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规划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planning为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而制定的各种工程建设规划的总称,是农业工程建设前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建设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自然资源的条件和农业工程技术手段的进展,研究工程与农业有机体、工程与农业自然资源、工程与农业劳动生产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和规律,提出在一定期限内,有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条件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应当采取的农业工程措施方案及其实施安排,以达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目的。 规划种类 中国根据不同的规划对象和目的,农业工程规划有如下几类: 农业工程发展总体规划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造,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而进行的农业工程建设总的发展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规划。规划内容主要是根据国家发展农业的方针、政策,区域的开发、治理、生产、建设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进行各类农业工程的合理布局和实施安排,包括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治理水土、控制自然灾害,使农业生态保持良性循环的各种工程建设方案,改善农村的劳动条件,改革农艺技术及生产手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新能源、新技术的各项设备、设施与措施方案。通常是在土地利用工程、农村能源、农业机械化、农村电气化、农业建筑工程、设施农业工程、农副产品加工工程等专业规划的基础上编制的。 土地利用工程规划 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为开发治理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制定的规划。主要是提出土地利用的方向、途径和需要采取的治理措施;确定用地规划的方针、目标,用地结构的合理比例;配置和组织各项生产建设用地;选定优化的开发治理工程建设方案,以达到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的目的。按规划的重点内容,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着重进行农林牧副渔各项用地结构和总体布局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在总体规划安排下,进行各项用地的具体配置、组织和内部规划;土地开发治理规划或土地综合治理工程规划(简称土地治理规划),着重进行土地开发治理的工程和措施规划。按规划范围的大小分为:流域土地利用工程规划;地区、县、乡土地利用工程规划;企业单位土地利用工程规划。在土地治理规划中,又可按土地治理的类型分为盐碱地治理规划、沼泽地治理规划、废矿区治理规划等。一个大流域或大区域的土地利用工程规划关系到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全国土地总体规划和国土整治规划的组成部分。小范围或一个单位的土地利用规划则是其他专业规划,如农业生产规划、农业机械化规划等的基础或前提。 农村能源规划 制定农村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又称农村能源发展规划。是在能源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农村能源建设方针,研究分析一定范围内能源的构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确定能源开发与消费的合理结构;提出开发利用能源的项目、数量,采取的措施与安排,以达到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能源资源,加速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实现能源的供需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农村能源开发规划的对象主要是小水电、生物质能、小煤矿、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由国家统一生产供应的煤炭、石油、电力仅着重考虑其可能增长的供应量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以及如何节约、提高利用效率问题。农村能源消费规划的范围,包括生产用能和生活用能两个方面。生活用能指供炊事、取暖和照明以及供家用电器和太阳能热水器等用能。 农业机械化规划 在一定范围内,制定使农业实现机械化的规划。是根据有关前提规划,如土地利用、耕作栽培制度和各业生产规划等,研究制定田间作业、水利排灌、植保防治、场上作业、运输装卸、农田基本建设、畜禽饲养等农牧业生产,以及林业生产、渔业捕捞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藏、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等所需的机械配置方案,并分析各项机械化作业的技术经济指标,作到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各类农业机械的效率,促进农业技术改造,以达到农业的增产增收、抗御自然灾害、满足工副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扩大生产领域,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目的。一般分总体规划和单元规划两种。在中国,前者属纲领性规划,以县或大区、分区为规划对象,采用大范围的总体分析法进行规划;后者以核算单位如农村的生产组或农场的生产队为规划对象,采用单元分析法进行规划。 农村电气化规划 使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向电气化发展的规划。农村电气化和农业机械化一样,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战略目标。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提高的需求,研究可能增长的供电能力(包括小水电)与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制定农林牧副渔生产、加工、保鲜、贮运、农业基本建设、农村基本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发展电气化,以及农村电力系统本身的建设方案与安排,达到以耗费最少的电气工程建设,发挥最大的电力利用效益,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目的。 农业建筑规划 在农村小城镇、村庄和农业企业等范围内,对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的布局与配置的规划。以达到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妥善配置各项建设,促进生产、改善生活,保证乡镇村庄和农业企业有计划、协调发展的目的。按规划内容分为:❶农村居民点总体规划,又称农村小城镇或乡镇总体规划。解决和确定一个乡或大型农场范围内村庄和集镇的分布、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位置和村镇间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布局,用以指导在规划范围内今后一段时间乡镇发展与建设的战略部署,解决乡镇的合理分布体系。 ❷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又称农村小城镇或乡镇建设规划。着重解决乡镇内部结构和合理建设的技术性问题,是乡镇规划的具体化。如安排乡镇范围内的各项建设用地,确定各项建筑、公用设施、交通、绿化与环境保护方案等。 ❸农业企业生产建筑规划,指工厂化养鸡场、养猪场、养牛场及其他畜禽场和农业生产区等供生产用的各类建筑物的规划,是下一步农业生产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主要是选定生产企业位址,确定各项建筑物、用地、场内交通、绿化、环境卫生与污染防治方案,提出对今后设计的建筑形式、结构造型等的原则要求。 