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内圣外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庄子 · 天下》) 【译文】 对内,已修身成圣;对外,可治国为王。 【感悟】 圣人为王,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政治理想。有学者把庄子学派的“内圣外王”思想类比于柏拉图的“哲学王”,他们都主张智者治世。 内圣外王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道家谓圣人兼有王者之位,以推行自然无为之道。《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儒家谓内以圣人道德为体,外以王者仁政为用,体用兼备。明李贽《四书评·大学》:“真正学问,真正经济,内圣外王,具备此书。” 理想 理想志尚 蕲向 虚想 梦想 ☚ 设想 推测 ☛ 内圣外王庄子后学提出的政治道德命题。与圣德王功含义相同。谓内备圣人之至德,施之于外,则为王者之政。 《庄子·天下》说:“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庄子后学认为,理想人格应既具有圣人之德,又兼施王政,使社会得到治理。但由于这种道术被人们所破坏,内圣者不能外王,外王者不能内圣,故天下学术分裂,社会上祸乱不止。魏晋时郭象曾以名教与“自然”统一论说内圣外王合一,提出所谓“游外冥内”说。他认为圣人既游心于世俗之外,因任自然,与道同往,又不离世俗,弘扬名教。此说为后世儒家所发挥。《宋史·道学传一·邵雍》:“河南程颢,初侍其父识雍,议论终日,退而叹曰:‘尧夫(邵雍)内圣外王之学也’。”明李贽《四书评·大学》:“真正学问,真正经济,内圣外王,具备此说。”他们认为孔孟之道主张内修己而外安天下,即为内圣外王之学。后多以“内圣外王”概括儒家学说的两方面内容。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Neisheng waiwang庄子后学提倡的一种政治道德理想境界。与圣德王功含义相同。出自《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内圣,指将道藏于内心自然无为;外王,指将道显示于外,推行王道。“内圣外王”意思是内有圣人之法,外施王者之政。后被宋儒汲取并以此标榜。《宋史·邵雍传》:“河南程颢,初侍其父,识(邵)雍,议论终目;退而叹曰:‘尧夫(邵雍)内圣外王之学也’”。 ☚ 三达德 坐忘心斋 ☛ 内圣外王中国古代哲学重要观念。《庄子·天下》:“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似指人生最高理想,即内修圣人之德,外施王者治化之功。魏晋时郭象曾以“内圣”与“外王”合一来统一“自然”与“名教”,统一儒道学说。后世儒者亦以此为典范。《宋史·邵雍传》:“河南程颢,初侍其父识雍,议论终日,退而叹曰:‘尧夫(邵雍)内圣外王之学也’。”后多以“内圣外王”概括儒家学说的两方面内容。 内圣外王nèishènɡ-wàiwánɡ《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内:内省,指自我修养。外:外界事物。自身具有圣人之德,对外实行王者之政。是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 内圣外王nèi shènɡ wài wánɡ指自身内备圣人之才德,对外施政则为王者之政。这是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用于称颂治政者。 内圣外王nèishèng-wàiwáng〔并列〕 内,内省,指自我修养。外,外界事物。旧时称颂统治者内具圣人的才德,对外实行王者之政。语出《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郁而不发。”明·刘基《礼部会议》:“~,经文纬武,名世之臣也。” 内圣外王nèi shèng wài wáng即自身以圣人的道德为体,外以王者的仁政为用,体用兼备,竭尽其极。这是儒家“内圣外王”的内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