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Prussian pattern of agricultural capitalisticdevelopment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类型。在基本保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逐步实现农业资本主义化的改良道路,以19世纪德国普鲁士地区最为典型,故列宁称之为“普鲁士式道路”(《列宁全集》13卷219页)。其特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贵族地主阶级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迫使农民以赎买或割地方式得以解除部分封建义务;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下,领主庄园演化为资本主义大农场,封建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雇佣半农奴式经营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成领主农场制。从农民经济中分化出少数富农,而广大农民则遭受地主和富农的双重剥削。由于保存了较多的封建残余,不仅使农民忍受着沉重的剥削,农业生产的发展也较为缓慢。除德国普鲁士地区外,革命前的俄国及东欧一些国家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基本上也是走着这一条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