设施农业工程规划 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农业生物体的生长和保存的环境因素的规划。主要是研究提出地膜覆盖、工厂化育秧与育苗、玻璃温室、塑料大棚、温床、阳畦等保护地栽培设施; 蔬菜水果的贮藏保鲜;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仓库、种子库及保存育种用材料的品种资源库; 动物饲养业的围栏工程和棚圈建设等环境工程设施的开发建设与推广应用方案及实施安排,以达到促进动植物的快速、高效、低耗生长和其产品的高质量保存,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副产品加工工程规划 制定有关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生产的规划,是农村乡镇工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提出农副产品加工的对象、品种,采用的适用技术、设备及其合理布局、建设项目、规模等发展方案和有关工程建设实施安排。以达到提高农副产品的价值,满足人民生活水平增长和消费市场扩大的需要,增加农民收入,并为农业现代化积累资金。农副产品加工规划的对象一般包括种子加工、饲料加工、食品加工,以及棉花的纤维、棉子、棉秆的加工,各种麻类、橡胶、桐子、经济林木、中草药的加工等。 规划原则 编制农业工程规划,在中国,除应满足各类农业工程特点所赋予的原则要求外,在总的规划指导思想上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要遵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符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国家长远规划指导下,按照国家对整个经济建设所确定的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建设步骤和一系列方针政策进行制定。并要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两个转化,即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化农业转化,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统 一规划。处理好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景、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体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协调矛盾,解决迫切实际问题; 处理好农业工程与农业有机体、农业工程与农业自然资源、农业工程与农业劳动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农民工程的效果,满足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第三,要综合治理、综合利用,有利于农业生态平衡。对土地的防治,要根据各种自然灾害间的内在规律采取工程、生物、农业和管理等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实行综合治理,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要尽可能做到多层次利用、循环利用,建立“能”和“物”间的流动有较快循环的良性农业生产与生态系统,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四,要符合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充分考虑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可能与需要。各类农业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与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相适应,与近期存在于农村的多种生产组织形式相匹配,争取实现较好的规模效益。在规划引用国外先进技术时,也要考虑适合中国的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以便于推广应用。 方法步骤 编制各类农业工程规划,尤其是涉及面广、区域性、综合性的规划,通常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协作进行。在中国一般是由国家、省或地区、县的一个专业主管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协作分工,共同研究制定。 各类农业工程规划,虽然其规划的范围、任务和内容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总的来说均遵循以下方法与步骤: 第一,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做好准备工作。涉及面广的,多由主管部门召集有关单位或参加人员,在统一组织下,制定工作计划,实行专业负责,分项承担,统一协调。 第二,收集资料,调查研究。首先要收集规划地区已有的各种资料,包括有关的研究成果和以往的规划材料。初步分析、整理、了解规划区的基本情况和过去的规划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实地调查。根据规划的任务和要求,可以采取地域性考察、重点调查或典型调查的方法,取得有关数据、资料和情况。调查研究的内容包括: ❶搜集整理有关自然地理、自然灾害、农业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以及社会经济等基本资料; ❷分析总结以往农业工程建设取得的主要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❸探讨农业工程建设本身及其与农业有机体的关系与基本规律。 第三,做好需求和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确定规划的目标和条件。属于综合性发展规划要按近期和远景不同规划水平年分别考虑,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预测方法,对不同时期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国内外市场对规划产品的需求,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预测、分析,拟定分期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条件。 第四,制定规划方案。方案内容一般包括:❶确定规划的方向、途径和达到的规模; ❷制定规划项目,分别骨干项目和配套项目; ❸拟定有关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工程量和投资; ❹拟定实施时间安排; ❺进行效益分析,分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❻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 第五,进行方案研究、评价和选定。根据规划的任务和目标,研究可能采取的多种途径,编制若干规划方案,使每一方案都有其一定的代表性和同等的精度。然后对不同方案的利弊,包括投资与效益,进行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提出推荐的意见。最后交有关决策人员讨论作出判断决策,选定实施的规划方案。方案的评价,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便集思广益,使选定的方案能最好地实现所规定的各项目标。 发展趋势 将各种工程技术应用于农业,在国内外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把农业工程当作一门科学来进行研究,即使在科学技术比较先进,农业工程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是比较新近的事情,在中国则更是如此。因而当前各国对农业工程的规划工作有些方面尚有待深入探讨。主要有:❶在规划中如何进一步扩大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建立各种数学模型,以便全面分析揭示系统中各个方面的关系,提高规划的质量和效率。 ❷研究各类农业工程不同目标的定量表达方式和不同方案的综合评价技术,使方案的论证分析有统一的衡量准则,提高规划选优和决策的水平。农业工程的规划工作,必将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