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能源单项建设试点县pilot county for single rural energy project以某项农村能源建设为单一内容,进行较大规模试验示范的县。 发展概况 中国农村地区能源供应长期不足,用能设备陈旧落后,使农村用能严重短缺。在国家制定的“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农村能源方针指导下,国家有关部门在20世纪80年代中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农村能源单项建设试点县,农业部在1983年至1989年先后在一些有代表性的县,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政策、措施,设置机构、建立相应产业及服务体系,优先研究和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开发利用当地农村能源资源,推广某项节能技术以缓解农村能源的严重短缺。先是有684个县进行改灶节柴试点,1984年开始又在全国安排了5批共110个沼气建设重点县、4个太阳灶推广试点县和18个被动式太阳房试点县。1983年水利电力部在全国小水力资源较丰富地区,选定了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到1990年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林业部从1985年开始在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西、河南等21个省、市、自治区先后组织了5批共45个营造薪炭林试点县,到1988年底已营造薪炭林3.67万公顷。通过上述各种类型的试点示范,总结了经验,推动了全国农村能源的建设和发展。 建设内容 按四种类型进行试点。 改灶节柴试点县 各试点县根据燃料种类和炊具特点、结合当地农民生活习惯在传统灶的基础上引进外地先进技术,研制高效、方便、实用和经济的炉灶,使其成为该县推广使用的主要灶型。有些试点县在完成了改灶任务后,逐步使建灶工艺向模具化、规范化、标准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形成产业及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县将进一步发展高效灶型的研究和与之相适应的灶具改进工作。评价和验收的条件是:❶有专职的技术队伍和技术培训力量; ❷有适合于本县的节柴灶灶型; ❸改灶农户数达到全县总农户数的90%以上; ❹单体灶升温段热效率在20%以上,连炕灶升温段热效率在14%以上,有明显的节柴效果; ❺有巩固和发展改灶节柴成果的措施和具体政策。 农村电气化试点县 中国实现农村电气化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以大电网供电为主;另一条是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发展小水电。农村实现电气化的标准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初级阶段,在1990年要建成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全县有90%以上的家庭用上电,每户每年平均生活用电量达到200千瓦时以上,每人每年平均用电量在200千瓦时以上(包括生产用电)。第二阶段是实现农村基本电气化,全县有95%以上的家庭用上电,人均年用电量达到400千瓦时以上,基本满足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电的需要。第三阶段是实现农村电气化,达到本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即人均年用电量1000千瓦时以上。 营造薪炭林试点县 选择有代表性的缺柴县,制定在宜林的荒山、荒地上发展薪炭林,选用优良的薪炭林树种。明确以生产燃料为主,发展薪炭林资源,提供开发和经营薪炭林的经验,作好试点规划,以点带面推动全县营造薪炭林工作的开展。验收标准是:完成造林计划,植树保持率在90%以上;推广薪炭林营造技术,平均年公顷产薪材达到表1的指标。 表1 年公顷产薪材指标(自然干柴,吨/公顷·年) 区域 产柴量 采伐期 | 黄河以北 | 黄河- 长江地区 | 长江以南 地 区 | 北方 | 北方干旱、半 干旱地区 | 第一次 第二次 | 4.5 9 | 2.25 4.5 | 6 12 | 7.5 12 |
沼气建设试点县 利用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提供民用生活燃料。主要有两种形式:❶推广户用沼气池; ❷在有足够发酵原料的地方,建设沼气站集中供气,主要是在酒厂、豆制品厂、禽畜场和居住较集中的村镇和城关附近。有些试点县,户用沼气池不仅用于提供沼气,还开展综合利用,并与环境保护密切结合。验收标准是: ❶建立健全推广服务体系; ❷保证工程质量,建池合格率不低于98%,使用率不低于90%,管路、灯具、灶具等的安装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❸建池数量达到6000~8000个,其中三结合沼气池(即厕所、猪圈、沼气池连通建筑)不少于新建池数的50%; ❹沼气池产气量要满足表2规定指标。表2 户用沼气池产气量标准 区 域 | 长江以南 地 区 | 长江、 黄河地区 | 黄河以北 地 区 | 北方高寒 地 区 | 正常使用月数(月) 年产气量(立方米) | ≥10 ≥300 | ≥8 ≥240 | ≥6 ≥180 | ≥4 ≥120 |
集中供气站的验收标准是: ❶有充足的发酵原料; ❷有完整的沼气站和配套的供气设备、控制仪表和技术资料与图纸; ❸保证产气量,达到常年产气并保证规定的户数用气; ❹做到科学管理,包括正常运行、维护,以及收费制度等。 试点建设方法 主要包括: ❶主管部门与各试点县签定试点任务的合同书; ❷试点县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负责制订规划并组织实施; ❸因地制宜地作好能源设备的选型; ❹举办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班,培训专业队伍; ❺制订具体的政策措施以调动地方、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和保证试点工作的进展,如建设小水电站要贯彻“以电养电”、“大、中、小并举”、“鼓励季节性用电,提高小水电效益”等方针,发展薪炭林要执行“谁种谁受益”的原则等; ❻保证物资供应; ❼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强调以用户自筹为主; ❽制定严格的验收标准,保证试点工作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