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农业气候资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农业气候资源nongye qihou ziyuanagroclimatic resources对农业生产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气候资源。组成农业气候资源的光、热、水、气等要素的数量、组合及分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潜力。 图1 全球年总辐射量分布(千卡·厘米-2·年-1, 1卡=4.1855焦) 太阳总辐射 世界上各地太阳总辐射量在60~200千卡·厘米-2·年-1之间, 高、中纬度地区分布具有带状特征, 赤道附近由于云量增加, 总辐射量显著减少。年总辐射最大值出现在南、北半球的副高压带,一般为160~180千卡·厘米-2·年-1,东北非洲沙漠地区可达220千卡·厘米-2·年-1(图1)。夏季(6月)总辐射分布在北非、中东和拉丁美洲有三个高值中心, 月辐射量大于22千卡/厘米2,东南亚为一低值区,月辐射量小于12千卡/厘米2。南半球随纬度增加而显著减弱,月辐射量从10千卡/厘米2减至2千卡/厘米2。 热量 全球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年积温分布,除极圈内年积温低于1000℃外, 其他地区均在1000~10000℃之间, 赤道与热带地区可达8000~10000℃,欧亚大陆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2000~8000℃左右,大洋洲从南部4000℃向北增至10000℃, 地中海地区约6000℃左右。平原地区的积温随纬度而变化, 但因受地形及海陆影响, 同纬度呈不规则分布。例如中国青藏高原为一低值区, 西北欧受洋流影响积温偏高。北美东岸地势平坦,积温呈带状分布; 西岸地形起伏,积温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降水量 欧亚大陆及北美西岸年降水量约500~2000毫米, 深入内陆降水有减少趋势。大洋洲降水呈环状分布, 沿海多、内陆少。东南亚地区受季风、台风和洋流影响, 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全球有几个降水高值区, 如中美洲巴拿马、南美北部厄瓜多尔、非洲西海岸加纳和几内亚湾、印度的阿萨姆、智利西南部等年降水量达5000毫米。全球降水低值区在北非沙漠区、中东、苏联中亚细亚及中国西北地区, 年降水量低于200毫米(图2)。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分布 中国地域辽阔, 兼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多种农业气候区, 并且雨热同季,适宜各种类型的农作物生长。日平均气温大于10℃积温在8000℃以上(云南高原在7500℃以上)的地区为热带, 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1400~2000毫米, 年总辐射量为460~586千焦/厘米2, 农作物可全年生长,橡胶、椰子、咖啡、胡椒等典型热带作物生长良好;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至热带北界地区为亚热带, 日平均气温大于10℃积温在4500℃以上, 年降水量900~2000毫米,年总辐射量352~523千焦/厘米2,是水稻主要产区, 也盛产亚热带经济林木 (油桐、油茶、茶树、柑桔、杉树、马尾松、毛竹等); 暖温带日平均气温大于10℃积温在3500~4500℃, 年降水量为500~800毫米, 年总辐射量为502~586千焦/厘米2, 是小麦、玉米为主的一年两熟(包括间套作)地区, 也适于棉花、花生、大豆、谷子等作物生长; 中温带的东北松辽平原, 日平均气温大于10℃积温为2500~3500℃, 年降水量为400~600毫米, 年总辐射量为460~544千焦/厘米2,春小麦、马铃薯、甜菜等喜凉作物生长良好, 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亦可种植。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局部热量够的地区若有灌溉条件可种植长绒棉、优质瓜果(哈密瓜)及无核葡萄等;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区可种植春小麦、青稞、马铃薯等作物。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降水虽少,后者热量也不够,但仍可满足牧草生长需要(见生长期、无霜冻期及彩图138~142)。 图2 全球年降水量 农业气候资源agroclimatic resources由气候条件向农业生产提供的物质和能量。是以光、热、水、气等要素的数量、强度、组合特征和被农业生产利用的质量程度等方面而综合体现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业生产潜力。太阳辐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光资源的主要组成是太阳辐射总量,光合有效辐射总量和日照时数。热量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必备条件,热量资源的主要指标是生长期和各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天数和积温;最高、最低气温及无霜冻期等。水分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和植物本身的组成部分,水资源以降水量、降水季节、降水变率、干燥度和土壤湿度等表示。此外,二氧化碳、风等对植物生命过程也有重要作用。农业气候资源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研究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地发挥气候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农业气候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气候条件的总称。主要包括辐射、热量、水分和风力4项。全球全年总辐射在(335~837) kJ/cm2,全年热量分布(大于10℃积温),极地低于1000℃,其他地区在1000~10000℃之间。全球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如欧亚大陆及北美地区为500~1500 mm,东南亚地区则为约2000 mm。 农业气候资源一个地区农业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所提供的自然物质和能量及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在能力。包括辐射、热量、水分和风力等气候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候资源问题是气候资源的主要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农业最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个地区的农业决定着这个地区所能养活的人口,只有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才能发展工业、商业和其他各种行业。为了能比较定量地估计农业气候资源,一般提出一个理论概念,即气候资源潜力。 ☚ 农业气候 气候能源 ☛ 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有决定作用的气象要素。包括太阳辐射、热量、水分和风力等。它同土地、水、生物资源一起构成农业生产四大自然资源要素,其数量多少,配合状况,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充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某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业生产率的高低。农业气候资源中,太阳辐射以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数表示;热量以积温、无霜期和年、月或某一时段平均温度表示; 水分以降水量、土壤湿度或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表示。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改革耕种制度,引进优良品种,预防气象危害,保持生态平衡,必须对气候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充分认识和掌握农业气候资源的相互影响及其变化规律。 ☚ 地下水资源 农田小气候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