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农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农说》Agronomic Theory on Rice Culti-vation明代以阴阳说为基础,以江苏水稻生产为对象,论述农业生产技术原理的地方性农书。作者马一龙,字负图,号孟河,江苏溧阳人。嘉靖丁未(1547年)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他辞官回乡后担忧“农不知道,知道者又不屑明农,故天下昧昧,不务此业而他图”。遂亲自务农,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写成《农说》,以使务农者懂得耕种的技术和原理。 《农说》《广百川学海》书影 《农说》On Farming明代农书。马一龙撰。一龙字负图,号孟河,江苏溧阳人。曾任国子监司业,后辞官回乡务农。他认为农民种田富有哲理,这些哲理又超出农业的范围,但农民不会讲哲理,懂哲理的人又不屑深明农事,故著本书。约成书于嘉靖年间(1522~1566)。书中用《周易》中阴阳对立统一的学说,兼以古代的中医理论和自然科学知识阐述和解释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本书虽以江南水稻地区为背景,但其理论并不只限于这个地区。全书有1万余字,内容与文字都很深奥,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内容,和以天、地、人、物四者结合的有机论自然观。 农说一卷。明马一龙 (1490—1562)撰。马一龙,字负图,一字应图,号孟河,溧阳 (今江苏溧阳)人。嘉靖二十六年 (1547)中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马一龙辞官后,亲自从事农业生产,痛感农夫不会讲哲理,而那些深懂哲理的人又不屑讲农事,便下定决心自己著书立说,最后写下 《农说》一书。《农说》篇幅不长,内容主要讲述耕作理论。作者常常借题发挥,似乎隐含某些讥讽之意。文辞深奥之处,作者不得不自己加注。书中虽有诸多难懂之处,但作为论述农耕理论的专门著作,它的出现实属难得。《农说》 除被列入《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存目之中外,还有 《居家必备》、《广百川学海》、《说郛续》、《二十二子全书》、《五十万卷楼旧藏》、《丛书集成》本等。 农说 《农说》书名。明马一龙著。一龙, 江苏溧阳人, 嘉靖进士, 官至国子监司业。自称辞官归家, 亲事耕作。撰写本书的目的在于劝农。该书主要是从理性认识上总结分析水稻的耕作技术。自整地、施肥到收获、留种一系列技术措施之中, 着重分析了深耕细耘与根系发育、因土施肥与增进地力, 栽培疏密与土壤肥瘠、及时中耕与清除杂草、选留良种与提高产量等等之间的关系。作者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来分析说明耕作技术原理, 提出 “知其所宜, 用其不可弃;知其所宜, 避其不可为, 力足以胜天”的观点, 是国内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 救荒本草 种树书 ☛ 农说书名。农学著述。明代回族学者※马一龙撰。本书为作者考察农耕,与探讨耕作理论之作。以哲学论农,为古代农业文献所罕见。惟论证多用旧理学家之说,虽文字深奥,然言简意赅。有《宝颜堂秘笈》、《广百川学海》、《二十二子全书》、《丛书集成》等版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