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冯延巳《采桑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冯延巳《采桑子》

冯延巳《采桑子》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红楼1。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2。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桔洲3

【注释】

1.红楼:原为歌舞声所,后泛指妇女居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长乐坊安国寺红楼,睿宗在藩舞榭”。

2.珠帘:窗(门)帘的美称。表示华贵。

3.桔洲:在湖南长沙市西湘江中,一名水鹭洲,俗名下洲。此处不一定是实指。

今译

刚刚还是笙歌曼舞,转瞬间,

笙歌消歇,众人散去,只剩我独宿江楼舞榭。

将珠帘半卷,挂在玉钩,

此时云儿收起,升起一轮朗月。

索性起来,细细地看那些

和他共同游玩过的地方,

每一处都引起我的新愁。

那东流的河水哟,请将

我的一颗充满离恨的心,

捎带到那心上人所在的桔子洲。


唐宋词之《冯延巳《采桑子》》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冯延巳《采桑子》

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冯延巳《采桑子》冯延巳

冯延巳



昭阳记得神仙侣,独自承恩。水殿灯昏。罗幕轻寒夜正春。如今别馆添萧索,满面啼痕。旧约犹存。忍把金环别与人。

注释 ①昭阳殿:汉代宫殿名,汉成帝时赵飞燕居住于此。②承恩:得到皇帝的宠幸。白居易《上阳白发人》:“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③水殿:帝王乘坐的豪华游船。隋杜宝《大业杂记》:“(帝)敕王弘于扬州造楼船、水殿、水航……等五千余艘。”皮日休《汴河怀古》(其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④别馆:相对于昭阳殿的冷宫别苑。⑤旧约:旧时的爱情盟约。

鉴赏 刘永济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言:“此托宫怨之词也。”则此词以男子而作闺音,体现出“词媚”的特点。这首词借旧日承接恩宠的妃嫔之口,抒发词人自己内心的愁绪,注重于内心世界,是和晚唐五代词纯情的特点气脉相贯的。

词的上半阕言昔日之恩情。第一句“昭阳记得神仙侣”,昭阳是汉代殿名,赵飞燕姊妹曾居住此。“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徐惠《长门怨》,在此惋惜班婕妤,感叹赵飞燕)后代有以汉寓唐的风气,所以在唐及以后的诗词中,多有以昭阳私喻杨贵妃的,“昭阳殿里恩爱绝”(白居易《长恨歌》),“海上神仙字太真,昭阳殿里称心人”(宋黄庭坚《调笑歌》)。不管这首词中的“昭阳”是说赵还是说杨,总之,昭阳殿早已成为后宫争斗的焦点,有着自己独特的象征意味,成为独承恩泽的名词。“水殿灯昏,罗幕轻寒夜正春”是独自承恩的具体表现,水殿中,罗幕后是帝王欢宴的场所。白居易《长恨歌》中“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可作此句注脚。冯正中采桑子词中三次用到“昭阳”,这里又明写“独自承恩”,也暗示着自己受南唐王朝重用,位势显贵的状态。

词的下半阕笔锋一转,直言今日幽怨。“别馆”意指从大殿迁出,别置一馆,和上阕“昭阳”相对,反映居住环境的变化。“萧索”和“春”相对比,失宠后,人情淡薄,人烟萧索自是常事,写景渗情。旧时的约定杳无踪迹,前日的恩荣快意化作今朝的满面啼痕,反映了心境的失落。金环既是信物,又是后妃生子的标志。南朝宋雷次宗《五经要义》曰:“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后妃群妾以礼御於君所,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则以金环退之。”金环送给别人,恩宠则加与别人。两个“别”字(“别馆”和“别与人”)写的是自己的出局,一个“忍”字,则在责怪君王的薄情负心,充满了嫉妒与不甘。宋马令《南唐书》记载:“烈祖殂,元宗即位,延巳喜形于色。未听政,屡入白事,一日数见,元宗不悦,曰,书记自有常职,此各有所司,何其繁也。由是少止。”冯正中乃元宗近臣,可谓旧承恩宠,如今被斥责,心境自当与词中后妃失宠有些许相通。景语皆情语,同样写怨词也必有所怨之事,冯正中于南唐朝廷为重臣,仕途未经大风浪,然也有如此处所举之不快,发之于词。

