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商nèishāng〈名〉国内的商人。 ◇ 无论外商还是内商,无不心服口服。(人民日报.1996.5.25) ◇ 1993至1996年,“办展热”兴起,多头办展、重复办展的势头愈演愈烈,外商多有抱怨,内商不堪负担。(中国汽车报.2002.6.5) 内商 内商明清时期的一种盐业商人。因其专在内地从事守支、市易等贩盐活动而得名。明中叶,因势豪占中日益猖獗,开中制日趋崩坏, 出现了代支、兑支制度。弘治元年( 1488 ),明初单一的开中商人分化为内商与边商。内商逐渐从土地与粮食经营中游离出来,专门进行守支贩盐活动,成为专业盐商。弘治( 1488—1505 )以后,开中折色和余盐开禁制的出现,内商与灶户间建立起直接贸易联系,坐场掣盐,资本增殖很快,不少豪贾巨富,资本额高达百万两以上。于是部分内商放弃市场销售事务,出现了一种为内商负责转贩、销售的水商。内商在三商( 内商、边商、水商)中具有支配一切的地位, 成为明代盐商主体。万历四十五年(1617)推行纲运制, 使结纲行贩的内商开始垄断盐的运销全过程。明清时期, 内商主要由山西、陕西、安徽商人充当,各自有一定势力范围。如四川为陕西盐商控制, 山西及长芦为晋商独家天下, 两浙、山东为徽商垄断。内商极力提高本身的社会地位, 向缙绅化发展, 或安排子弟读书业儒, 通过科举, 猎取官爵, 或凭其雄厚资财购买官爵而跻身于缙绅之林。内商的发展, 兆示着封建官营盐业的全面衰微。 ☚ 明清四大镇 边商 ☛ 内商存贮金银及贵重财物供达赖喇嘛支用的仓库。每举行攒召(法会)之际,达赖喇嘛下山诵经,远近瞻礼人众所递丹书克,金银绸缎等,俱以一半交内商。每月所出所入各项缮写清单,呈报济龙呼图克图查对,由噶布伦,会同布达拉,大招商卓特巴、中译总办其事,随时呈报驻藏大臣以便稽查。平日各处所递金银、绸缎等,仍照旧例由布达拉商卓特巴总理。每年节约金银、绸缎交内商。所存金银物件,凡达赖喇嘛念经及官事行使所需,准动用。不准藉端冒销,以节浮费。亦可由达赖喇嘛零星颁赏给有功者及近侍人等;对应给瞻礼等人之回礼,不受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