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冀Jì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尚义,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新会、高要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云: “唐尧后有冀氏。” 此当系出祁姓。
❷郑樵注云:“《左传》冀国,今晋州冀氏县也,子孙以国为氏。”今山西河津县东北十五里有冀亭,即古冀国之都。
❸又注云: “晋灭冀,为菑氏食邑。冀芮之子孙以邑为氏。望出勃海。” 此则出自郤氏。
春秋时晋有冀芮; 唐代有冀君武; 北周有冀隽;宋代有冀荣膺; 金代有冀禹锡; 明代有冀绮。

冀jì

希望。邊讓《章華臺賦》:“登瑤臺以回望兮,冀彌日而消憂。”王粲《登樓賦》:“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

冀州,古九州之一。周汉皆有冀州,治所在鄗(hao浩)县,在今河北柏乡县北。东汉末治所在邺县,故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 徐   荆 ☛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冀,北方州也。”冀州,《尚书·禹贡》所记古九州之一。又表希望之义。《管子·君臣》下:“上无淫侵之论,则下无冀幸之心矣。”
通“記” ji
〔例〕 《史记·商君列传》:“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索隐》:“冀,记也,出列教令,当记于此门阙。”冀通“记”。
冀,见母、微部;记,见母、之部。见母双声,微、之通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 上一篇:具
  • 下一篇:冒

读音j·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几利切,去,至韵。
❶盼望;希望;希图。
❷河北省的别称。
❸古代的九州之一。
❹姓。

上一条: 下一条:

冀几jì

希望;希图。例:我娃~会才长大呀!~忽儿我才有出头的日子呀?~门儿才能跟人一样呀?注:冀,通“记”,记载。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冀,从北。北,古背字,盖从后有所仰望之意。”《汉语大字典》:“冀,希望,希图。通‘记’,记载。”

{}7229见「冀斗」、「冀力膀」、「冀接膀」、「冀箅子」

冀ji

希望。同义合成词:“希冀”。王充《论衡·命义》:“行善而得恶,非所~望。”(冀望:同义词连用。)屈原《离骚》:“~枝叶之峻茂兮,愿俟(si)时乎吾将刈(yi)。”(愿:希望。俟:等待。刈:收割。)李密《陈情表》:“岂敢盘桓,有所希~?”(岂:怎么。盘桓:徘徊不前。希冀:同义词连用。)

冀jì

❶希望
 △ 希~|~盼。
❷河北的别称
 △ ~中平原。
❸姓。

❶希望:~望丨希~。
❷河北省的别称。

冀jì

❶ 希望:冀愿│冀其成功。
❷ 河北的别称:冀中大地。
❸ 姓。

(5次) 希望。~壹反之何时《章·哀》 悲夷犹而~进兮《章·抽》 曰吾怨往昔之所~兮《章·悲》 然怊怅而无~《辩·七》 ~枝叶之峻茂兮《离》

冀jì

希望。《哀郢》:“冀壹反之何时?”王逸注:“言己放远,日以曼曼,周流观视,意欲一还,知当何时也。”汪瑗集解:“冀,期望之意。”

冀ji

冀盼 冀求 冀图 冀望 希冀

冀jì

希望: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五·112)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联辔而携归耶。(七八·1962)

冀jì

〖动词〗
希望(3)。《敬姜论劳逸》:吾冀而朝夕修我曰。——我希望你早晚都能提醒我说。《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像这样的小孩子,还能够希望他成立吗? 《纵囚论》: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 ——然而,怎么知道唐太宗在释放罪犯的时候,没有想到他们一定会回来希望赦免,所以释放他们呢?


冀jì

〖名词〗
冀州的省称,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西全省、河北西北部,河南南部,辽宁西部。汉以后,历代都设置冀州,但所辖地区逐渐缩小,一般包括今河北、河南北部,州治亦有所变动(3)。《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伯乐一经过冀州北部的原野,马群就空了。《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 ——冀州北部的马比天下的马多,伯乐虽然擅长识马,怎么能使那里的马群空呢?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东都洛阳,原来就像是士大夫们的冀州北部。

冀jì

❶ 希望。《韩非子·五蠹》:“因释其耒而守株,~复得兔。”《周处》:“或说处杀虎斩蛟,实~三横唯余其一。”
❷ 古九州之一。《左传·昭公四年》:“~之北土,马之所生。”

