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村卫生建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村卫生建设

农村卫生建设

农村卫生建设是指在农村卫生工作中,需要有计划进行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包括机构建设、队伍建设、技术建设及基本建设等。这关系到农村卫生的全局和发展,需要认真做好。
卫生机构建设 机构建设是组织保证。有了机构,才有队伍,才可能开展各项卫生工作。农村卫生机构的设置原则是:
❶要方便群众,有利于取得就近、优质、廉价的卫生服务。
❷统筹安排,分级分工,形成网络,以利于上下协调,互相配合,完成各项任务。
❸基层(乡)机构要与行政区划相一致,以便在党政领导下,开展群众卫生工作,亦可与经济组织(大队、联合公司等)相结合,以利于配合生产开展卫生工作。
❹要保持机构精干和相对稳定,以便于提高效率和建设发展。应根据人口的密度和动态状况,经济基础和文化水平,服务范围和交通条件,居民发病、就诊和住院情况,医学科学的发展等情况,来确定农村卫生机构的多少、大小、规模、编制和发展远景。
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网 从行政体制上看,全县卫生机构可分为县、乡(社)、村(队)三级。县级机构是全县技术指导中心,要作为建设的重点。乡(社)级机构即农村卫生院,是农村卫生工作的枢纽,起到承上启下和本地区卫生技术中心的作用。村(队)卫生室(站)是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担负着大量繁重的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实践证明应该加强,不应削弱。从机构性质上看,卫生机构可分行政组织、业务组织和群众组织三种。行政组织起领导、布置、督促、检查卫生工作的作用; 业务组织负责具体医疗卫生任务;群众组织主要做好群众卫生工作,三者缺一不可。从业务分工上看,农村卫生机构可分为医疗预防、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各成体系、密切协作的三个系统。从经济性质上看,农村卫生机构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开业三种性质。中国县级机构均为全民所有制,农村卫生院1/3为全民,2/3为集体,村(队)一级均为集体。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主要形式,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分配,民主管理,国家和地方给以适当的补助。
中国农村卫生机构,1949年为1,460个,到1982年,县医院2,363所,病床34万张,农村卫生院55,496所,病床75万张。农村医院病床1949年20,133张,占全国病床总数的25%,1982年1,221,420张,占全国病床总数的59%,说明中国农村卫生机构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
卫生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适合农村需要的农村卫生队伍,是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很少,而且大多数集中在少数城市和沿海地区,广大农村普遍缺医少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❶充分发挥原有医务人员的作用。解放初期农村的主要卫生力量是个体开业的中医中药人员,他们由个体开业转入到联合诊所,最后到卫生院,承担了农村中大量防病治病和群众卫生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受群众的欢迎。
❷积极发展医学教育事业,培训输送各类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中国高等医学院校1949~1982年共毕业学生441,142人,中等卫生学校共毕业学生1,017,824人,其中40%~50%分配到农村。县、社两级的各种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绝大部分是解放以后培养的。农村卫生院的骨干力量,大多数是五十年代培养的中级医士,他们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热爱、安心农村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❸大量就地培养农村基层需要的初级卫生人员。这支队伍大体上经历由卫生员、保健员到半农半医,到赤脚医生,再到乡村医生的一个成长过程。1982年全国有赤脚医生1,348,784人,接生员549,659人,生产队卫生员1,647,825人,已成为搞好农村卫生工作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这支队伍,是从群众中选拔出来的热爱卫生工作,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积极分子,经过初期训练后,承担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以后再经有计划的复训,逐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这样的卫生人员,培养起来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基层卫生人员不足的问题,而且他们来自当地,工作和生活在群众之中,服务报酬不高,能解决大量防病治病的实际问题。群众反映,这样的医生养得起,用得着,留得住,就近就医,十分方便。
❹组织城市医务人员分期分批到农村巡回医疗,指导培训基层医务人员。
农村卫生队伍要注意专业结构的合理组合。要做好行政管理和业务技术两支队伍的建设。行政管理队伍指各单位的领导人员,应当是德才兼备、懂业务、会管理、能团结同志搞好本单位工作的骨干力量。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单位部门的进展程度,对卫生事业起着推动和保证作用,应当有计划地给以培训、输送和提高。业务技术队伍,要注意中医与西医、预防与治疗、临床与医技科室间的合理比例。农村三级机构的技术队伍也应区别要求。县级机构的分科、分工应细一点,科室设置全一点,保证专业质量,以发挥技术指导中心作用。农村卫生院规模较小,技术人员要一专多能,防治结合才能完成任务。村(队)卫生室(站)的初级卫生人员则应是多面手,才能开展全部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各级各类人员的编制,应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量来确定。
做好农村卫生队伍的稳定和提高工作。对他们给以信任、支持和关怀,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使能学有所用。要有计划地给以培养、进修和提高,及时做好晋级、晋升工作,在住房、饮食、子女升学、就业等方面给以合理的照顾,这样才能形成一支热爱工作、安心农村、高质量、高水平的宏大农村卫生队伍。
房屋设备建设 房屋设备建设是开展农村卫生工作的物质基础,应当根据各级机构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妥善解决。中国县级机构由政府统一拨款建设,乡(社)一级机构,由政府、乡(社)、自筹三个方面协同解决。华侨较为集中的县、社,也有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资助兴建的。村(队)机构主要由集体的公益金中解决。
