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业技术经济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业技术经济学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conomics

研究农业生产技术因素发展、运用的经济效果规律的学科。它不仅研究农业生产过程
中的技术经济问题,还研究产前、产后(如农业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广,农产品加工、贮藏、运销等的技术经济问题。它涉及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生态效果之间的矛盾, 技术措施与农业资源之间的矛盾,技术措施、技术制度、技术政策之间的矛盾等。其中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之间的矛盾是核心问题。
从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来看,它属于经济科学。但具有综合性,表现在它对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经济科学的综合运用上。它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并侧重于定量分析,用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型等反映农业技术经济现象及其规律性。农业技术科学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础科学之一。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的经济效果分析, 以技术措施在应用中取得的技术效果的数据作为重要依据。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则为农业技术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科学的经济依据。
农业技术经济学是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而创建的一门新兴学科。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建立初期,就提出把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并于1959年组织了小麦、水稻、生猪生产等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随后,经过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的对象与任务的学术座谈会等会议的多次讨论,逐步明确了农业技术经济学是农业经济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在《1963~1972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把技术经济研究正式列为规划的六个方面(即资源、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基础科学、技术经济)之一。后来,又成为《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项目之一。1980年3月由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主持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农业技术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座谈会以后,学科研究工作在广度、深度上大大加强,使学科逐步形成。经济学家于光远写的《加强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新建设》1963年第5期以辛日真笔名发表),是关于本学科理论、方法建设方面的重要文献之一。关于技术经济学的代表性著作有:于光远的《论社会主义生产中的经济效果》,徐寿波的《技术经济概论》。关于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著作还有展广伟任主编、安希伋、贺锡萍、沈达尊、朱甸余任副主编的《农业技术经济学》(全国农业高等院校试用教材)和何桂庭、刘天福主编的《农业技术经济学》等。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研究,为农业采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技术措施、技术方案、技术政策和技术发展战略提供经济方面的科学依据,以便在技术效果、生态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统一的条件下,实现最佳经济效果。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❶农业技术经济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包括经济效果原理、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边际均等原理等,以及调查研究法、科学试验法、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边际分析法、生产函数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线性规划分析法等。
❷农业技术经济的实际问题。按照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可划分为科研、推广、生产、流通、消费等几个领域; 按照层次, 可划分为农业部门、地区和生产单位等; 按其表现形式, 可划分为技术政策、技术制度、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等。

农业技术经济学agricultural technical economics

研究农业生产中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合理结合的内在运动规律及其应用条件和经济效果的学科。属于生产力经济学的范畴。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农业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如经济效果原理、资源报酬变动原理、边际平衡原理、经济效益评价原理、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案评价选优的方法等;各农业生产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工副业、渔业)技术经济;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农业基本建设技术经济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经济论证与评价等问题。主要任务是系统研究农业再生产过程诸领域的技术经济问题,在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合理结合的基础上,促进农业技术的改造和更新,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求得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佳整体经济效果。同时,为农业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如科研项目的选择、成果推广重点的确定、技术政策的制定、技术方案的采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发展农业生产力,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

农业技术经济学

研究农业生产中各种不同的技术措施、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有科学根据的计算和比较,作出经济分析,选择消耗少、效益大的最合理而又可行的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为制定农业技术政策提供客观经济依据,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技术经济学