*ji

BCBD
❶希望;希图;希~/~望/~其成功。
❷河北的简称。
❸古地名。在今河北。
❹姓。

希望

希望

希(希求;希想) 睎 望(望头;想望;幸望;指望;承望;生望;徯望;庶望;祈望) 冀(冀求;冀望;冀愿;冀图;幸冀) 期(期求;期冀) 企(企求;企望;悬企) 要 愿(所愿) 欲(欲好)觊 庶几 徯幸 瞩望 邀求 窥窬 盼头
表示希望:幸(庶幸;~勿推辞)
请求,希望:祈 蕲
谋求,希望:谋望
愿望,希望:念望 意望
希图,企望:觊望
暗中觊望:默觊
希望并要求:訾 希求 邀冀
希望的样子:竦踊
(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希望)

另见:心理 想 盼望 达到 实现 目的 愿望 ︱失望

☚ 希望   想望 ☛

冀jì

几利切,去至。
❶希望;希图。《楚辞·离骚》:“~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❷通“记”。记载。《史记·商君传》:“筑~阙”司马索引:“~,记也。”
❸愿望,想法。见“非冀”。

〖冀〗 粵 kei3〔驥〕普 jì

❶ 古地名,九州之一,約在今河北省一帶。許慎《說文解字》:「〜,北方州也。」《列子.湯問》:「本在〜州之南。」
❷ 期望,冀望。韓非《韓非子.五蠹》:「〜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復:再次。)

今河北省的简称。因古为冀州而得名。

冀jì

❶希望,希图。如:希冀,冀其成功。
❷河北省的别称。
❸姓。

冀jì

Ⅰ  [书] (希望;希图) hope;long for;look forward to: ~ 其成功 look forward to the success of sb. or sth.;
希 ~ hope for;look forward to Ⅱ ❶ (河北的别称) another name for Hebei Province
❷ (古国名) Ji,a state in the Zhou Dynasty
❸ (姓氏) a surname: ~ 芮 Ji Rui
◆冀求 [书] hope to get;
冀望 [书] hope;look forward to;long for

即东汉冀县城。在今甘肃甘谷县东。

甲骨文;金文;篆jì

[北(意符)+異(聲符)→冀(《説文》:“冀,北方州也。從北,異聲。”冀,初文像戴了假面具的舞人形,表現出假面具的多樣性,或有耳飾,或有雙角,或像鬼形,等等。借聲爲“記”,爲“希望”〈冀其成功〉。後來面具上的雙角訛變爲“北”。冀,因而又作爲河北省的簡稱。)]
[西漢] 司馬遷《史記·孝武本紀》:“然終羈縻不絶,冀遇其真。”(〈武帝〉還是割不斷念頭,希望有一天真的能够遇到神仙。)

*

(16画)

【提示】匕,撇与竖弯钩相接、不出头,不要错写成相交、 出头的。 異,11画; 旧字形12画 ()。田,中间一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右两边相离。

*冀jì

16画 匕部 
(1) 〈书〉希望;希图: ~图|~求|希~|~其成功。
(2) 古代九州之一。
(3) 河北省的别称。

冀()


作册夨令簋,殷周金文集成4301,西周早期
父兄(貺)于戍, 戍冀, (司)气(訖), 令敢(揚)皇王

□冀作父癸簋, 殷周金文集成3686,西周早期
廷冀乍(作)父癸寶(尊)彝。

漢印文字徵
冀州刺史。

漢印文字徵
冀丹支。

漢印文字徵
冀王孫。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妖賊張角,起兵幽冀,兗豫荆楊,同時並動。

朐忍令景君碑,東漢
冀勉來嗣,示後昆兮。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爲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上計掾、守令、冀州從事。

韓顯宗墓誌,北魏
大魏使持節散騎常侍、安東將軍、齊冀二州刺史、燕郡康公之仲子。

元均及妻杜氏墓誌,東魏
詔贈使持節都督冀滄幽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諡曰孝武,禮也。
《説文》: “冀,北方州也。从北異聲。”
初文象一怪頭之上長有雙角的人形,爲獨體字。本義不明。後來雙角漸訛爲“北”形,怪頭人形訛爲“異”形,成爲合體字。隸變將“北”形簡化爲兩點。楷書仍以从北从異結體。《説文》解形是就訛體爲説。

☚ 北   丘部 ☛

冀★常◎常


jì初为表意,甲骨文、金文1象双手持物戴于头上之形,与“異”形近,本义未详。(一说象一人戴物而舞,有所祈求之形。)金文2、小篆的上部变形为北,形声,从北,異声,本义为冀州,古代地名,九州之一,在北方,引申为姓。因古冀州大致在今河北附近,故又引申为河北的别称。假借为希望、期望。
【辨析】
以“冀”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jì:骥。

*冀kiər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北方州也。从北,異聲。(八篇上)
戴面具扮北方之神像。

☚ 器   奮 ☛
000012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