这首小词,虽然写宫闱之事,少了香艳,多了清丽,“灯昏”“罗幕”“轻寒”等都有一种轻冷的味道,体现了冯词“雅”的特点。(周游)



仕女图 【清】 潘振镛



采桑子



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注释 ①寻芳:寻找春日的气息,指游春。侣:同伴。②忍:怎能忍受。思量:想念,思念。敦煌曲子词《凤归云》:“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与书,表妾衷肠。”薛昭蕴《浣溪沙》词:“瞥地见时犹可可,却来闲处暗思量。如今情事隔仙乡。”

鉴赏 据《词谱》,《采桑子》本自唐教坊曲《杨下采桑》。冯延巳词名《罗敷艳歌》,各词家选延巳此词,调均作《罗敷艳歌》。《四印斋刻本阳春集》仍题《采桑子》,共录有词作十三章。这十多章词或谓情不能自已,相思到晓难忘;或谓托宫怨之词;或谓暮年感旧,独自低回,总之,“诸阕情采足媲《花间》,然玩其词旨,流丽中有沉着气象,实轶过之”(陈秋帆《阳春集笺》)。本词触景生情,通首寓孤闷之怀,“字正音雅,情味不求深而自深”(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一)。



山水图(之四) 【清】 叶欣 故宫博物院藏



上片写独自游春的悲苦心情。游赏烂漫春景,原是人生一大乐事,但因“失却游春侣”,无人偕游,“独自寻芳”,故反增凄凉:桃红柳绿非但不赏心悦目,反而白白惹出伤春的情思;笙歌原来可乐,此时亦令人生悲。“花前”“笙歌”的春景是以乐衬哀的背景,满耳欢愉的笙歌咏唱的是别人的快活,“纵有”二字从反面衬托了内心的悲愁。

下片写自己形单影只,闲步四望,但见彩蝶双双,戏舞林间;春燕成对,帘间呢喃。这就更加激起了孤独之感,黯然神伤。“绿树”句以景结情,既与“满目悲凉”呼应,又充分体现了冯词偏“冷”的特点。夕阳斜照在青苔、绿树之上,显露出来的不是草木葱茏之暖气,而是惨淡冷瑟的氛围。依俞陛云之言:“江左自周师南侵,朝政日非,延巳匡救无从,怅疆宇之日蹙,‘夕阳’句寄慨良深,不得以绮语目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宋以后诸家词论言及正中词,大都认为其辞俊,其思深,其旨隐。究其原因,盖“翁具才略,不能有所匡捄,危苦烦乱之中,郁不自达者,一于词发之”(清冯煦《四印斋刻本阳春集序》)。若抛开政治上的功过得失来解释这个问题,又必须看到作为一个杰出的词人,冯延巳具备对于生活的高度敏感。萦绕在冯氏作品中的淡淡的哀伤其实来源于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在冯延巳的其他《采桑子》中词作中,“花前”“笙歌”和“双燕”意象屡见不鲜。如“玉堂香暖珠帘卷,双燕来归”(中庭雨过春将尽),“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马嘶人语春风岸),“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愁心似醉兼如病)。这些看似普通的场景、事物,无不承载着作者的新愁旧恨,然而他“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愁心似醉兼如病),故缠绵悱恻之情寓于蔼然忠厚之言,若显若晦,叫人深思。放眼五代词坛,仅西蜀南唐为著,若推此时间词坛健手,西蜀则韦庄,南唐则二主、冯延巳。再求风格高轶,含蓄蕴藉,堂庑特大,堪为宋人楷模者,则应推延巳。他为古典诗歌提供了一种“哀美”的范本。(刘玉洁)

集评 清《陈廷焯:“缠绵沉着。”(《词则《别调集》卷一)

唐圭璋:“此首触景感怀,文字疏隽。”(《唐宋词简释》)

