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经济学agroecological econo-mics研究农业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生态系统之间实现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是现代农业生态科学与农业经济科学相互融合而产生的新型边缘学科。50年代以来, 世界人口增长、环境污染、食物问题、资源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K. Bowlding)于60年代提出建立生态经济学; 1972年英国生态学家戈德史密斯(E.Goldsmith)发表了《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学》的论文。同一时期, 由多国著名学者组成的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在其研究报告中, 提出了生态学应成为扩大的经济学的基础的见解;苏联出版了《生态经济学概论》、《生态经济的管理》、《生态经济学的方法》等专著。 1971年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教授阿布拉齐(W.Al-brecht)提出了生态农业思想; 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社会、经济的“生态发展”战略;1974年,美国出版了生态学家赫钦逊(G.E.Huchingson)等人的论文集《生物圈》。其中提出了农业生产是生物圈中物质能量循环、转化过程的农业生态经济观点;1981年, 英国环境科学家华盛顿(M.K.Washington)发表的《农业与环境》一书, 深化了生态农业思想, 把种植业、放牧业、饲养业、自然资源保护、家庭小型产品加工和产品销售、美化环境等看成一个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并从宏观上论证了生态农业的战略意义。 1981年11月, 中国经济学家许涤新倡导开展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农业生态经济学的研究也随即展开。1982年9月在宁夏银川市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农业生态经济学学术讨论会。此后,陆续有论文和专著问世,诸如:石山的《认真对待十大挑战与开创农业新局面》(《生态学杂志》1983年第2期);王耕今的《生态平衡与农业发展》(《农业经济问题》1981年第6期),叶谦吉的《生态农业——我国农业的一次绿色革命》(《农业经济问题》, 1982年第11期);马世骏的《生态工程——生态系统原理的应用》(《生态学杂志》1983年第4期)等等。王松霈、何迺维、时正新所著《农业生态经济导论》, 于1987年问世。 农业生态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有:农业生物种群的主体配置原理;农业生物种群对于物质、能量的自然转化率与劳动消耗的反比关系原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各要素的定量按比例组合原理;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闭路循环(自我维持)与开放的经济系统相统一原理及系统自我维持与外来(环境)能量冲击相结合原理等。 农业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相融合的、具有复杂结构和功能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其基本任务是揭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内部的矛盾及其发展演替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建立高效、低耗、优质、高产和无污染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及其与国民经济环境之间,在物流、能流和资金流上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农业生态经济依据。农业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❶理论方面,包括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对策;农业生态系统、技术系统和经济系统三者间的关系及其在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其各自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及其与农业生态经济生产力的理论及相互关系;农业的生态经济生产观、生态经济价值观及生态经济需求观的理论;生态系统的自然物流、能流与经济物流、能流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与价值流增值关系的理论;经济体制、市场性质或模式、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农产品比价以及政策、方针、法规等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等。 ❷应用方面,包括制定符合生态经济规律的计划、政策法令及制定并实施生态经济规划和方案:按生态经济原理设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按各种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类型选择农业技术,按生态经济原理划分生态经济区,并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对农业企业实施生态管理,并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按生态经济综合指标体系评价以上各方面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农业生态经济学研究农业生态自然物质变换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科学。 农业生产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及其他部门生产的最本质特点,就在于一定的农业生产以一定的生态系统作为它的环境,以一定的生态系统直接作为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而且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转换、蓄积是呈周期性的。国外把农业经济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结合起来称为“生态经济系统”(EcolonomicSystem; Эколог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система)。农业生态经济学就是研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指导人们在生态与经济的结合上认识农业生产,而且在生态与经济的结合上综合管理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的生态经济结构、功能和效益实行综合调控,使整个农业生产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变换持续不断地保持最大限度的变换率,以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 农业生态经济学作为生态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建立的时间较短。西方学者在研究庇古(A. C. Pigou) 关于“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的理论,萨缪尔森(P. A. Samuelson)关于“个人消费品与公共消费品” 的理论,考斯(R Coase)关于“个别成本与协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了生态经济的思想,并成功地建立了生态农业。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桑基鱼塘系统、桐粮间作系统、农林复合系统、林胶茶加覆盖豆科作物系统、综合养鱼系统、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系统、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等,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了较为显著的效用。在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学正在创立过程中。 农业生态经济学是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经济学互相渗透、综合发展而形成的边缘科学。它的研究内客,以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中心,主要内容有: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形成、结构和功能,农业物质生产和能量蓄积的自然再生产过程; 农业经济与生态的关系;农业生态经济计量调查方法;农业生态经济的评价原则和指标体系;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整、改进、改造、重建;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最优控制和优化,等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相互关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由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方法转到农业生态经济的综合发展,必须发展农业生态经济的研究。 〔参〕 生态经济学 农业生态经济学 农业生态经济学农业生态学和农业经济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生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从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的特点出发,系统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及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整、改造、重建或新建及优化控制提供理论、规划、方案和具体措施。 ☚ 生态经济学 凯恩斯集团 ☛ 农业生态经济学 农业生态经济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生态与经济的结合上对农业生产进行综合研究和综合管理的学科。农业生产领域内,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就是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变换。正是通过这种物质和能量的变换,农业的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才得以实现。合理调节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变换,是把农业经济系统的经济平衡与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一道纳入综合平衡,并确保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来建立这种综合平衡。即在同时满足农业经济平衡和农业生态平衡要求的前提下,使农业经济系统用一定的经济能量和经济物质的消耗,从农业生态系统中获取最多的经济产品,求得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和能量变换的最大效率。农业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 (1) 研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即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能量和物质变换的效率。(2) 研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3)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即对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作综合评价。(4)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管理,即研究农业生产在经济上和生态上的综合管理。 ☚ 三北防护林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 00005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