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青海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青海省(西宁市)/西宁市(城中区)/湟源县(城关镇)/湟中县(鲁沙尔镇)/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海东地区(平安县)/平安县(平安镇)/乐都县(碾伯镇)/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海晏县(三角城镇)/祁连县(八宝镇)/刚察县(沙柳河镇)/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共和县(恰卜恰镇)/同德县(尕巴松多镇)/贵德县(河阴镇)/兴海县(子科滩镇)/贵南县(茫曲镇)/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同仁县(隆务镇)/尖扎县(马克唐镇)/泽库县(泽曲镇)/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优干宁镇)/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玛沁县(大武镇)/班玛县(赛来塘镇)/甘德县(柯曲镇)/达日县(吉迈镇)/久治县(智青松多镇)/玛多县(黄河乡)/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玉树县(结古镇)/杂多县(萨呼腾镇)/称多县(称文镇)/治多县(加吉博洛镇)/囊谦县(香达镇)/曲麻莱县(约改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德令哈市(河西街道)/格尔木市(昆仑路街道)/乌兰县(希里沟镇)/都兰县(察汗乌苏镇)/天峻县(新源镇)

☚ 夏河县(拉卜楞镇)   青海省(西宁市) ☛

青海省Qinghaisheng

中国西北部内陆省。辖西宁1个地级市,海北藏族、黄南藏族、海南藏族、果洛藏族、玉树藏族、海西蒙古族藏族6个自治州,海东1个地区,格尔布、德令哈2个县级市,37个县。总面积72.1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66.48万(1997)。省会西宁市。全省地形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3部分。祁连山地海拔在4000米以上,东段有冷龙岭、达坂山、拉脊山3山,西段有现代山地冰川。柴达木盆地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环绕。青南高原由昆仑山脉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组成,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多雪峰和冰川。唐古拉山的各拉丹东雪峰海拨6621米,是全省最高峰。主要河流有长江上游、扎曲、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内流河有柴达木河、格尔布河、黑河、党河、疏勒河等。湖泊主要有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达布逊湖、哈拉湖等。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祁连冰川、昆仑冰塔、玛积雪峰、姐妹湖水都是著名的体育运动及旅游胜地。
❶体育组织。1953年成立青海省体育运动委员会,2000年改为青海省体育局。青海省有行业体协23个,职工、农民、老年人、伤残人及单项体协43个。农村大部分乡镇建立了文化体育工作站。
❷竞技体育。1958年青海省组建了第1支竞技体育代表队。至1994年青海省参加了历届全国运动会,在田径、自行车、射击、摔跤等5个项目的比赛中,共获金牌29枚、银牌35枚、铜牌25枚。青海省优秀运动员有:50~60年代打破女子手榴弹全国记录的卡毛吉,最早获得自由式摔跤全国冠军的严银成,获全国男女手榴弹冠军的苟存顺、扎西文毛,第1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获90米射箭第3名的韩有录,第2届全国运动会上夺得1金、2银、3铜的射箭名将刘家贵;70~90年代有5破全国女子中长跑纪录、7次获全国冠军的罗玉秀,被誉为射箭“五朵金花”的孔亚萍、曹海燕、许艳萍、杨海玲、李丁,被评为“全国最佳守门员”的赵俊华,亚洲自行车100千米团体记时赛冠军李飞,获全国男子乒乓球锦标赛单打第3名的肖战,获无线电测向全国冠军的王兰花(女),获第11届亚运会男子铁饼亚军的王道明,获全国马术锦标赛场地障碍冠军的李伟,获第25届奥运会女子团体射箭银牌的王红和女子10千米竞走铜牌的李春秀等。
