜利后,持与中共合作立场,反对蒋介石内战。1946年以“水利考察专使”出使美国考察。1947年11月与旅美进步人士组织旅美中国和平民主同盟,反对美国援蒋内战。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任该组织中央常委兼政治委员会主席。7月响应中共号召,乘船从美到苏绕道回国,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9月1日在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 冯玉祥 冯玉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巢县(今巢湖市),1882年11月6日生于河北青县兴集镇。1896年入直隶练军中当兵。1902年4月入北洋武卫右军,1903年冬任哨长。1906年武卫右军改编为新军第六镇后,7月任步队第十二协第二十四标第三营排长。1907年任第三营督队官。1909年任第一混成协督队官。1910年任第二十镇第四十协第八十标第三营管带。1911年12月与青年军官王金铭、施从云等密谋发动滦州起义,任总参谋长,因泄密而被押解回乡。1912年任陆建章所编之左路备补军第二营营长。1913年升任京卫军左翼第一团团长兼第一营营长。1914年随军入豫、陕剿办白朗,先后任第七师第十四旅旅长,9月改称第十六混成旅,直隶陆军部,任旅长。1916年入川阻击护国军,曾派张之江与蔡锷达成和议,并通电劝四川陈宦宣布独立。1916年11月改任第六巡防营统领。1917年张勋复辟后复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率部与张勋部战于丰台、天坛一带。段祺瑞掌握北京政府实权后,受命率部去湖北,因在湖北武穴通电反战,主张南北议和和恢复国会而被免职,后又留任戴罪立功。冯部攻占常德后,任湘西镇守使。1921年率部入陕,8月5日将所部改编为第十一师,任师长,不久,署理陕西督军。1922年出兵河南助吴佩孚进行第一次直奉大战,5月10日任河南督军。同年10月31日免去督军职,改任陆军检阅使,失去实权。1923年5月兼任西北边防督办。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任直方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作战。22日,中途回师发动北京政变,将所部改编为国民军,任国民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并通电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925年1月因段祺瑞任临时执政而被逼离开北京,以西北边防督办之职率部驻张家口,8月29日被任甘肃督办,冯派刘郁芬代行职务。同年底,曾与奉系第三军副军长郭松龄、直隶督军李景林密约反对奉直军阀,但失败。1926年1月1日因直、奉及阎锡山部联合进攻国民军而宣布下野,3月赴苏联考察,经徐谦介绍在库伦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广东国民政府任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国民政府委员。同年9月16日回到绥远五原,为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组织国民联军,就任总司令。17日在五原誓师,宣布国民军全体加入中国国民党,分兵出击甘、宁、陕。西安解围后,1927年3月兵出潼关进入河南,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6月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并兼开封政治分会主席,督理豫、陕、甘军政事务。在与蒋、汪分别进行过郑州、徐州会议后,促成蒋、汪联合,并决定响应“清党反共”,驱逐其部队中的共产党人。1928年10月去南京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1929年1月因不满南京政府的军队编遣方案而辞职北上。同年5月24日被南京政府明令通缉,并于6月18日开除中国国民党党籍(1931年11月21日又恢复)。1930年3月与阎锡山组成讨蒋联军,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4月中原大战爆发,双方在河南、山东展开激战,冯军失败。10月4日与汪精卫、阎锡山发表停战通电后,隐居山西汾阳峪,其部或降或被张学良改编为第二十九军。1931年10月21日发表通电提出抗日救国的二十三项主张,12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的四届一中全会,表示愿与蒋合作共赴国难。其后隐居泰山。1933年5月与旧部吉鸿昌、方振武等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失败后于8月4日离开察哈尔,仍回泰山隐居。1935年4月2日任一级上将,12月18日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西安事变后赞成国共合作的主张,并提出《促进救国大计案》。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9月另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39年9月任第三战区督导长官。抗日战争期间还曾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军政部陆海空军抚恤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抗日战争中后期主要从事抗日宣传鼓动工作。1946年9月以特派考察水利专使的名义赴美。1947年5月26日在美国发表《告全国同胞书》,主张国共停战议和,成立联合政府。在美期间曾组织旅美中国和平民主同盟,任执行委员会主席。1948年1月8日被中国国民党开除党籍。8月从纽约乘苏联客轮“胜利”号启程回国,9月1日该轮在黑海失火,冯遇难。冯曾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三、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著有《冯玉祥抗战诗歌选》《我的读书生活》《抗日游击战术问答》《我的生活》《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及 《冯玉祥日记》等。 ☚ 冯龙 冯世宽 ☛ 00002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