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冕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冕服著冕所服之衣。《周禮·秋官·大行人》: “上公之禮,執桓圭九寸,繅藉九寸,冕服九章。”鄭玄注: “冕服者,著冕所服之衣也。”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統稱 > 冕服 冕服 miǎnfú 古代天子、諸侯、卿、大夫的禮帽與禮服。凡行吉禮時都用冕,禮服則因事異而不同。相傳冕爲黄帝所造。西周時形成完備的冕服制度,祭天則大裘而冕,祭先王則衮冕,享公饗射則鷩冕、祀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群小祀則玄冕共六種。秦始皇時廢除周禮,祭祀時只用玄冕。西漢冕服制度殘缺不全,至東漢明帝時重定古制。北朝冕服參引胡服,隋代革北朝冕服,唐以後沿用,清代另定禮制。《書·太甲中》:“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于亳。”《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公與公冶冕服,固辭。”《管子·揆度》:“此君冕服於朝。”《太平御覽》卷八二五引《祭統》:“夫人蠶於北郊,以共冕服。” 礼服 礼服礼衣 礼装 衣冠 吉服 另见:礼节 仪式 礼仪 上朝 喜庆 丧事 ☚ 礼服 朝服 ☛ 冕服miǎn fú统治者的礼服。《书·太甲》:“伊尹以~~奉嗣王归于毫。” 冕服miǎnfú帝王、诸侯、卿大夫等的礼冠与服饰,夏商时期已出现,周代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后代以周代制度为基础,有所损益,沿用至明亡。周代冕服由冕冠、玄衣、 古代冕服部件名称图 冕服 冕服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服。“冕”是古代大夫以上职位的官员戴的一种礼冠,只有朝觐之时才能戴,所以在礼服制度中是级别最高的。自周朝始,冕服制度已相当完备。从服制上说,冕服包括 “冕” 和“服”两部分。从帝王至大夫,由于等级的不同,冕上的“旒”就有多少的差别,多者为尊,少者为卑;同时,不同的等级所穿的服装也有差别。所以,当时有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的分别。这些不同的礼冠和礼服,道称“冕服”。秦汉以后,冕服为皇帝的礼服。作为一种制度,它一直沿续到明朝初期。《永乐大典》 上还有关于皇帝服冕的规定。 ☚ 袆衣 品服 ☛ 冕服 冕服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祭祀盛典时所穿的与冕冠相配合的礼服。冕服的衣式是上下分开的,上为衣,下为裳。所谓 “衣裳” 即由此而来。衣即上身所服。上衣的用途,是为了遮盖身体。冕服的衣式是交领右衽的,也即右裾压于左裾之上,这样既不露肌肤,又便于避寒暑。因为古人之衣是没有纽扣的,才将右裾做的比左裾长。裳,即冕服下身所穿,与裙相似。《释名·释衣》: “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裳的用途是为了蔽体,遮掩性器官使之不外露。其来源于古老的遮羞布,即蔽于人前体的布片。冕服的上衣下裳,分别绘绣日、月、星辰、龙、山、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饰。周代天子按礼之轻重,分别穿用六种冕服,这即所谓六冕制。除大裘冕是用黑羊羔皮制成外,其他五冕皆是玄衣、纁裳。玄,黑色,象征天色未明之时; 纁色是一种近赤近黄的颜色,象征黄色的大地。六冕中除大裘冕用十二章外。衮冕用龙、山以下九章,因所用服章以龙为首故称作衮冕。 𫝇冕用华虫以下七章, 虫以华为首故被叫做𫝇冕。毳冕所用章纹是宗彝以下五章,因宗彝所饰虎蜼皆为短毛动物,故得名毳冕。絺冕用粉米以下三章,玄冕则只在下裳上刺绣黼纹。冕服的衣裳是用大带系束,此外另有革带前系黻 (蔽膝) 后系佩绶。穿冕服时还要佩玉,足登赤舄。战国以后冕服制度遭到破坏,东汉明帝时才重又获得恢复。三国魏晋时代,只有过草率的冕服制度。北朝的各皇朝虽然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但也都采用了冕服。自汉魏以后天子一般只用衮冕,至北周天子有苍、青、朱、黄、素、元等十二种冕服。此时的冕服服色为皂衣绛裳。隋唐宋三代恢复了周代的六冕制,但常用的也只有衮冕一种。隋的冕服为玄衣纁裳,从唐后期至宋、辽、金、元各代用青罗衣、红罗裳。明代的冕服又改用玄衣黄裳。各皇朝的天子皆用十二章纹,其臣属的服章则各代多有不同,按照需要分别设置。 ☚ (一) 服饰_1、服式 朝服 ☛ 冕服 冕服古代帝王、诸侯、公卿用于祭祀、朝会、朝贺、册封、婚礼等礼典的一种礼服。其特点是服装与冠冕相互配合构成明显的等级区别。周制规定,天子参加不同的礼典则着不同的冕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盠冕;享先公飨射则𢉻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祀则玄冕”(《周礼·春官·司服》)。百官依职位高下着不同的冕服:“公之服,自橧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𢉻冕而下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卿、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如孤之服”(同上引)。当时冕服都是玄衣而下𫋳裳,冕皆玄上朱里。冕旒数:天子橧冕十二旒,每旒十二玉,用五采玉贯穿之,前后廿四旒,共用玉二百八十八颗;𢉻冕九旒,前后共十八旒,计用玉二百十六颗;毳冕七旒,希冕五旒,玄冕三旒,每旒都用五采玉十二颗。公之橧冕九旒,每旒九玉,用苍、白、朱三彩;侯伯𢉻冕七旒,旒七玉;子男毳冕五旒,旒五玉;卿、大夫玄冕则有六旒、四旒、三旒、二旒的区别。另外,天子与诸侯、公卿的服饰图案亦有所不同。秦变古制,郊祀之服,皆以戣玄,即上下衣裳全为玄(黑)色。汉承秦弊,西汉二百余年未能有所制立,至东汉明帝始采《周礼》、《礼记》、《尚书》及诸儒记说,还备橧冕之服。天子冕服按欧阳氏之说,备绣文日、月、星辰等十二章,衣玄上𫋳下。三公、九卿、特进、侯之服从大小夏侯氏说,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七章,皆具五彩,大佩,赤骃鎛履。三国魏明帝时,始定橧衣黼黻的制度,大抵因袭汉制,惟天子冕服用刺绣,公卿等用织成的纹样,垂旒改用珊瑚珠为异。晋初基本遵用旧法,但冕辌加于通天冠上,衣皂上而下用绛裳,用赤皮为锯。王公八旒,卿七旒。王公衣的纹饰自山、龙以下九章,卿华虫以下七章。东晋时以旧章不存,所以冕旒有用翡翠、珊瑚及杂珠等饰,至成帝时,改用白璇珠为冕旒之饰。南朝各代,多依魏、晋制度而有所损盖。北朝则多参胡制,故史家称其“衣冠甚多迂怪”(《隋书·礼仪志》)。 ☚ 冠子 十二章纹 ☛ 冕服古代大夫以上官员的礼服,冕为礼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