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业生产经济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业生产经济学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conomics

研究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原理与方法的学科。它随着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于近代形成并完善起来。但它的一些基本原理, 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就已开始形成。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它是最老的一门农业经济学科。英国农学与农业经济学家扬(A. Young,1741~1820年)在1770年发表的《农村经济》一书中,就提出了生产因素的合理配合、生产费用与收益的关系等问题,以许多篇幅论证了经营大规模农业的优越性。德国农学家与农业经济学家泰厄(A. D. Thaer,1752~1828)于1809~1812年间陆续发表所著《合理的农业原理》, 指出: 经营农业的目的不只在于取得高产,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泰厄的学生屠能 (J.H. Thunen, 1783~1850) 在其主要著作《孤立国》(1826)中首先阐述了运用边际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为近代农业生产经济学奠定了重要基础。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布林克曼(T. Brinkmann,1877~1951)于1914年发表《农业经营经济学》一书, 重点阐述了农业生产集约度、农业经营制度与农业配置问题。1917年, 另一个德国农业经济学家艾瑞保(F.Aereboe, 1865~1942)发表《农业经营经济学概论》一书,以较大篇幅论述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问题。指出农业经营单位内部各种因素之间有互相竞争的关系, 也有互相补充的关系; 在外部条件, 特别是价格的影响下, 经营形式是不断发展的; 认为在农业生产中土地报酬递减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美国经济学家布莱克(J.D. Black,1883~1960)于1926年出版了《生产经济学导论》 (Introductionto Production Economics)一书。本书运用近代经济学常用的数量分析方法, 对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指出在进行农业生产经营问题研究时,要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考察;农场在实际生产中, 也应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 在经营和生产方法上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方法迅速发展。一些农业经济学家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农业生产经营理论与数学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使对农业生产经济问题的判断, 有可能在量上比较精确。这样就逐步把关于农业生产经济的论述发展为一门严密而精确的现代经济学科。1952年,美国海地(E.O. Heady,1916~ )所著《农业生产经济学与资源利用》一书出版。这本书提供了在假定的完全竞争条件下,一个农业生产单位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怎样生产的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也对于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该书是现代农业生产经济学的代表作。20世纪60年代以来, 各国以不同书名出版的农业生产经济学著作很多。它的理论和方法也被应用于农业经济学、农场管理学等学科。随着电子计算机在农业中推广应用, 农业生产经济学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解决具有许多变动因素的农业生产经济问题, 特别是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 农业生产经济学的发展存在三种比较明显的趋向: ❶为了确定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合理产品结构和适当的产品量, 它越出生产领域, 把对生产问题的研究日益紧密地与对市场的分析联系起来。
❷为了避免生产过剩与其他损失, 加强对生产中风险与不确定性的研究, 加强时间因素对于生产经济影响的研究。这部分内容,逐步形成动态农业生产经济学。
❸研究大范围农业与多层次农业的生产经济问题, 甚至与农业相关的工商业的合理配合问题, 使原来只研究单个农业企业经营的学科, 也用于研究较广泛的农业生产经济问题了。
当代农业生产经济学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 资源与产品的关系, 资源与资源的关系, 产品与产品的关系,最低成本与最大利润决策,合理的农业生产规模, 线性规划法的应用。

农业生产经济学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conomics

研究在农业部门中生产对象、生产方法和生产数量的经济学科。属于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函数、成本函数、资源与产品的关系、资源与资源的关系、产品与产品的关系、最低成本与最大利润决策、线性规划法的应用、生产规模的确定等。阐明如何根据市场信息,包括产品市场和资源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确定产品生产目标;运用资源之间、产品之间及其相互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与成本、收入和利润的经济关系进行边际分析;确定资源的最佳投入量、最佳投入组合,最佳经济规模和产品最佳组合以及产品与资源的最佳购销时间和市场等问题。其特点是把经济理论与数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经济分析,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式,为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工具。

农业生产经济学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conomics

研究农业生产中资源利用、生产部门配合和经营规模等经济问题及其最优解方法的科学。以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为合理利用资源和农业生产决策服务,通常被视为农业经济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以来,由于西方一些国家农业增长迅速,促使许多经济学家对农业生产进行研究,从而产生了农业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为艾瑞保、卜凌克曼、布赖克、海迪等。农业生产经济学主要是在理论上解答农业经济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问题,应用的基本原理主要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投资限界,替代原理和部门结构原理等。农业生产经济学认为,农产品的产量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放数量,并且随其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讲,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农产品的边际产量随某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如再继续增加投入,则会出现边际产量递减。由于上述规律的作用,提出了投资限界——最大利润和边际成本曲线——最大利润投资额的理论。该理论指出,为了找出最有利的投资额以获得最优产量或最低成本,首先,必须利用价格和其他有关资料,计算出总成本、边际成本、总收入和边际收入;其次,以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得出利润;最后,选出与最大利润相对应的投资额,即最优的投资额。农业生产经济学有一套较为严密的研究原则和方法,作为一门应用科学,获得了较为广泛的传播。

