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费经济学junfei jingjixuemilitary expenditure economics
研究军费及其与经济相互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军费早在雇佣常备军形成时就已产生。因而,早在古代,一些军事思想家就有一些关于军费经济的朴素思想,但比较系统地研究军费经济理论则出现于近代。重商主义主张用货币而不是用实物积累战争资源。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第一次从军费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和平时期武装力量合理规模的观点。现代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筹措战费的基本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学家希奇与麦基因提出将“需要”、“费用”、“效果”结合起来确定国防预算的原则。1977年英国出版了戴维·K·怀内斯所著的《第三世界军费经济学》,专门研究了军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军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❶军费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军费开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开支规模必须与综合国力相协调;
❷军费与军力建设的关系。军费的投量、投向与构成直接制约军力建设规模、方向与结构,军费总量增减与支出效益又影响着军力建设的目标与效益,在一定时期内军力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军费的增减速度与规模;
❸军费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军费是国家公共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军费支出数量与公共开支数量一样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军费具有地区乘数效应,它的投入对当地经济发展会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军费的机会成本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重大;
❹军费构成。军费的分布形态及分配比例结构是正确处理军费分配、使用与管理等方面关系的前提,是后勤保障的基础;
❺军费预算与决算;
❻军费管理;
❼战费来源与动员。
冷战结束,军费经济呈现的共同特点是:世界各国军费的绝对量不断增长,相对量平缓下降;军费与社会公共支出协调增长,军费开支更加依赖于国家经济力量;军费消费结构优化,由高消耗、低效益向低消耗、高效益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