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农业标准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农业标准化nóngyè biāozhǔnhuà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制订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其基本内容有种子标准、农副产品标准、农业机械标准和管理标准、耕作标准。例如:“一项富有生命力的工程——农业标准化正从陌生世界走来,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经济参考报》1991.8.2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向广度深度拓进,目前,我国农业标准化已由种植业扩大到林、牧、副、渔业以及农村环保、能源、水土保持、种草治沙等领域,在24个省(市)、自治区展开,覆盖面越来越大,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人民日报》1991.9.8) 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指为有关各方面的利益, 对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管理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各类对象,制定并实施标准,使之实现必要而合理的统一活动。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作,对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甘肃省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始于60年代初期,到1998年底,全省共发布农业地方标准560项,其中水保、水利工程、土地划界和百合等标准的发布,不仅填补了甘肃省的空白,在全国也属首创。甘肃省的农业标准化工作, 一是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到1998年底,甘肃省审定通过的适宜本省各种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的农作物新品种257个,其中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作物新品种140个,种植面积占三大作物总面积的80%以上。二是促进了农产品总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八五”期间,全省农业标准化种植面积1500万亩, 增产粮食6亿公斤,增加效益近20亿元。三是加强了农业监测工作,为规范农村经济秩序和保障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 企业标准 甘肃农业标准化示范点 ☛ 农业标准化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以农业为对象,按照“统一、精简、选优”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活动。农业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三个体系: 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是对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管理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各类对象,制定并实施标准,使之实现必要而合理的统一的活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其目的是将农业的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制订成 “文字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便于操作” 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向农民和相关企业推广,促进农产品区域化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最终生产出质优、量多的农产品供应市场,使农民增收,同时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其内涵就是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特性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农民种植农作物,用什么品种、何时下种、何时施肥、施多少肥、何时采摘,都有严格的规定。如上市出售的黄瓜,它的长短、粗细、弯曲程度都必须符合标准。在日本,所有农产品进入市场前,都要按一定标准进行严格筛选分级。在市场上,见不到以重量单位计价销售的蔬菜、水果,鱼虾是以 “条” 为计量单位,梨、苹果多以 “个” 为计量单位,大白菜、包菜以一棵、半棵标价。等级外的农产品不允许进入市场销售,只能作为加工原料。 ☚ 农业生态经济管理 农业生态经济劳动力管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