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兼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兼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一个男子同时继承两家宗祧的习俗。兼祧人不脱离原来的家庭,兼做他人的嗣子。清代俞樾谓一子两祧是乾隆时特定的条例。见《俞楼杂纂·表服私论·论独子兼祧之服》。 兼祧一人继承两家的宗祧。中国古代社会注重宗法关系,以继承宗统、延续祖宗血脉为内容的宗祧继承成为继承制度的重要方面之一。若本家没有可继承宗祧的合适人选,而同宗周亲之内可入继之人又属独子,不能脱离自己的家庭,即可采取兼祧形式,一人继承两家的宗祧。兼祧之人既是本家继子,又是入继之家的嗣子,同时继承两家的宗祧和财产。《大清律例·户律》规定:“无子立嗣,……如可继之人亦系独子而情属同父周亲,两相情愿者,取具阖族甘结,亦准其承继两房宗祧。”清代某些地方宗族甚至允许一人同时继承三家的宗祧。湖北麻城《鲍氏户规》:“承祧止准承祧三房,不得承祧四房”。 兼祧 兼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一子顶两门、兼承两家宗祧的习俗。宗,祖庙;祧,远祖之庙;宗祧,世系的意思。兼祧人不脱离原来家庭,兼做他人的嗣子。这一习俗的形成是为了传宗接代、继承财产和维持封建家族的利益。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若一子顶两门娶二妻,作为重婚对待。旧时之所以出现兼祧这种社会现象,是因为封建的宗法制度,父权、男权的作用,是在继承权上男女绝对不平等、男尊女卑的表现。 ☚ 立嗣 袭封 ☛ 兼祧指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下一子顶两门、兼承两家宗祧的继承方式。俗称“一子顶两门”。宗指祖庙,祧指远祖之庙。宗祧又解作世系。按清俞樾在《俞楼杂纂》十一《丧服私论·论独子兼祧之服》说:一子两祧是乾隆时特定的条例。兼祧人不离开原来的家庭,而兼做他人的嗣子。这一风俗的目的是上以祭祖,下以续血统即传宗接代,继承财产和维护封建家族的利益。不过,我国婚姻法规定,若一子顶两门娶二妻,则要作为重婚对待。 兼祧 兼祧古代宗法社会中,一子继两房为兼祧。兼祧人不脱离原来家庭,兼做他人的嗣子。清人俞樾说,一子兼承两家宗祧,为乾隆时特定的条例。 ☚ 姻亲 母系家庭 ☛ 兼祧jian tiaobe appointed heir to one's uncle as well as to one’s father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