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品贸易史junpin maoyishihistory of military product trade
军品及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技术、劳务的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简称“军贸史”。广义的军品贸易史包括国内军品贸易史和国际军品贸易史,狭义的军品贸易史则仅指国际军品贸易史。
国际军品贸易的历史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即已出现带有偶然性质的国家间的武器交易。欧洲中世纪,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交通运输的逐步发展,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国际军品贸易也日益频繁起来。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和产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国际军品贸易进一步发展。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国际军品贸易。二战后,随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国际军品贸易向更高水平发展,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国际军品贸易总是随着买卖的内容更新、方式变化和地域转移而发展的。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军品生产工具的发展,推动国际军品贸易的内容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最早用于国际军品贸易的是刀、剑等冷兵器。从火器出现至产业革命爆发,旧火器成为国际军品贸易的主要内容。如12~13世纪阿拉伯商人将中国火药和火器传入西方。西方也曾将自己研制的枪炮输入其他地区。产业革命后,经过改进的枪炮、坦克、飞机和舰艇等新式火器和机械兵器取代了旧火器,成为国际军品贸易的主要内容。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国际军品贸易的内容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输出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显著提高,高精尖武器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与之相配套的辅助设施和劳务等所占的输出比重越来越大。
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国际军品贸易的方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❶以物易物阶段。最初的军品交换是用自己的军品交换他国的军品或其他物品。直至18世纪这种交换方式仍在继续。如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主义者用武器等换取殖民地的珍贵特产。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各国用军火等换取东方的香料、胡椒、咖啡、茶和纺织品;
❷商品买卖阶段。这一阶段军品贸易是以货币作为媒介来进行的。军品购买国往往必须预先向军品出卖国付出现金,到期再提取军品;
❸现代发展阶段。目前国际军品贸易除采取现金交易外,又发展了灵活多样的交易形式。例如,出现了转让生产许可证,出售军品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以民品形式出口军用装备,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等新形式。
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多种因素推动之下,国际军品贸易的中心也发生转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长期处于国际军品输出的中心地位。其军品主要输向殖民地国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工具。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曾几乎垄断国际军火供给市场,英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等国也是重要的军火输出国。国际军品输入中心随美苏争夺重点的转移而相应发生转移,大致经历了从欧洲至远东,再到中东的变化过程。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在军火出口国中,美国坐第一把交椅,英、法地位有所上升,俄罗斯地位下降,少数发展中国家加入军品出口国行列。中东仍是军品输入的主要场所,南亚和东南亚成为新的武器销售热点地区。
军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军品贸易是一种特殊的贸易,军品贸易发展的历史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军品买卖直接服务于军事目的,军事因素是影响军品贸易发展的直接因素。军品贸易还服务于军品输出国的政治目的,往往成为军品输出国推行政治扩张的手段。军品贸易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军品贸易的内容、形式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向前发展,军品一般是从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流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军品买卖还被军品输出国作为达到获取丰厚利润、保证资源来源和调整国内经济等经济目的的手段。正是国际军事、政治和经济因素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国际军品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