❸全民健身运动。1956年后,全省企业、社会团体经常开展广播操、生产操、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爬山、射击、武术等活动。学校推行了《体育锻炼标准》,有“6.10”田径运动会和第1、2阶段的篮球、足球联赛,小学还有“6.10”乒乓球“流动杯”赛等。1993年有县级以上的竞赛活动712次,参加运动员209319人次。1994年青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112万。
❹体育设施。1993年全省有3124个体育场馆,其中体育馆1个,训练基地1处,标准体育场6个(其中2个为草坪场地),室内、外游泳池4个,灯光球场29个,各种训练房52个,各类体育场266个,足球场55个,篮球场2510个,室内、外射击场12个,其他场地185个。
❺体育科研。1984年成立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要进行青海高原训练的系统理论及方法的开发、应用和应用基础的研究。曾先后对运动软组织伤病,篮球运动结合性和综合性练习,全国高原训练、运动按摩和营养,高原训练提高女子足球运动员心肺功能水平,女子竞走运动员在海拔2366米训练前后心、肺功能变化,跳高运动员的赛前训练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青海省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青海省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简称“青”。面积72.23万km2。2000年人口516.5万。其中农业人口380.5万,非农业人口136万。辖1地区、6自治州、1地区市、2县级市、30县、7自治县。省会西宁。高原山地一般海拔2500~4500m,山地占总面积的58.9%,丘陵占1.1%,盆地河谷地占35.6%,戈壁、沙漠占4.3%。1月平均气温-10~-16℃,7月8~16℃。无霜期3~6个月。年降水量柴达木盆地仅约50mm,向东南增至400mm左右。本省东南部河流为外流区,分属长江、黄河、扎曲3大流域。西北为内流区。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583km2(一说4635km2),最深32.8m(一说28.7m)。200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63.6亿元,工业总产值233.77亿元,农业总产值56.98亿元。中国重要牧区,有天然草地面积3644.9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0.5%;大牲畜431.37万头,羊1639.5万只。耕地61.15万hm2。2000年粮食产量82.7万t,油料19.4万t,肉类20.83万t,奶类21.28万t,羊毛1.63万t,羊绒310t,牛毛绒1897t。名产有麝香、鹿茸、大黄、冬虫草等。矿物资源丰富,煤保有储量45亿t,铁矿石2.25亿t,石棉0.58亿t,盐矿3262亿t,钾盐4.41亿t。200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145.44万t,原油200万t,天然气3.91亿m3,原盐67.65万t,发电量133.78亿kW·h。交通以公路为骨干,并与铁路、航空相结合。公路通车里程18679km,铁路营业里程1100km,有兰青铁路和青藏铁路。有高等学校8所,在校学生13307人。名胜古迹有青海湖、日月山、湟中塔尔寺、西宁清真大寺等。青海省2003年总人口534万,地区生产总值390.21亿元,人均7307元。工业总产值247.9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7亿元。普通高校12所,在校学生2.61万人。青海543万人(2005年底)。

