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蜜蜂毒性toxicity of pesticides to bee农药对蜜蜂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用LD50或LC50表示。农药对蜜蜂的毒性试验,是农药登记与指导农药安全使用时必备的资料。 毒性试验 分准备和试验两个阶段。 准备阶段 包括准备供试生物、器具、环境条件、农药配制和预备试验等。❶试验蜂种:通常选用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成年工蜂,也有人同时采用蜜蜂和野蜂。试验前蜜蜂需饥饿1~2小时。 ❷试验器具:贮蜂笼,试验笼,“田”字形点滴框,塑料纱网袋,微量注射器,培养皿,小烧杯等。 ❸环境条件:试验蜂宜饲养在32~35℃,相对湿度70~80%的微光条件下。 ❹供试农药:按农药的理化性质和试验要求,用蒸馏水或丙酮稀释成所需浓度。 ❺预备试验:参照类似化合物的毒性,估算3~4个剂量组,进行预试,确定LD50的大致范围后,按一定级差配制5~7个处理浓度,进行正式试验,并设重复及相应的溶剂和空白对照。 试验阶段 农药对蜜蜂的危害途径有三种:一是农药喷洒到作物上后,药剂对蜜蜂有直接触杀作用;二是蜜蜂摄入受污染的花粉后产生胃毒作用;三是某些挥发性农药经蜜蜂的气门吸入产生熏杀作用。因此,试验按接触、摄入和熏蒸三种方法分别进行。但由于蜜蜂对某些农药有呕吐、拒食或回避现象,试验中实际摄入量较难控制,容易造成实验误差。触杀试验具有药量控制准确、操作简便易行、可比性强等优点。所以对农药进行安全性评价时,常以触杀毒性为依据。 触杀试验 用微量注射器于蜜蜂前胸背板处,分别点滴等量规定浓度(用丙酮稀释)药液。试验时,有的采用冷冻或药物(乙醚或CO2)麻醉法(蜜蜂死亡率必须小于10%);有的采用塑料纱网夹蜂法,即将蜜蜂从贮蜂笼随机移入塑料纱网袋中,每次16~20只;网袋轻轻拉紧后,用图钉固定于“田”字形框架上,使每个小方格中分布4~5只。由于蜜蜂夹于两层塑料纱网之间,因此较为固定,便于操作,且因蜜蜂处于正常清醒状态,有利于提高试验效果。微量注射器通过纱网孔点滴药液。滴毕,蜜蜂立即转移入试验笼中,每笼(组)30~40只。用脱脂棉喂给适量的蜜和水。观察记录24、48小时的死亡率,用寇氏法统计求出LD50(微克/蜂)。(见彩图112) 触杀试验的另一种方法,即模拟实际施用情况,将一定级差的药液(粉粒)定量喷洒于蜂身,同法求出LC50值。 胃毒试验 将药液:蜂蜜=2:1 (V/V)混匀,配制成一定级差的药蜜混合液,浸于脱脂棉中,装在5毫升小烧杯内,杯口向下倒置于试验笼上面的纱网上,通过网眼供蜜蜂摄取,每笼(组)30只。喂毒24小时后改喂无毒蜜和水。观察记录24、48小时蜜蜂的死亡率,同法统计求出LC50(毫克/千克)。 熏蒸试验 挥发性农药可做熏蒸毒性试验。培养皿内置等量一定级差浓度的药液,上面搁置试验笼,每笼(组)30只蜜蜂,正常喂饲蜜和水。观察记录24小时蜜蜂中毒死亡情况,统计求出LC50(毫克/升)。 毒性评价 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农药对蜜蜂的接触毒性LD50值>10微克/蜂,或按田间推荐用药量的2倍直接喷施,蜜蜂死亡率<10%者,列为对蜜蜂无危害的安全农药。阿特金斯(E.L.LaurenceAtkins)等将农药对蜜蜂毒性划为3个等级:LD50(微克/蜂)值0.01~1.99为高毒;2.0~10.99为中毒;≥11为低毒。LD50<10微克/蜂的农药,须进一步做田间毒性试验。高毒农药在喷药后数天内蜜蜂都不能接触;中毒类农药对蜜蜂无明显危害,但亦应避免直接接触;低毒类农药按规定方法施用时,对蜜蜂无危害性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