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junyong weixing tongxin diqiuzhan gongchengmilitary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earth station engineering
设在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内),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为中继站,以完成军事通信为目的的无线通信台站工程。亦称军用卫星通信地面站工程,简称地球站工程。军用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主要为地球站完成战略、战术通信任务提供良好的工程保障条件。卫星通信具有成本低、通信稳定、通信距离远和容量大等特点。
军用卫星通信地球站按其机动性分为固定站、可搬运站(工作时站址不可动,不工作时可转移)和移动站(可边移动边工作,如舰载站、机载站、车载站和背负站等)。按其业务等级分为中央站、局部中心站及终端站。固定站和可搬运站工程,平时为一组永久性建筑物,战时要考虑地面工程与地下工程相结合的问题。移动站工程,平时主要是为其准备相应的库房,战时需为其构筑有一定抗力的掩体或掩蔽所。
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的组成和规模按地球站类型和等级的不同而不同,但一般由天线工程、机房(发射机房、接收机房、终端机房和伺服机房)、电源室、电缆工程和其他辅助工程(主要工程环境保证系统)五部分组成。
大中型固定地球站对工程的要求比较高,在选择站址时需对水、路、电及地质等情况进行勘察,并尽可能避开微波和中频干扰。为了保证通信质量,需要保证有一个较开阔的天线场。在天线仰角范围内,不得有天然和人工障碍物。固定地球站天线场宜靠近主机房。天线基础需满足抗拉、抗扭及抗不均匀沉陷的要求。地球站主机房主要包括高功放机房、信道机房、终端机房、控制室及保密机房等。机房需要相对密闭,要设置通风空调系统,以满足其温湿度要求,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满足其防静电、抗干扰等要求。卫星通信地球站采用多种电力来源,一般需建自备电源,以保证不间断供电。固定卫星地球站通常距离用户较远,其间信号要通过微波站或地下电(光)缆接续,为此需架设微波塔或敷设地下电(光)缆,及设置有关通信设备。可搬运站工程除要求略低外,其余与固定站相似。移动站则一般没有特殊的工程要求。
美国和苏联等国家的军队,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利用通信卫星地球站作为军事通信的手段,60年代进入实用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自70年代起,开始着手发展这项技术,80年代相继建成了北京、昆明等固定式地球站和若干个可搬运站和移动站,初步形成国内军用卫星通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