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成本cos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支出费用的总和。农产品成本是一个价值范畴, 是适应农产品商品交换活动中必须进行经济核算的要求而产生的。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价值与劳动者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只计算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化劳动的价值, 不计入劳动者必要劳动价值的生产成本, 是不完全的生产成本。在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价值与劳动者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农产品的销售成本。生产成本加上销售成本, 是商品农产品的总成本。 成本的范围 按照农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 只包括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经济核算的要求, 农业生产经营者必须把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支出全面地反映出来, 并能用自己的销售收入补偿支出而且有盈余, 从而使得实践中的成本与成本的理论概念略有出入。在社会主义社会, 农产品成本不仅包括农产品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还包括贷款利息、按规定计入成本的职工培训经费、不可避免的损失费用等, 即包括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价值的一部分。在资本主义社会, 农产品成本不仅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消耗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还包括属于剩余价值转化形态的资本主义地租、银行贷款利息等。 农业中的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特点, 因而在产品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项目不尽相同。农产品成本的范围, 要依据农业各部门的具体特点分别确定。一般地说, 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以下费用项目:人工费、种子(种苗、种畜)费、肥料(饲料)费、农药(兽药)费、畜力作业费、机械作业费、排灌作业费、农业共同费(小农具的购置与修理、小型农田基本建设等费用)、管理费、其他费用(贷款利息、按规定计入成本的职工培训费、不可避免的损失费用等)。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包括农产品的初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所支出的人工费用与物质费用。农产品成本的开支范围,在资本主义社会,一般由各资本主义企业独自决定;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则由国家作出统一的规定。社会主义农业企业按照统一规定,凡应计入成本的开支,必须如实地计入成本,以保证成本的完全性;凡不应计入成本的开支,如基本建设开支、设备更新改造开支、集体福利开支、可以避免而未能避免的损失费用等,都不应计入成本,以确保成本的准确性。 成本的分类 根据对农产品成本进行管理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便形成多种农产品成本形式。农产品成本按所计算的产品范围,分为单项农产品成本、类别农产品成本和部门农产品成本。单项农产品成本,例如水稻成本、生猪成本等。类别农产品成本是以归属于同一类别的多种农产品为对象而计算的成本,如油料作物成本、饲料作物成本。部门农产品成本是以广义农业中的各个部门为对象而计算的成本,如种植业成本、畜牧业成本等。由于农业的产品一般都有主产品和副产品两个部分, 因而按产品范围计算的农产品成本,又都可以区分为主产品成本和副产品成本。农产品成本按其与产品量的关系,分为农产品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前者是某项或某类农产品成本费用的总和,后者是总成本除以产量所得的商。农产品成本按其与用地面积的关系,分为公顷(或亩)成本等。按农业生产用地面积计算,有单位耕地面积生产成本与单位播种面积生产成本之分。农产品成本按其开支项目进行归类,便形成各种作业成本,如机耕作业成本、排灌作业成本、运输作业成本、加工作业成本、维修作业成本等。在农作物栽培业中,为了便于对不同的轮作形式和不同的作物组合形式进行分析与对比,不仅要计算一个年度内的各种产品生产成本和单位面积生产成本,而且要计算一个轮作周期内的各种产品生产成本和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农产品成本按所计算的时间和目的,分为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和预计成本。计划成本是在计划期开始时,依据该计划期内各项成本费用的计划定额和农产品计划产量等指标而计算的成本。它是计划期内应该控制的成本水平。如标准成本、目标成本、估计成本等,均属于计划成本。实际成本是在计划期末,依据实际支出的成本费用和实际收获与销售的产品数量而计算的成本。预计成本是在生产、销售进行过程中,依据预计的和已有的部分资料而计算出的成本。它是对计划期末成本水平的预测。农产品成本按其核算主体划分,有单位成本和社会成本两类。单位成本即个别成本,是个别单位生产和销售某一种或某一类农产品的成本;社会成本是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生产和销售某一种或某一类农产品的平均成本。农产品的社会成本一般是按以劣等土地上的一般耗费水平和生产水平计算的产品成本。在中国,由于幅员辽阔,地区间的差异很大,因而不仅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计算社会成本,而且需要在一定范围的经济区内计算社会成本。为了使农产品成本发挥作为经营决策服务的作用,还要计算差额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差额成本是指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成本方案的预计成本之间的差额,用以判断和比较不同成本方案的经济效果。边际成本是每多生产、销售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用以判断和比较不同生产、销售量的经济效果。机会成本是根据机会采取一种方案而放弃另一种方案的成本。