  • 陶器
  • 铜器
  • 绘画
  • 雕塑
  • 遗址
  • 建筑
☚ 竹制毛笔   陶器 ☛
青海省

青海省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介于东经89°35′-103°04′和北纬31°39′-39°19′之间,周边与新疆、甘肃、四川、西藏四省区相邻。东西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土地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称为青海省,简称“青”。
青海省全省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省内最低处海拔为1760米。境内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阿尔金山,阿尼玛卿山等数座5000米以上的山脉。青海省农牧业以日月山为界,东边为农业区,占全省面积的4%,以西为牧业区,占全省面积的96%。
青海是高原大陆性气候,春秋两季有来自戈壁的沙尘会形成扬尘天气,污染严重。特别是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在春秋两个雨季盛行大风,这里还常有飓风,因受到西部昆仑山脉的阻挡,狂风在这里改变风向,同时风速也降了下来,在这块带状地域沉积了很多的卵石和沙粒。青海冬天平均最低温度可达到-20℃,最高温度也只有-7℃,十分寒冷。去青海旅游最佳季节为夏季,也就是5月-10月;7月的青海湖边盛开有大片的油菜花,黄色的花海和一望无际的蓝色湖水,景色绝佳,湖边也是游人最好的扎营地,那时的气温不超过18℃,气候凉爽宜人。
省会西宁市居湟水中游,人口100余万,是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技、贸易、交通中心。西宁平均海拔2225米,为群山包围,依山傍水,南北二禅寺俯瞰全城,南北二川在此汇成湟水,横穿市区。西宁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地处西北高原,故称“高原古城”。西宁的夏季,气候凉爽,是最佳的旅游时节。
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青海省行政区经过多次调整,现辖西宁市、海东地区,以及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8个市、地、州,共计48个县、民族自治县和县级市。
青海省水力、盐湖、有色金属、动植物以及旅游资源在中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青海省水能总储量占全国的3.2%,居西部的第四位,西部在建的6个水电站,青海有5个,已发现的矿产资源125种,占全国的75%,居西部之首,在已探明的矿藏储量中,有50余个矿种排位西部前列。62种矿产储量潜在总值占全国的19.2%,按人平均值,居全国和西部首位。畜牧资源丰富,草场面积占全国的15.2%,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居西部首位。其他资源在西部也有很重要的位置。鱼类资源有37种,野生经济动物250多种,野生植物资源700余种。
青海的贵德长把梨、三红苹果以细脆味甜而著称,主产绵羊、牦牛、河曲马、浩门马、玉树马、黄牛、山羊、驴、骆驼、互助猪等。此外,青海省还出产各种鱼类,如青海湖裸鲤。雄鸡牌封装虫草、松鼠牌活扳手、黑天鹅牌长毛绒、康宁牌甜奶粉、茶花牌蜂蜜、三鹿牌纯毛绒、天鹅牌人造提花毯、剑鱼牌交直流手电钻以及地毯、砖铁等行销东南亚、欧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早在远古时代,青海就有人类活动,最早生息在这块土地的是中国西部古老民族——氐、羌族群。众多的古文化遗存表明,青海的开发至少已有六千年的历史。夏商时期,部分羌人逐渐定居东部地区,开始进行农耕,随着中原地区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农牧业有了一定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加。这部分羌人渐与华夏部族诸融合,成为后来的汉族。
全省共有民族34个,除汉族外,人口数较多的还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87.6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2.13%。其中藏族人口91.19万,回族人口63.88万,土族人口16.29万,撒拉族人口7.7万,蒙古族人口7.15万。青海省地处多民族杂居地区,宗教众多,主要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小乘佛教和道教等。省境内各少数民族几乎都信教。信仰藏传佛教的有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族、撒拉族、蒙古族;汉族中极少数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小乘佛教和道教。全省有塔尔寺藏语佛学院以及西宁市伊斯兰教阿訇进修班。省内各宗教重点寺院宫观有藏族寺院的广惠寺、塔尔寺、夏峻寺、瞿昙寺等,伊斯兰教的东关清真大寺、北关清真大寺,塔尔清真寺等,道教宫观的北山土楼观、南佛山道观、武当观等。

☚ 概况/地域文化   语言文字 ☛
青海省

165 青海省

简称青。位于中国西部,长江、黄河上游。省人民政府驻西宁市。面积72.36万平方公里。人口445.6万人(1990)。民族杂居,主要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萨克等。有盐、钾、煤、石油、铁、铅、铜等多种矿产。工业部门有冶金、煤炭、石油、化学、纺织等。农产品主要有春小麦、青稞、蚕豆、马铃薯、油菜籽等。主要城市有西宁、格尔木、大柴旦、冷湖等。名胜古迹有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塔尔寺、青海湖等。