农业生产经济学

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数学方法研究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农业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简称生产经济学。
农业生产经济学 (AgriculturalProduction Economics) 以农业生产活动为研究领域,以投入与产出的各种生产函数及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其作用是,指导农户或农场经营者正确地进行生产决策,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盈利; 帮助地区、国家的农业管理者制订农业资源分配及农业生产的政策。
农业生产经济学主要利用各种生产函数,联系资源价格与农产品价格,研究成本与收益的变化; 研究怎样在一定资源条件下,确定成本最低的资源利用方式; 研究在一些资源可以充分供应的情况下,怎样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 讨论资源的投入与产品产出之间的关系,资源与资源之间的配合、代替的原则和产品与产品的组合、代替的方法;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从微观上讨论农场的生产决策问题,主要是最优生产模式 (Production Pat-terns)的选择问题,从宏观上讨论地区、国家范围内的农业资源的生产力和技术政策等问题。它作为大学的一门课程,一般可以归纳为八项基本内容:(1)生产函数;(2)成本函数;(3)资源与产品的关系;(4)资源与资源的关系;(5)产品与产品的关系;(6)最低成本与最大利润决策;(7)线性规划法的应用;(8)合理生产规模的确定。
经常运用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五种:(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2)边际分析方法;(3)弹性分析方法;(4)机会成本原则;(5)时间价值原则。
农业生产经济学是从农业经济学和农业经营学等学科内部产生分离出来的。本世纪初,农业生产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初步分析方法,如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的适当集约度、部门配合理论、边际分析方法等已有一定的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早期著作产生于德国,如爱瑞保(F. Aere-boe,1865~1942年)于1905年发表的 《对于农业经济学的贡献》 (《Bei-trage zur wirtschaftslenre desLandbaues》),布林克曼(T. Brink-mamn,1877~1951年) 1914年发表的《农业经营经济学》等。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布莱克(J. D. Black)综合了当时在农场生产经济分析中,生产函数数量化以及农场数据统计分析的学术成果,将其运用到企业和生产领域的新古典理论体系之中,写出了《生产经济学概论》(《Introductionto Production Economics》,1926年)一书。这是以农业生产经济学命名的第一部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教授海地(E.O.Heady)凭借企业的新古典理论方面的发展和四十年代的统计学、数量经济学方面的最新知识,发表了有名的著作——《农业生产经济学与资源利用》 (《Economics of AgriculturalProduction and Resource Use》,1953)。海地的主要贡献是给农业生产经济学规定了精密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并系统地引入了生产函数和线性规划等数学方法,使这门学科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起来。五十年代以后,农业生产经济学发展很快,其特点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一些复杂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手段(例如非线性规划、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不断被引入农业生产经济学之中。同时,出现了三种较明显的发展趋向: 一是为了确定合理的产品结构和产品量,它不得不越出生产领域,研究农产品的市场与需求; 二是为了避免生产过剩与其他损失,研究生产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研究时间对于经济的价值,在发达国家中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这部分内容已形成了动态农业生产经济学课程; 三是研究大范围农业区与多层次农业,甚至与农业相关的工商业的合理组织。这样,便使原来属于微观经济学,只研究单个农业企业经营的农业生产经济学,也用于探讨宏观经济问题了。
由于农业生产经济学涉及到农产品市场学和农业政策规划方面的问题,吸收和运用了现代化统计学和经济数学方法。所以被认为是农业经济学科中的一门较年轻的综合性的现代经济学科,也是能解决复杂的、现实的农业生产决策问题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现在这门学科先后列为欧美大多数农业经济专业的课程,并且成为指导农场管理和农业政策的重要学科之一。在苏联,农业生产经济学的发展也很快,较早翻译了海地的著作,并聘请他为经济学院士。
农业生产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而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因此,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首先,它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上的,衡量经济成果的唯一标准是利润;其次,在理论分析上以静态分析为主,其条件假设不能不存在局限性和简单化趋向。
目前,农业生产经济学在我国(除台湾省已经列为大学课程外)还处在介绍、吸收和改造阶段。设置农业经济专业的院校,一般在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中,吸收和介绍农业生产经济学中的部分原理和数学分析方法。1983年,北京农业大学安希伋教授编写了《农业生产经济学》教材,主张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导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实践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吸取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经济学中有用的东西,建立一门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经济学。此外,华中农学院的沈达尊教授,西北农学院的王广森教授等,也发表了一些介绍和研究农业生产经济学的论文。
阅读书目:《生产经济学——理论与应用》 (《Production Economics—Theory with Applications》)〔美〕道尔(J.P. Doll)、奥拉泽姆(F.Orazem)著,吴敬业等译,农业出版社1984年版; 《Production Econo-mics》 M. Fuss and D. Amster-dam Mcfadden. North-HollandPublishing Company,1978.
〔参〕 农业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