研究农业生产技术因素合理组合、利用的最佳经济效果的科学。它是适应我国农业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一门技术和经济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
农业技术是根据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起来的工艺操作方法、技能与工具设备的总称。主要包括:(1)物化技术,如生产工具、饲料、肥料等;(2)有形技术,如技术方案、技术资料、样机、原种等; (3)无形技术,如人们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等。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和使用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同时又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果,农业技术经济是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体。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中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之间内在关系的矛盾统一规律及其运用的方式和方法。它不研究农业生产技术的自然属性和功能,也不单纯研究农业生产中的经济关系。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是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关系之间的交叉领域。农业技术经济学以农业生产力中的技术因素为研究客体,但不是研究技术因素的本身,而是从社会经济角度,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考察,对农业技术措施(方案)的技术效果的经济目标、作用和实效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寻找一种技术上先进适用的、实践中可行的、经济效果最佳的技术方案,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农业经济工作者和理论界在完成农业合作化以后,为实行农业技术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对农产品的需要,就开始了对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的探索。1959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经济研究工作会议上,在讨论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时,提出要加强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1980年3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农业技术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座谈会上,系统地介绍和交流了农业技术经济的效果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等农业技术经济的理论问题。近几年来,农业技术经济方面的学术活动和编著较多,学科日臻成熟。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内容,包括农业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研究,具体的农业技术经济课题研究两部分。农业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是本学科的基础。它主要包括: 一般经济效果理论的应用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原理、边际均等原理、价值转移原理的研究; 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研究方法,诸如收集数据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和评价选优方法的研究等。进行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目的在于对具体的农业技术经济课题作出正确的分析、论证和评价。农业技术经济课题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1)农业资源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如评价资源的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资源开发利用的费用和经济效益,以及农业综合区划和发展规划、流域和区域总体治理方案等。(2) 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本身、产前和产后,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运和供销等)投入技术因素的组合和利用的比较评价,包括研究确定各种物质技术因素的最适组合方式和配合比例,确定劳动、物资、技术措施的最适投入量,农产品的合理组合和最适生产量,资源替换的最适代换率和经济临界限,以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的问题。(3)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经济评价,包括科研成果的增产增收潜力,适用范围和要求条件,推广利用的经济效益,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的经济效益等。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社会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服务。因此,在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中,应贯彻科学技术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围绕农业生产中物质技术因素现代化的问题,针对那些有较大影响和迫切需要的农业技术措施 (或方案)进行研究。从农业技术的范围和层次来看,具体的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包括宏观和微观的技术经济研究。但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任务不是直接作出决策,而是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农业企业、农业生产者进行农业生产决策、管理决策和技术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农业技术经济学是农业经济科学的一个新分支。在农业经济科学中,它与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管理学最为邻近。研究农业技术经济学,要运用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运用农业企业管理学的知识,但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农业技术经济学一般不考察农业生产的经济管理体制和指挥系统,并且把人的因素只看作技能、资源和劳动时间的耗费,把生产关系看作给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显著特点在于,它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效性的应用科学,它不仅对技术和经济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定性分析,而且着重进行数量关系的定量分析,确定有关因素的数量关系,找出具体的经济有效区间范围和最佳(或最适量)的临界点界限。
至于西方的农业生产经济学、农场管理学、计量经济学等,在具体的经济计量方法上与农业技术经济学有某些共同之处。但从基础理论和内容来看,却有本质的差别。最根本的差别在于西方的农业生产经济学等都是以资本主义农场为对象,以获得最大利润为唯一的经济目标,是为资本家获得最大利润服务的。而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直接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服务的,其技术经济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品种的统一,局部经济效果和社会经济效果的统一。
农业技术经济学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有些问题还处于探讨阶段,对于这门学科的性质,研究的领域,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和任务,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等,都有一些不同的观点。这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阅读书目:《农业技术经济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展广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2版; 《农业技术经济手册》该书编委会,农业出版社1983年第1版。
〔参〕 技术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

研究农业生产技术因素合理组合、利用和可行性条件的最佳经济效果的科学。它从社会经济角度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考察,根据农业技术措施 (或方案) 的技术效果对现实给定的经济目标的作用和投入劳动的实效性大小进行分析和评价,寻找一种技术上先进适用的、实践中可行的、经济上有利的最佳技术方案,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其内容包括农业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研究和具体的农业技术经济课题研究两部分。农业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研究,是本学科的基础。它主要包括: 一般经济效果理论的应用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原理、边际均等原理、价值转移原理的研究; 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研究方法,诸如搜集数据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和评价选优方法的研究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目的在于对具体的农业技术经济课题作出正确的分析、论证和评价。农业技术经济研究要围绕农业生产中物质技术因素现代化的问题,针对那些有较大影响和迫切需要的农业技术措施 (或方案) 进行。从农业技术的范围和层次来看,具体的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包括宏观和微观的技术经济研究。在研究中,它一般不考察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指挥系统,并且把人的因素只看作技能、资源和劳动时间的耗费,把生产关系看作给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它的显著特点在于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它不仅对技术和经济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定性分析,而且着重进行数量关系的定量分析,研究农业生产中各项农业技术所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同所取得的有用效果之间的比率,确定有关因素的数量关系,找出具体的经济有效区间范围和最佳的临界点界限。但是,它的任务不是直接作出决策,而是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农业企业、生产经营者进行农业生产决策、管理决策和技术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 无差异曲线   农村能源 ☛
0000518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