☚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东关清真大寺/塔尔寺/文成公主庙/青海湖与鸟岛

☚ 鸣沙山月牙泉   东关清真大寺 ☛
青海省

青海省Qinghaisheng

简称青。位于我国西部,面积7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21万(1988年)。四周分别同甘肃、四川、西藏、新疆四省区相邻。青海为多民族地区,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萨克等10多个民族。
青海属青藏高原一部分,东北大部地区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称为“青海高原”。北部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高度多在4000米以上。祁连山东南部的湟水谷地,地形宽坦,为本省主要农业区。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海拔2600~3000米。南半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的山区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阿尼玛卿山主峰高6280米,终年积雪。我国许多大河,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都发源于本省南部山区。本省西北部属内陆区,祁连山(东段)—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是本省内外流域的分界线,也是亚洲大陆内外流域分水岭的一部分。本省较大河流有黄河、通天河(长江上游)、扎曲(澜沧江上游)、湟水、大通河等。本省湖泊众多,多为咸水湖,青海湖海拔3196米,面积4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盛产湟鱼,是本省最重要的渔业基地。由于气候干燥、内陆湖泊多聚集大量可溶性盐类,蕴藏丰富的盐类和其他化工资源。
本省属高原大陆性气候类型。气温低,日较差大,降水少而集中,降雨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日照长。东部黄河湟水谷地,年平均气温为2~9℃,无霜期100~200天,年降水量200毫米,日照长达3000小时以上,为新垦农业区。北部高山区和南部高原,温度低,降水量较多,东部一般降水在300~500毫米,发育了广阔的草原。
本省湖多、盐多、矿产多。只柴达木盆地便有大小盐湖、盐滩20多处,各种盐类矿藏达500多亿吨,全国人均合50多吨。目前正在开发的察尔汗盐湖,已探明的钾盐有1亿多吨,镁盐10几亿吨,食盐250亿吨,另外还伴生有锂、硼、铷、铯、溴、碘等元素,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钾镁盐矿床。该地区筹建的钾肥厂,是我国生产钾盐的最大企业之一。在阿尔金山北段的芒崖,有我国最大的石棉矿床,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3以上,质量优良,故有“芒棉”之称。在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的锡铁山,已发现特大型铅锌矿床,并伴生金、银、硫、砷、铟、锑、镉、锡、钼等多种矿产。此外,本省还发现有铁矿、含金石英脉和砂金、钴、云母、水晶、硅灰石等矿产。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大型内陆沉积盆地之一,具有良好的成油条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现已发现油气田20余个。青海省的丰富矿产资源,为其工农业发展赋予了极大的潜力。
青海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牧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可利用的草原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本省珍稀动物有野牦牛、白唇鹿、藏羚羊、黑颈鹤等。药用植物以虫草、贝母、大黄等较著名。牲畜以适应高寒地区的绵羊和牦牛居多,山羊和马次之,所产绵羊毛称“西宁毛”,耐磨又富弹性,为织造地毯、毛毯、长毛绒的优质原料,驰名国内外。耕作业主要分布在东北部黄河、湟水谷地,其次为柴达木盆地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区。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青稞,其次为蚕豆、豌豆和马铃薯等。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籽和甜菜。
工业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主要有冶金、石油、化肥、农业机械、水泥、毛纺等部门。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达60%以上,采掘和原材料工业又在重工业中占有较大比重。由于本省河流多属河流上源,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上游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336万千瓦,占全省的62%。龙羊峡以上河段有600多万千瓦水能资源,发电量可达255亿度;龙羊峡以下至寺沟峡河段全长276公里,可建大型电站6座,总装机容量778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94亿度,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著名“富矿”,且河谷狭窄,易于建坝,淹没损失小。已建成的龙羊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发电量60亿度下。下表为青海境内黄河梯级开发表:

青海境内黄河梯级开发表

柴达木西部为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区,开发前景较好。西宁市为最主要的加工工业中心。
兰青、青藏铁路为本省主要交通干线,兰青线东起兰州,西达西宁,在本省内长达107公里,穿过本省东北部重要工农业区;青藏线第一期工程修达格尔木市,长834公里,是我国将来内地通往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主要运输干线。格尔木市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是“半城绿树半城楼”的戈壁新城。
省会西宁市,地处本省经济最发达的东北部,濒临黄河支流湟水上游,海拔2275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高原古城,为青海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中心。人口53.7万(1988年)。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0%,是我国西北地区新兴的工业城市。除传统地方特色的毛纺、皮革等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外,新建了冶金、机械、化学、汽车、拖拉机、电力、电子、建材等现代化工业,农副产品加工、民族用品工业近年也有较大发展,所产的毛织品、地毯、毛线、皮鞋等,在全国都有一定地位。现在,西宁已成为初具规模的工业城市,城郊的湟水两岸已形成工业区。自古以来西宁是由中原农耕区通向西藏牧业区和西域的门户,是“丝绸之路”的南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驿站。现在已成为全省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中心,它是兰青铁路的终点、青藏铁路的起点,并有宁大铁路通向大通煤矿区。以西宁为中心的公路网通向本省各地和甘肃、新疆、西藏、四川等省、区。并开辟了通向北京、兰州、格尔木的民航线。
☚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青海省

