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区划regionalization for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通过分区划片研究农业机械化相关条件和客观规律的科学。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农业区划的一个部门区划。 任务和作用 农业机械化区划的任务是:全面、系统地研究影响农业机械化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域分异规律;按照区别差异性、归纳共同性的办法,求大同,存小异,把全国或一个省、一个县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农业机械化区,并按每个区的条件特点,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发展该区农业机械化的方向、重点、步骤和措施。从而将各个分区存在的千差万别的情况,科学地、系统地整理成一个区域等级系统,即农业机械化区划,便于农业机械化工作者认识、掌握和利用。它的作用是为制订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指导农业机械化工作提供依据。 区划分类系统 按其研究范围分全国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和县(旗)级三类。各级区划分别从各自的范围研究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地域性差异,分别为各级有关部门编制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服务。各级农业机械化区划是相互联系和密切相关的,上一级区划是下一级区划的依据,下一级区划是上一级区划的基础;从上到下一级比一级深入、细致、具体,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 按区划的内容和作用分为条件区划、专题区划和综合区划三类。条件区划又分单因子条件区划和综合条件区划两类,由各种条件分布图加工而成。是编制专题区划和综合区划的基础;也是编制农业机械化区划的前提。专题区划是农业机械化领域内某一专题的区划。其条件具体、措施明确,既可作为综合区划的基础,又可直接用于生产、科研和规划。综合区划是各个条件区划、专题区划研究成果的综合和集中反映,是制定同级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和分区指导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主要依据。 按区划的性质分区域性区划和类型性区划两种。前者是按条件差异划分若干个集中连片的区域,而将局部条件不相似的基础行政单元(县或乡)也划在同一个区域内。而类型性区划则是把条件相似,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和重点大体一致的基础行政单元划在同一个区域内,不强求连片。在实际应用中,上述两种性质的区划往往交替使用,二者兼备。 按区划的等级、层次关系分为一级区划、二级区划……等。农业机械化区划的分区等级系统明显地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地域特征;在质上反映由普遍到特殊、由大同到小异的层次关系;在量上反映集中与分散的程度。由此组成具有层次和纵横关系的分区等级系统。分级层次的多少应从便于有关部门运用区划成果和充分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地域性差异两方面考虑,一般不宜过多。《中国农业机械化区划》采用两级系统。 区划的基本原则 ❶影响农业机械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自然条件包括农业土地和其中宜耕地、宜林地、可利用草原等资源情况;气候条件、水资源和洪、涝等灾害情况;森林、水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内陆水面和沿海可人工养殖的滩涂面积;地形、地势和土壤条件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国家工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人才数量和农村文化水平;能源和原材料供应情况;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等。 ❷从社会主义大农业出发,农业生产基本特征、发展方向和所需机械品种、性能的相对一致性。 ❸考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发展重点、步骤和措施的相对一致性。 ❹划分区界从反映客观实际出发,不受行政区限制,但为了统计资料的方便,基本保持县或乡级行政区界的完整。 《中国农业机械化区划》概况 早在50年代就曾提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分区问题。在1963~1972年全国农业机械科研规划中,将农业机械化区划列为重点项目; 1964年正式立题研究,1966年中断。在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又列为重点项目,1978年再立课题。1979年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的要求编写了《全国农业机械化综合区划》(征求意见稿)。此后,在原农业机械部、农业部、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农业机械化专业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区划委员会的领导下,全国除台湾省外的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区划初稿,有1 000多个县开展了农业机械化区划工作。在此基础上,于1982年完成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区划》修改稿,在1983年原农牧渔业部召开的全国农业机械化研究成果审议会上通过了审议。 《中国农业机械化区划》的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综合论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其地区差异;分析了实施农业机械化的有利因素和制约条件,并提出了带有全局性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第二部分分别论述了全国9个一级区、38个二级区的区域特征,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条件特点,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第三部分包括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化、林业机械化、内陆渔业机械化和热带作物机械化四项专题,分别论述了各自的机械化条件特点,发展机械化的要求和相应的措施意见。 区划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中国自60年代以来,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农业机械化区划方法论,在指导中国农业机械化区划的研究和制订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作为一套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尚待进一步充实、提高和完善。 农业机械化区划region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根据农业生产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对农业机械化的技术要求,按照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各种因素所形成的地域性差异,进行各类农业机械化区域的划分。区划中阐明农业机械化的地区特征和要求,因地制宜提出各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及其实施重点、步骤和方法,进而编制各区的农业机械化系统。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其种类一般可分为条件区划、专题(单项)区划和综合区划3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