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综合考察comprehensive survey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对一国或某一地区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的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它由有关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等多种学科工作者参加,分工协作,从不同方面共同对考察地区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与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综合评价,提出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案(简称“开发方案”)或建议,为制订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过程 开展资源综合考察最早的国家是美国和苏联。美国地理协会在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先后组织了几十个综合考察队, 对中美洲、南美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资源综合考察。美国农业部在20世纪50年代对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等地的水、土资源进行综合考察,先后参加综合考察与研究的有3万多人。俄国在19世纪后期, 对土地、水资源进行过较多的综合考察研究。1915年成立了自然生产力委员会。十月革命后, 苏联生产力研究委员会先后有计划地组织了几十个大中型综合考察队, 对全国自然资源进行了广泛、系统与深入的综合考察研究。50年代中期以后, 逐步转向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以及远期自然资源对国民经济的保证程度、资源综合利用等的考察研究。澳大利亚在1946年也开始对土地资源等进行连续、系统的综合考察。以色列对尼格夫荒漠成功开发前的综合考察也为世人瞩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0年成立了自然资源研究与调查处, 并资助与组织一系列国际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研究, 如资助对亚洲季风区与赤道区的综合考察等。 在中国,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 开始于1951年政务院组织的西藏工作队。此后是对海南岛、雷州半岛、广西、云南等几个地区的临时性的农业专题考察队。1956年, 随着《全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 成立了几个大型综合考察队。为了承担规划中有关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的组织、协调与综合研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方案的任务, 中国科学院还成立了综合考察委员会(1978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从此, 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农业资源进行全面综合考察工作。据统计, 到1985年该委员会组织的地区性、专题性与学科性的农业资源综合考察队就有30多个,参加的单位有850多个, 参加的学科与专业近百个, 考察地区涉及全国27个省、自治区。 任务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大体有三种类别: ❶特定地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与农业发展的综合考察; ❷特定资源及自然改造的专题性农业综合考察; ❸资料稀少地区积累科学资料的农业综合考察。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农业资源综合考察, 其基本任务都是摸清农业资源与条件, 进行全面系统分析, 制定资源开发和农业发展方向与布局等。 内容 ❶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条件; ❷农业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适宜性及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 ❸农业生产现状以及农业发展方向、任务与布局; ❹农业发展途径与措施; ❺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其对人口与经济发展保证程度的预测。 基本方法 ❶点面结合, 以点带面。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的地域一般比较辽阔, 资源与条件复杂, 农业生产类型多样。要在较短的时间内, 完成较大地区的考察, 需要到有关部门进行访问与全面搜集资料, 了解考察地区的经济概况与农业现状, 对不同类型的农业区选择有代表性的点, 进行系统、深入的典型调查。 ❷综合研究。从全局出发, 进行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分析与对比的研究,选择最佳开发方案。要求各学科与各专业都围绕制定最佳的开发方案这一中心任务,从不同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汇总各种建议的基础上, 进行综合研究。 ❸地图法与新技术。直观性、时空性与对比性是地图法的最大优点,为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的各个学科与专业普遍采用。一般是先把考察研究内容定性化与定量化, 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然后把有关定性或定量指标在适当比例尺的空白地图上, 做成各种图件。包括反映各种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图, 各种农业资源及其评价的图, 各种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合理开发利用远景图, 农业生产现状图,农业发展远景布局、途径与措施图等。资源综合考察研究运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有遥感卫片制图、电子计算机、系统分析法等。采用这些新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 明显缩短考察研究周期, 提高考察研究成果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