青海省

清代设置的一级行政区。《清史稿·地理志二十九》:“青海:《禹贡》西戎之域。〔袤延二千余里。至京师5070里。东及北界甘肃,西界西藏,南界四川。三代属西羌。汉为张掖、武威、金城、陇西四郡之西塞外,蜀郡之北徼外,属先零、烧当等诸羌地。王莽时,置西海郡。历后汉、魏、晋,皆诸羌所居。东晋后,又为吐谷浑所据。隋平吐谷浑,置西海、河源等郡。隋末,吐谷浑复据之。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尽有其地。宋亦为吐蕃地。元为贵德州及吐蕃朵甘思等处,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明为西蕃地。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始为蒙古部酋所据〕清初,有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之裔,号顾实汗,自西北侵有其地,遣使通贡。自分部众为左右二境。左境东自西宁边外栋科尔庙,西至嘉峪关边外洮赉河,南自西宁边外博罗充克克河北岸,北至凉州边外西喇塔拉。右境东自栋科尔庙,西至噶斯池,南自松潘边外漳腊岭,北至博罗充克克河南岸。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悉众内附。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台吉札什巴图尔子罗卜藏丹津诱众犯边,大军讨平之,越岁而定。三年一贡,分三班,九年一周。置互市于西宁日月山。开拓新边,增设安西镇于布隆吉尔,辟地千余里。三年,编其部落为4,旗29,后又增置土司40。设西宁办事大臣以统辖之。广千余里,袤千余里。面积240万方里。人15万口。北极高31度45分至38度30分。京师偏西14度30分至17度。”

☚ 青州   青山州 ☛
青海省

青海省Qinghaisheng

简称青。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中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东经89°35′至103°03′,北纬31°40′至39°19′。全省地形差异显著。东北部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比较著名的有湟水谷地。西北部有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环绕的柴达木盆地;盆地南部多为湖泊、沼泽,并以盐湖为主。青海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的青南高原。有黄河、通天河(长江上游)、扎曲(澜沧江上游)、湟水、大通河及我国第一大内陆湖—青海湖。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明显。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4 000多年前的氏族文化遗址在湟水河谷发现。公元前121年,西宁以西设临羌县。王莽时设置西海郡。鲜卑族在青海东部建立南凉国。唐宋为吐蕃地,明为西蕃地。1928年设省。首府西宁市。现辖西宁市及海东地区、海北藏族、黄南藏族、海南藏族、果洛藏族、玉树藏族、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6个自治州及2县级市、30个县、7个自治县。面积72.36万平方公里,人口445.7万。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萨克等民族。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湟水谷地是本省主要农业区。农产春小麦、青稞、豌豆、油菜等。牲畜主要以藏绵羊、牦牛为主。黑紫羔皮是名贵的裘皮。我国羊毛主要产区之一。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为主要渔业基地。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白唇鹿、藏羚羊、盘羊、苏门羚、马鹿、水鹿、猕猴、雪豹、麝、藏水獭、猞猁、石貂、斑头雁、天鹅、白马鸡等珍禽异兽。有大黄、冬虫草、雪莲、贝母等药材。矿藏以池盐、石棉、钾盐、镁盐、水晶、硼砂、铅锌等储量大,品位高。还有石油、铜、铬、钴、镍、铁、芒硝、石膏、自然硫、金等,盐、石油、铅锌、硼砂是柴达木盆地的四大宝藏,形成大型综合性的世界稀有的巨大盐矿床。已建立全国最大的钾肥厂及各种采矿业企业,还有冶金、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机械、建材、轻纺、乳品加工、制革、毛纺织等工业。土特产品有长毛绒、毛毡、皮革制品、裘皮、原盐、石棉等。有兰青、青藏铁路干线贯穿省区。已初步形成以西宁为中心的公路网,绝大多数县、乡通汽车。民航可达兰州、拉萨等地。名胜古迹有东关清真大寺、塔尔寺等。境内的青海湖具有高原湖泊的辽阔、明媚、恬静的自然特征,风光优美,慕名前来的国内外游人逐年增多。