它是在选择最优方案时,将失去的机会能产生的效果也考虑进去,把已放弃的次优方案可能获得的收益看作是被选用的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差额成本、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只能作为经营决策的工具被采用,而不能将其数额计入实际成本之中。 计算成本的作用 ❶是计算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消耗及其补偿的尺度。只有从实物形式上正确计算并补偿已经消耗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从价值形式上正确计算并补偿已经消耗的资金,才能保证再生产的不断进行。 ❷是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经营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农产品成本是衡量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工作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它能具体地表现经营决策的优劣,全面地反映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物资消耗的多少、设备利用的好坏、技术措施经济效果的大小。 ❸为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和管理农业经济服务,为国家制定农产品价格、确定农业区划与布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各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农产品成本进行考核与对比,推动后进单位学习和赶超先进单位,以促进全社会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农产品成本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具有不稳定性。不同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环境会对农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活劳动、物化劳动的消耗量及其经济效果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而使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和同一单位不同年度的农产品成本显现出高低不一,甚至相差悬殊的状况。因此,在认识农产品成本的意义、利用农产品成本的作用时,应考察和研究各种客观因素对农产品成本的影响。 农产品成本是指生产每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它是衡量一个农业企业经济活动成果的重要指标。农产品成本相当于农产品价值中的物化劳动的价值(C)和农业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 的货币表现。农产品成本一般分为个别成本和社会成本两种,前者反映各个农业生产单位的实际成本;后者反映一个经济区的社会平均成本。 在我国,农作物的产品成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种子、肥料、饲料、农药、燃料、水电费、机耕费和低值易耗品等; (2)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3)劳动者的报酬;(4)生产管理费用,包括办公费、差旅费、借款的利息支出等。目前我国集体所有制农业生产单位的成本核算,大多只核算当年的生产费,不包括劳动报酬和折旧费,是一种不完全成本。 正确计算农产品成本和加强成本核算,能有效地改善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到增产增收,也是国家制定农产品价格和组织领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农产品成本 农产品成本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的总额。有个别成本和社会成本两种。农产品个别成本是指各农业生产单位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总额。农产品社会成本是指生产单位农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消耗总额。它是将农产品的个别成本加以平均求得。农产品成本包括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两部分。 ☚ 农业资金 农产品生产成本 ☛ 农产品成本 农产品成本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的总额。有个别成本和社会成本两种。农产品个别成本是指各农业生产单位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总额。农产品社会成本是指生产单位农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消耗总额。它是将农产品的个别成本加以平均求得。农产品成本包括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两部分。物质费用又分为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直接生产费用是指可以直接计入作物成本的费用支出,如种籽费、肥料费、农药费、畜力费、机耕费、排灌费等; 间接生产费用是指与各种农作物生产有关,要经过分摊后才能计入成本的费用,如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小农具购置和维修费、农田基本建设费、销售费、管理费等。人工费用又分为直接生产用工和间接生产用工两部分。前者是指各种农作物生产直接耗用的人工,如翻耕用工、施肥用工、排灌用工、田间管理用工、收获用工等;后者是指与各种农作物生产有关,要经过分摊才能计入成本的共同用工,如积肥用工、农田基本建设用工、经营管理用工等。用工要按照用工数乘工价计算为人工费用。根据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可以计算单位农产品成本指标。其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1) 根据某种农产品生产的总成本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2) 根据某种农产品生产的每亩成本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的主产品应摊成本比例,一般可用主产品产值占主副产品产值的百分比计算。 ☚ 农户全年总支出 农产品生产成本调查 ☛ 00006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