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冯文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冯文炳1901—1967

湖北黄梅人
作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东北人民大学(后改名为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等职。著有《竹林的故事》、《桃园》、《废名小说选》、《水边》、《跟青年谈鲁迅》、《冯文炳选集》等。
字:蕴仲
笔名:丁武、文炳、废名、南无、病火、惠敏

冯文炳

冯文炳
不断进取有新作为——怀念冯文炳先生
冯文炳小传
废名年谱
废名著作系年目录
香港《大公报》介绍废名
陈敬之
金训敏
陈振国
陈振国
陈振国
*畅流1975年51卷12期-52卷1期
吉林大学学报1982年6期
新文学史料1983年3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3年5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3年5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3年5期
说废名的生平
冯文炳(1901-1967)
冯文炳
冯文炳
冯文炳
冯文炳
冯健男
关志昌
李立明
阿英
编纂组
赵聪
新文学史料1984年2期
*传记文学1984年45卷4期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419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22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3册第511页
*现代中国作家列传第121页

冯文炳

鲁迅与废名
怀废名
废名艺术精神双层面初探
废名——杰出的散文家
废名与禅宗
废名在战后的北大
废名与胡适
吴作桥
鹤 西
肖 平
冯健男
李俊国
冯健男
冯健男
江汉论坛1986年10期
新文学史料1987年3期
江西社会科学1988年3期
江汉论坛1988年6期
江汉论坛1988年6期
新文学史料1990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1年2期
冯文炳

冯文炳1901—1967

小说家。笔名废名。湖北黄梅人。15岁到武昌就读师范学校,后任教师。1922年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英国文学系。1924年前后即开始创作生涯,是“语丝派”的成员。作品受周作人的影响较深,充满对淳朴人情的赞美和对痛苦人生的同情,有冲淡、隐逸的倾向。1929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期间,回故乡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抗战胜利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人民大学教授。他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桃园》《枣》《莫须有先生传》《桥》,论著《谈新诗》等。有《废名选集》《冯文炳选集》。

☚ 章廷谦   谭正璧 ☛
冯文炳

冯文炳1901.11.9—1967.10.7

字蕴仲。笔名有废名、病火等。湖北黄梅人。“五四”时期曾在北京大学读书,毕业后留校任教。二十年代初参加语丝社,并从事文学创作,在《语丝》、《努力周刊》等刊物发表作品。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1925年)、《桃园》(1928年)、《枣》(1932年)、《莫须有先生传》(1932年),长篇小说《桥》( 1932年)等。其作品多写家乡的农村生活,地方色彩较浓,但“见其有意低徊,顾影自怜之态”(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1933年后,因不满意自己的创作,曾长期搁笔,转而致力于学术研究。抗战开始后,回黄梅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抗战胜利后返回北大,历任副教授、教授。建国后调任东北大学(现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出版了《废名小说选》(1957年)、《跟青年谈鲁迅》(1956年)等著作。

☚ 冯铿   冯玉奇 ☛

冯文炳1901—1967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教授。字蕴仲。笔名废名、病火、丁武。湖北黄梅人。“五四”时期,在北京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离开北大回故乡从事小学和中学教学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返回北大,历任副教授、教授。1953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调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 中文系任教授,并曾兼任系主任。早在二十年代初期就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从1925年到1932年曾陆续出版 《竹林的故事》、《桃园》、《枣》、《桥》、《莫须有先生传》等五个短篇小说集。1933年之后,致力于学术研究。解放后,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7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长春分会(后改名为吉林分会)副主席。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他的小说集《废名小说选》,共收入短篇小说三十二篇。在大学曾致力于美学和杜甫、鲁迅的研究,著有《跟青年谈鲁迅》、《杜甫的价值和杜诗的成就》等专著和论文。

冯文炳1901—1967

小说家。笔名废名,湖北黄梅人。早年参加语丝社。有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桃园》、《枣》等。具有田园牧歌的风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