☚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青海省

青海省

简称青,省会西宁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为长江、黄河发源地。以境内有青海湖得名。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四省区毗邻。辖1地区、6自治州、1地级市、30县、7自治县、2县级市(1998年底)。青海是我国地广人稀的多民族聚居省,有汉与藏、回、土、蒙、撒拉、满、哈萨克等38个兄弟民族。青海古属雍州地。秦、汉之际为羌人游牧地。羌是我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相传商初羌人已向商朝称臣纳贡,与中原茶马互市,商末曾参与周武王伐纣的战争。周穆王曾游青海东北部。汉武帝时,进军湟水流域,筑西平亭,置临羌、破羌二县,又设“护羌校尉”,管理甘肃和青海东部诸羌事务。汉宣帝时于浩门至临羌一带戍边屯田。西汉末年,于今海晏县置西海郡,下设5县,并在河湟流域广设屯田,推进了青海的开发。东汉时于今民和县置金城郡,下设5县,后于今西宁设西平郡,辖6县,西宁渐成西北边陲重镇。公元4—6世纪,吐谷浑为直接统治青海的主体,河西走廊东段战乱频频,而使原先“丝绸之路”受阻,青海遂为东西方交通孔道之一。隋置西海、河源等郡,控制青海西部和南部地区;隋炀帝曾巡视西平,会猎拔延山,放牧于青海湖之海心山。唐初,青海东部属陇右道,改西平郡为鄯州;安史乱后,青海为吐蕃所控制。宋改鄯州为西宁州。东北部元置贵德州,清改西宁府。1929年1月青海正式建省。1950年元旦青海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青海深居内陆腹地,地形复杂,地势高耸,高差悬殊,自然环境独特。北部为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海拔一般约4000米,山地西段和中段的许多山峰均在现代雪线(海拔4400米)以上,终年冰封雪覆,十分壮丽;东段有大通河、湟水、黄河3个谷地,多为天然草场、天然林;青海湖湖滨冲积平原为较优越的农牧地。西北部柴达木盆地,有许多盐湖和大面积沼泽,矿产资源极丰富,素称“聚宝盆”。南部主要由昆仑山脉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脉等组成的青南高原,海拔4500—5000米以上,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高原东北部地势较低,黄河及其支流切割较深,形成众多利于农牧的台地谷地。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均温-5—8℃,年均降水量100—600毫米。冬季干旱,长达6个月,夏季凉爽,日照长,昼夜温差大。省内拥有国家重点名胜区青海湖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仁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瞿昙寺、马厂塬遗址、西海郡故城遗址、隆务寺、热水墓群等,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隆宝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以及坎布拉、北山等国家森林公园。近年开辟了河湟古文化遗址和少数民族风情旅游、青海湖自然风光观赏旅游、昆仑山寻古神话旅游、长江源头寻访旅游、世界屋脊探险旅游等专项旅游活动。昆仑山中,有兰巴隆国际狩猎场。倒淌河,扎陵、鄂陵高原姊妹湖,以及日月山、五峰山、阿尼玛卿山等,都是风光奇丽的游览胜处。青海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野骆驼、野牦牛、野驴、白唇鹿、白臀鹿、藏羚羊、苏门羚、马鹿、水鹿、猕猴、雪豹、麝、藏水獭、猞猁、黑鹳、褐马鸡、藏雪鸡、血雉、蓑衣鹤等,均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裸果木、冬虫夏草、大黄、羌活、雪莲、贝母等,都是名贵药材。省内公路交通发达,铁路、航空也有重大发展。