唐宋词之冯延巳《采桑子》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冯延巳《采桑子》

《采桑子》

酒阑睡觉天香暖,绣户慵开。香印成灰,独背寒屏理旧眉。 朦胧却向灯前卧,窗月徘徊。晓梦初回,一夜东风绽早梅。

【注释】 ①阑(lan 栏):晚,残,这里指酒席已散。天香:祭神的香。慵(yong拥):懒惰,懒散。香印:也作“印香”,将香料末用金属印格成起迄一贯的文字,烧完后灰烬仍然存留着字迹。

【译文】 酒残,梦醒,懒开窗,任香燃出盘旋的暖意。印香已成灰烬,仍整残妆在屏风里。月在窗前徘徊,人倦极,却在灯前睡去,醒来已是黎明,不觉一夜清风细细,吹得满树梅花怒放在东风里!

(章亚昕译)

【集评】 近代·俞陛云:“上阙‘旧眉’句寒屏独掩,尚理残妆,与耆卿‘衣带浅宽终不悔’皆蔼然忠厚之言。下阕在孤灯映月、低回不尽之时,而以东风梅绽、空灵之笔作结,非特含蓄,且风度嫣然,自是词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全首写女子候人的情景。她默默无语地在那里梳妆打扮,然后痴情地在灯前月下等着意中人前来。尽管夜深人静,困倦已极,还是不肯作罢。但是小睡一觉醒来,睁眼一看,依然是孤灯寒月,只有早开的梅花在东风吹拂下嫣然开放,相形之下,更显得人之冷清落寞。由此也就恍然悟到词一开首所写的“酒阑睡觉天香暖,绣户慵开”和“香印成灰”的真切含义:原来她昨天也是在百无聊赖中打发光阴,所以醒来之后才会“绣户慵开”,才会点燃香印,暗中祈求今天能如愿以偿。然而,她还是又一次地失望了。晓梦初回,而对东风沐浴下盛开的梅花,多少惆帐、痛苦尽在不言中。


唐宋词之冯延巳《采桑子》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冯延巳《采桑子》

《采桑子》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译文】 赏花游春失却了伴侣,独自一人徘徊寻觅,满目凄凉。纵使有笙歌吹奏,也还是欲断愁肠。林间飞舞的彩蝶和出入帘幕的紫燕,各自成对成双,不去思量,却偏更思量。此时的绿树、青苔,沐浴着欲落未落的夕阳残光。

【集评】 清·陈廷焯:“缠绵沈著。”(《别调集》卷一)

清·陈秋帆:“按诸阕情采足媲《花间》,然玩其词旨,流丽中有沈着气象,实轶过之。王静庵所谓: ‘冯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在《花间》范围外。’不其然欤?又按所作,多得力於温,能随处隐括其意以入词:取‘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句,演为‘无语凭阑只自知’;取‘停梭垂泪忆征人’句,演为‘独背寒屏理旧眉’;取‘翠钿金靥脸,寂寞香闺掩’句,演为‘回倚孤屏,不语含情’;取‘泪流玉箸千条’句,演为‘玉箸双垂’;取‘离别橹声空萧索’句,演为‘如今孤馆添萧索’,浑然无迹,是善于模仿者。”(《阳春集笺》)

近代·俞陛云:“‘夕阳’句寄慨良深,不得以绮语目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冯延巳词多民歌手法,善于运用起兴和比喻。这首词也不例外。全词触景感怀,不胜悲凉。上阕直写失侣独游之悲,即便笙歌可乐,亦因无人偕游,反增悲愁,愁肠欲断。下阕迳写因目睹双蝶飞舞、双燕呢喃,又倍增孤独之感。词人以彩蝶成对、紫燕成双暗喻对对情侣,并以蝶燕双飞之乐兴起自己“失却游春侣”的孑然孤独之感。结句以景结情,正与上阕“满目悲凉”照应,寄慨良深。


唐宋词之冯延巳《采桑子》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冯延巳《采桑子》

《采桑子》

马嘶人语春风岸,芳草绵绵。杨柳桥边。落日高楼酒旆悬。旧愁新恨知多少,月断遥天。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

