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农垦经济学研究国营农(牧)场生产经营活动规律的科学。 国营农(牧)垦殖场是全民所有制的农业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土地、机器、农具、役畜、种畜及生产建筑物等生产资料属国家所有,生产和产品的支配都必须服从国家计划和国家的有关规定。 我国于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开垦荒地,始建农业公营经济。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后方部队在东北地区垦荒,正式创办国营农(牧)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接收了为数不多的官办农场,主要还是通过垦荒生产,使全民所有制农牧业经济逐步发展壮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天然橡胶和其他农畜产品。地处边疆、沿海的农(牧)场,屯垦戍边,为保卫边疆,繁荣边疆经济,增强民族团结,作出了很大贡献。 农垦经济学以国营农(牧)场垦荒建场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作为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对象,一方面,是研究国营农(牧)场生产关系发展运动的规律,以调动人们在生产中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另一方面,是研究国营农(牧)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运动及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织和开发利用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如何使国营农(牧) 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问题。 农垦经济学的具体内容是围绕如何完善生产关系和合理组织生产力而展开的。首先,阐述我国农垦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的基本经验,研究农垦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生产结构、经营形式及管理体制。其次,研究各生产要素在农垦企业的各生产部门和在再生产的各环节中组合、利用及经济效果的评价。再次,研究在生产过程终了之后,农垦企业的产品分配,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农垦经济学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的。其具体任务是: 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农业经济建立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总结社会主义农垦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发展马列主义的理论;研究我国农垦经济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经济理论上为党和国家制定发展农垦经济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搞好我国农垦经济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农垦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科学,它以政治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农业经济学研究农业部门的经济问题,农垦经济学则研究农业部门中全民所有制农垦企业的经济问题。它和国营农场经营管理学虽然都是以国营农(牧)场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研究领域的,但是国营农场经营管理学主要是研究生产力的合理组织,有较强的业务性; 而农垦经济学则主要从国营农场生产关系的运动和发展这个角度来研究对生产力的组织和利用。 农垦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建国以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农垦经济。近几年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有关院校正着手编写教材。 长期以来,由于对国营农场的全民所有制缺乏全面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因而农垦经济学的内容也有待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 阅读书目: 《Theory of theLocation of Industries》A. Weber,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 1929;《The Economics ofLocation》 A. Losch,Yale Uni-versity Press,New Haven,1954;《Bahaviour and Location Foun-dations for a Geographic andDynamic Location Theory》AllunPred,Part 1,Land Studies inGeography,Series B,1967. 〔参〕 生产布局学 工业布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