☚ 清汤牛肉面   青海 ☛

青海省

简称“青”。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72. 36万平方公里,人口434万(1988年)。省会西宁。古西戎地,汉为羌地,隋置西海、河源等郡,唐宋为吐蕃地,元东北部为贵德州,属甘肃行中书省,明为西番地,清东北部设西宁府,属甘肃省,1928年置青海省。海拔3000—5000米,唐古拉山、昆仑山、祁连山等山脉绵延境内。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属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100—600毫米。矿产主要有盐、钾、煤、石油、铁、铝、锌、铜、石棉、锂、镍、硅石等。水力资源丰富。农产春小麦、青稞、蚕豆、马铃薯、油菜籽等。牧场广阔,牲畜主要有绵羊、牦牛、犏牛、马、驴、骆驼等。“大通马”为中国著名马种。肉类、羊毛、皮革、肠衣为重要输出品。工业有冶金、煤炭、石油、化学、机械、纺织、食品等。兰青、青藏铁路和青藏、青新、甘青等公路为省内外交通干线。主要城镇有西宁、格尔木、大柴旦、冷湖等。有塔尔寺、瞿昙寺、五屯寺、文成公主庙等名胜古迹。

青海省

青海省

简称青。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著名的长江、黄河都发源于此,有“江河源头”之称。古为西戎地,汉为羌地。隋置西海、河源等郡,唐宋为吐蕃地。清代东北部属甘肃省西宁府,北为青海蒙古部,南为玉树等土司地。1928年建青海省。面积72万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0.81%,可利用草场占46.4%,林地占0.26%,水域占1.48%。其余多为目前尚难利用的石山、雪山、冰川、沙漠、戈壁、盐沼。境内群山绵延、冰峰林立、昆仑山横贯。全省人口446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8万,占全省人口的42%。省会西宁市。有3个自治州、9个县属长江流域。已发现的各类矿藏有119种,已探明储量的70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51种,氯化钾、湖盐、锂、镁、溴、石棉、硅石、石灰石等居全国之首,仅柴达木盆地一处就有盐湖25个,总储量在500亿吨以上。已探明大的油气田6个。水能、太阳能、风能也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达5亿亩,有各种牧畜2千余万头。全省铁路通车里程达1100公里;兰青、青藏两干线横贯东西,公路运输通车里程16800公里。民航通航里程4900公里。除西宁、格尔木机场外,还有国家二级机场——西宁曹家堡机场,可起降大型客机。旅游景区有“高原明镜”青海湖,“飞禽王国”鸟岛,“百里盐桥”,“唐蕃古道”,人迹罕至的“江河源头”神秘莫测的亘古冰川,著名圣地塔尔寺及誉为高原“西双版纳”的孟达自然保护区。

☚ 省(区)直辖市   西藏自治区 ☛

青海省

简称“青”。位于中国西部,黄河上游。省会西宁市。因境内青海湖而名。汉为羌地,王莽置西海郡,隋置西海、河源等郡,唐宋为吐蕃所占据。元东北部为贵德州,属甘肃行中书省,余属吐蕃、朵甘思等处宣慰使司。明正德、嘉靖年间蒙古族曾2次入据青海地区。清初蒙古厄鲁特自西北入据今青海北部,遂称青海厄鲁特。雍正年间平定罗卜藏丹津后,于甘肃省西宁府(今青海西宁)置西宁办事大臣。因管辖青海地区,故俗称青海办事大臣,辖青海厄鲁特及居于今青海省南部的玉树等49族土司。民国初改设青海办事长官,1915年改设甘边宁海镇守使,管理全部青海地区。1926年又改设青海护军使。1928年置青海省,划甘肃省西宁等7县归属青海省,治所在今西宁市。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