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内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内官nèi guān宦官。李德裕《长安秋夜》:“内官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内官 内官即太监。第十四回:_“你每内官家财,无可稽考。” ☚ 六房官吏 给事 ☛ 内官nèi guān内宫的女官:元妃目不能顾,渐渐脸色改变,~太监即要奏闻。(九五·1224) 内官nèi guān〖名词〗 宦官 宦官宦(宦人;宦吏;宦侍;宦者;宦寺;竖宦) 监(监子;内监;太监;宫监) 阉(阉人;阉儿;阉寺;阉宦;阉官;阉珰;阍阉) 椓(昏椓;阍椓) 珰(貂珰;内珰) 奄(奄人;奄寺;奄官;内奄;奄尹) 火者 巷伯 巷职 寺臣 尹寺 妇寺 中官 内官 内竖 内养 内班 内辅 内侍 内参 内臣 刑臣 刑隶 刑余 黄门 凶竖 长侍 腐夫 腐庸 胯衫 蜩蝉 宫奴 宫者 宫使 宫官 中大人 刀锯之余 另见:宫人 侍奉 帝王 后妃 ☚ 宫人 军官 ☛ 内官nèi guān❶近君的臣僚。《左传·宣公十二年》:“~~序当其夜,以待不虞。” 内官 内官官名。汉代置。掌京师府库。妃嫔的统称。《史记·孝景本纪》: “以大内为二千石,置左右内官,属大内。”韦昭曰: “大内,京师府藏。”《旧唐书·职官志三》:“内官: 妃3人 (正一品) 3妃佐后,坐而论妇礼也。其于内,则无所不统,故不以一务名焉。6仪6人 (正二品),掌教9御4德,率其属以赞导后之礼仪。美人4人(正三品),掌率女官,修祭祀宾客之事。才人7人 (正四品),掌叙宴寝,理丝枲,以献岁功。” ☚ 内竖 内臣 ☛ 内官nèi guān1、官名,秦汉置,属宗正,掌分、寸、尺、丈,其长官称长、丞。《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宗正,秦官,掌亲属,有丞。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内官长丞。"注:"师古曰:《律历志》(说)主分、寸、尺、丈也。" 2、泛指侍卫官。汉朝侍卫官称内官,非侍卫官称外官。 3、京官、朝内官。在京城朝内做官的称内官,也称京官。在地方上做官的称外官。 4、女官。天子的嫔、御称内官。《左传·昭公元年》:"内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注:"内官,嫔、御。"历代后官女官皆称内官。 5、宦官,太监。明初宦者十二监有内官监,又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明代宦官》:"永乐中,差内官到五府六部,俱离府部官一丈作揖。途遇公侯驸马,皆立马傍立,今则呼唤府部官如属吏。"见《明史·职官志三》。 内官内命妇与宫官通称。后宫妃、嫔以下至贵人、采女及紫霞帔、红霞帔等内命妇位号为一类,与尚书内省六尚二十四司、二十四典、二十四掌及知尚书内省事、直笔、殿直、书省、听宣等宫人女官为一类,总称内官,或内职。 职源与沿革内官之名始见于《左传·昭公元年》:“内官不及同姓。”(晋)杜预曰:“谓嫔御也。”《周礼》有夫人、嫔、世妇、女御之位。秦汉以下,名号不一。至隋朝,始有定制,以夫人、嫔至采女,列一百二十位,以供皇帝安寝;并置六尚局管二十四司、二十四典、二十四掌及女史等,为女官。唐代沿置。至宋初,临时而置,未具规模。及仁宗朝定《内命妇品职令》,其制遵隋、唐、五代之旧而有增损,内官制度始见完整。至徽宗政和,尚书内省又增六司,为一时之制。南宋仍复仁宗朝之旧。《宋会要·后妃》4之10《内职》:“唯我祖考,董正治官,分建百职,总核万事。然乘五代之乱,循袭旧制,名不称实。唯我祖考,外设六联,分职三省,而有常守。而宫闱内官,尚或沿袭,有所未暇。”同上书4之7:“《天圣内命妇品职令》:才人不在妃嫔品内。” 内官(~家/子)〈名〉宦官;太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