农村各级卫生机构的房屋建设,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❶每个县应当有一个三级机构的设置规划,包括布局、规模、任务、体制、编制等基本内容,以作为房屋建设的依据。
❷房屋建设也要有一个规划,内容包括工作用房和生活用房的分配面积、地点选择、分区布局、绿化地带、交通条件,并根据国家、地方、部门及单位自筹四方投资的原则和可能,安排分期实施规划。
❸卫生部门与基建部门,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基建标准方案,供各地建设时参考。
医疗卫生设备的建设 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❶根据三级机构的不同性质、任务、要求和不同地区的类型、规模、特点来制订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标准,作为配备设备的依据。
❷要妥善解决设备经费的来源。根据国家、地方、部门和单位的投资可能,制订出分期添置、补充和更新设备的规划,按照从常用到少用,小件到大件,低级到高级的精神,逐步解决。一些贵重仪器,可在全县范围内设置检验中心,以提高检查质量和仪器利用率。
❸要加强使用设备的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在新设备添置以前,就应该培训技术力量,使设备能得到经常、及时、合理地使用、维护和修理。全县范围内可设置仪器设备的修配机构。
业务技术建设 要把农村卫生队伍培养成为业务技术水平较高,能适应农村需要的有用人才,除了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以外,还需要在经常的业务技术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合理措施。
(1)建立和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 要根据医学科学的客观规律,通过实践,从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出一套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以保证业务技术质量,又能使工作运转正常。经过一段实践,如情况有所变化或有了新的经验,还可以修改、完善。有一些新的工作,经过重复实践后,可以形成新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不能任意增添、减少或停止使用。要建立检查、考核、评比的办法,并根据执行好坏,给以明确的赏罚,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农村医疗卫生部门常用的规章制度,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❶合理的工作制度。各级各类和各个部门都应当有一套有利于保证和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的制度,例如查对制度、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手术审批制度、门急诊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等。
❷技术操作常规。医疗、卫生、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是医务人员进行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方法、步骤和质量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❸“工作程序表”。把各级各类人员的经常工作,科学地安排在工作程序表中,可以保证各个科室、专业、班组之间的工作,互相衔接、协调,运转正常。
(2) 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经过30多年的农村卫生建设,已经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具备了开展科研工作的主客观条件。农村科研的选题,可以考虑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治疗、抢救和预防等课题; 国内外先进技术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应用的课题;在医疗、预防实践中发现的新苗头; 加强科学管理的课题等。在农村卫生科研中要注意发挥城市有关部门的支援和指导作用。可以县级机构为核心,有计划地组织社、队协作参加。要处理好科研工作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尊重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给以必要的表彰和奖励。
(3) 加强科技情报工作,及时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不断地提高工作水平: 农村卫生机构中都要建立图书室、病案室和资料室,收集供应图书、报刊资料,发挥科技资料的作用。医院统计工作要为科技情报服务,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为分析、研究、改进、提高医疗卫生工作提供依据。可组织开展学术活动,介绍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开扩思路,接受新鲜事物。
(4) 做好在职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 农村卫生队伍要从上到下逐级提高,逐级带领,发挥各级机构的业务指导作用。培训提高的主要方式有:举办各种专业进修班,以解决缺门和薄弱环节;逐级组织进修,着重解决技术骨干的提高;指派技术力量下去指导、会诊、病例讨论,解决手术疑难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等。
卫生基本建设 卫生基本建设主要是做好“两管”、“五改”工作。“两管”指管水、管粪,“五改”指改造水井、厕所、畜圈、炉灶和环境,主要抓好供水卫生和粪便管理两项。农村供水卫生的主要方式是井水和简易自来水,可根据不同地区条件采用室外井、室内井、灶边井、手压泵井等多种形式。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简易自来水在小集镇和农民居住区中正在逐步增加和扩大,将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粪便管理的目的是使粪便无害化,又能增加肥效。中国北方地区多采用沤肥、堆肥等发酵方式,南方地区多采用沉卵发酵式。近年来结合能源利用,开展了简易沼气池的修建,既可满足粪便发酵无害处理,又能产生沼气,利用能源,已经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很有发展前途。其它措施如因地制宜地改良水井,修建井台和防护设施; 改良厕所,防止苍蝇和环境污染; 改良畜圈,开展卫生饲养; 改良炉灶,做好家庭卫生; 改良环境,建立清洁农村,绿化居民区等,均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欢迎,为增进人民健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农村卫生工作   农村卫生院 ☛
000142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5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