【注释】 ①酒旆:旆旆 (pei 佩),旗帜的通称。《诗·商颂·长发》:“武王载旆,有虔秉钺”。酒旆,相当于卖酒的招牌。

【译文】 和风阵阵,春色盎然,岸上芳草如茵,远处马儿嘶鸣人语喧。桥边柳树旁,落日照耀着悬挂酒旗的高楼。月轮初升,银光洒向天际,此时此景,勾起我多少新愁旧恨。然而,我只能默默地在花前独立,听着那画船上盈耳的笙歌声。

【集评】 近代·俞陛云:“‘酒旗催日下城头’,人称佳句,此词‘落日高楼’句尤为浑成。下阕‘笙歌’句,在新愁旧恨中闻之,只增忉怛耳。”(《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此词上阕写的景色十分热闹。时值春天,夕阳晚照,河岸上马嘶人语,芳草绵绵,杨柳桥边,高楼中灯明酒香,人们都在及时行乐。下阕写主人翁的心情却与上相悖,他远望云天孤月,新愁旧恨在心里翻滚,满耳的画船笙歌,更增凄凉独立之感。上下阕对比很强烈,作者犹嫌不足,尾句“满船笙歌”用一“更”字强调,反衬主人公愁情越觉浓重。艺术效果是很明显的。


唐宋词之冯延巳《采桑子》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冯延巳《采桑子》

《采桑子》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红楼1。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2。 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桔洲3



【释】

1.红楼:原为歌舞声所,后泛指妇女居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长乐坊安国寺红楼,睿宗在藩舞榭。”

2.珠帘:窗(门)帘的美称。表示华贵。

3.桔洲:在湖南长沙市西湘江中,一名水鹭洲,俗名下洲。此处不一定是实指。



【译】

刚刚还是笙歌曼舞,转瞬间,笙歌消歇,

众人散去,只剩我独宿红楼舞榭。

将珠帘半卷,挂在玉钩,

此时云儿收起,升起一轮朗月。



索性起来,细细地看那些

和他共同游玩过的地方,

每一处都引起我的新愁。

那东流的河水哟,请将

我的一颗充满离恨的心,

捎带到那心上人所在的桔子洲。



【评】

从首句“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红楼”句意,可知所写是一位歌妓。白日笙歌妙舞,陪人欢笑,一旦笙歌放散,独宿红楼,凄然面对“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闲愁最苦。

下片刻画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最妙。在爱情长河的时空里,词人拣起回首和展望两个角度,通过“起来点检”来回首往事,通过“将取离心”来寄托希冀。结句用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之手法,用得巧妙,让人浑然不觉,反觉凄婉之至。


唐宋词之冯延巳《采桑子》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冯延巳《采桑子》

《采桑子》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红楼。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 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桔洲。

【注释】 ①红楼:原为歌舞场所,后泛指妇女居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长乐坊安国寺红楼,睿宗在藩舞榭。”白居易《梦游春诗》:“到一红楼家,爱之看不足。”此处倒是实指舞榭。②珠帘:窗(门)帘的美称,表示华贵。③桔洲:在湖南长沙市西湘江中,一名水鹭洲,俗名下洲。此处不一定是实指。

【译文】 刚刚还是笙歌曼舞,转瞬间,笙歌消歇、众人散去,只剩我独宿红楼舞榭。我将珠帘半卷,挂在玉钩,此时云儿收起,升起一轮朗月。

索性起来,细细地看那些和他共同游玩过的地方,每一处都引起我的新愁。那东流的河水哟!请将我的一颗充满离恨的心,捎带到那心上人所在的桔子洲。

(王 洪译)

【集评】 清·陈廷焯:“正中(冯延巳字)《菩萨蛮》、《罗敷艳歌》(即《采桑子》)诸篇,温厚不逮飞卿(温庭筠),然如:‘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桔洲。’……亦极凄婉之致。”(《白雨斋词话》卷一)

【总案】 女主人公该是一位低贱的歌舞伎。白天轻歌曼舞,强颜欢笑以后,人夜独宿孤栖。感到人生的渺茫,终身的无依。钟情之人,远别天涯。值此好天良夜而不得欢聚,相思之情愫无处可诉,其内心之惆怅悲愁,可想而知。“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凄绝;“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桔洲”。婉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